蒙珺
作為“黔茶出山”首要品牌,都勻毛尖以生態好、環境好、山青水秀、空氣潔凈的最大優勢搶占市場,“生態黔茶”越發受到市場青睞。
寬闊的觀光公路沿著山勢蜿蜒而上,精心培植的格桑花一路盛開,彩帶般串起如畫的毛尖鎮,地處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螺絲殼山這個因盛產“都勻毛尖”而聞名的小鎮,高山云霧之中,滿目茶海、滿眼蒼翠。
螺絲殼河頭農民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光輝每天都要到茶山上轉轉,心里才踏實。合作社所在的毛尖鎮坪陽村,146戶農戶種植的茶園有7000多畝,可采摘面積5400畝。
“2008年前,村里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現在大多在8000元以上,合作社的種植大戶年純收入超過30萬元。”張光輝告訴記者。昔日坪陽村周邊的荒山,如今已遍布郁郁蔥蔥的茶園。
在黔南,像張光輝一樣,越來越多茶農的致富夢,在高山云霧縹緲處,結結實實生了根。
發展與生態雙贏
地處黃金緯度帶上的黔南州,寡照薄地的自然環境雖不利于糧食種植等傳統農業發展,但厚植茶產業卻使短板逆轉成優勢。
依托“高山云霧出好茶,好山好水好空氣”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黔南發展茶產業,是轉型之需、增收之途,也是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最佳選擇。
這不僅是黔南的發展邏輯,也是貴州作為全國唯一高海拔、低緯度、多云霧、寡日照、無污染兼具的產茶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現實考量。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把都勻毛尖茶品牌打出去”重要指示,從省到州,全局謀劃,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相繼出臺,劍指長期困擾黔南茶產業發展的資金、品牌、人才等瓶頸,強力規劃都勻毛尖發展藍圖。
2013年10月,黔南州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茶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16年,全州茶葉種植面積在2012年75萬畝的基礎上發展到200萬畝;到2020年,實現茶業年產值6萬噸,茶葉年產值100億元以上。
2014年5月,黔南州人大通過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促進茶產業發展條例》,以立法形式促進都勻毛尖發展,黔南也成為全國首個為茶產業立法的少數民族自治州。
2015年,貴州省委省政府出臺《茶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依托地理優勢,大力實施黔茶品牌戰略,都勻毛尖作為綠茶重點品牌之首,被賦予了“引領黔茶出山”的重任。
有了思路和行動規劃,從2013年起,徹底改變了都勻毛尖零星種植不成規模的局面,政府大力支持,干部率先帶頭,企業強勢拉動,農民積極響應,發展與生態雙贏,百萬畝茶園應運而生。
截至今年上半年,黔南州已有茶園151.5萬畝、投產茶園面積72萬畝;全州涉茶企業(專業合作社)1300家,茶葉企業固定資產總額達到30多億元;茶葉總產值29.5億元;都勻毛尖的品牌價值上升到181億。
產業與標準共生
統一都勻毛尖品牌,開通毛尖茶高鐵專列,投資央視宣傳,舉行全國茶仙子選美大賽,開辟茶山體驗游……黔南在茶葉面積向200萬畝沖刺的同時,在茶樹管養、茶葉加工、茶產品開發等環節推動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對茶葉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都勻河頭農民茶葉合作社坪陽村毛尖基地,亮黃色的防蟲板格外顯眼。有著十幾年種茶經驗的張光輝見證了都勻毛尖有機茶病蟲害防控體系的一步步成熟。張光輝說:“這些‘黃牌都是捕蠅高手呢。有了它們,茶園就能實現病蟲害綠色防控,最大程度保證都勻毛尖綠色有機的品質。”
2012年,黔南州梅淵商貿有限公司在毛尖鎮螺絲殼高平山建起2000畝生態有機茶園基地。“茶園嚴格按照有機標準來做,不施一顆化肥,不打一滴農藥,保證都勻毛尖品質的原生態。”公司總經理何鈺海系都勻毛尖茶協會會長,他說,公司收購茶青按照茶青芽葉完整、無病蟲害斑點、無魚葉鱗片等9項標準執行,牢牢守住標準化生產的關口,倒逼茶農改變粗放的種植管理方式,自覺守護黔茶的高品質。
為了進一步提升都勻毛尖的品牌價值,黔南州頒布了《都勻毛尖綜合標準體系》等15個地方標準,修訂并發布實施的都勻毛尖茶地方標準涵蓋5大類26個等級系列產品架構,實現都勻毛尖主要產地——都勻、甕安、貴定、獨山等地茶樹品種、茶青原料和茶葉產品的全覆蓋,可追溯的科學數據、標準化的拼配和透明的價格體系,成為推動都勻毛尖前進的三大法寶。
近五年,在農業部抽檢貴州茶葉的100個批次中,黔南州抽檢茶葉合格率為100%,茶葉質量安全水平位居全國前列,立起“生態黔茶”新標桿。
茶山與旅游結合
“藍天白云一壺茶”,6月1日,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副主任羅斌在都勻螺絲殼茶葉基地拍攝的一張貴州茶園呈現在藍天白云下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獲得了不少點贊。
“風景好,心情好,連吹來的風中都有茶香味。”蘇州游客胡旭忠坐了3個小時的高鐵來到都勻,為的就是感受茶園里最純正的毛尖茶香。貴廣高鐵開通后,都勻融入珠三角3小時經濟圈、貴陽1小時經濟圈,越來越多的人嗅著茶香而來。
茶業產業鏈長、關聯度大、附加值高,黔南茶文化、茶旅游、茶醫藥等領域的發展,詮釋了“第六產業”的魅力所在。
“茶越種越多,環境越來越好,農民致富的路子更多了。”張光輝說。
螺絲殼地處都勻市現代高效茶葉產業示范園區核心區域,是集茶葉種植、加工、茶產品研發、茶文化展示、茶生態旅游為一體的現代高效茶葉產業園區,也是黔南州著力打造的百里毛尖長廊茶業示范帶的一部分。
“通過招商引資,我們在茶場修建了茶園山莊。”盡管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今年清明期間,茶園旅游的火爆還是讓張光輝措手不及。“一天100多臺車、1000多人來茶山體驗茶旅一體化,一時間真的應接不暇。”張光輝興奮地說。
毛尖鎮不僅有廣闊的茶園,還有優美的自然景觀:春天茶山披翠、茶芽吐香;夏日繁花似錦、涼風習習;秋季云海纏綿、山水如畫;冬來霧凇凜冽、景色迷人。結合毛尖鎮春、夏、秋、冬不同季節的多彩景觀,毛尖鎮發展旅游產業已初具規模,2015年接待游客35萬人。“十三五”期間,毛尖鎮年游客量將達300萬人次。
“建設觀光型茶園,游客到這里可以選擇一日游、兩日游,住下來,享受原生態的陽光空氣,再喝上一壺好茶,多么輕松愜意!”何鈺海描繪的是公司的規劃,同時也是黔南茶旅結合產業發展的方向。
“近茶區、接便道、延景點、多元化”的建設理念,把黔南生態農業、生態茶園、自然景色、人文景區等重要核心景觀串聯一起,讓“產業發展”與“旅游”抱團,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綠色品牌。
作為“黔茶出山”首要品牌,都勻毛尖以生態好、環境好、山青水秀、空氣潔凈的最大優勢搶占市場,“生態黔茶”越發受到市場青睞。
截至今年上半年,貴州全省茶園面積693.4萬畝,茶葉加工企業3376家,春茶產量11.9萬噸,產值152億元,均居全國第一位。(責任編輯/岳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