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對于剛步入初中的七年級學生來說,生物學這門學科比較神秘,他們很感興趣。我們教師應該使用教學技巧抓住學生的興趣,逐步提升學生的生物素養。生物學科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學科,從其研究對象來分析是一門“動”的學科,是一門要求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科。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從初一新生起,教師應該多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分層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逐步增強學生的生物素養。
一、制定目標,初步分層
學生的探究能力差異很大,帶孩子進入生物實驗室摸底,進行初步分層,布置一些簡單的實驗:
1.用放大鏡觀察天竺葵的葉子,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說出實驗桌上都擺放了哪些實驗儀器?
3.你會使用這些儀器做一個小實驗嗎?
教師綜合分析每個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把學生暫分為三個層次:
A.能說出實驗室的各種常用實驗用具的名稱,熟練使用各種實驗器材尤其是顯微鏡,做實驗后能得出結論。
B.能說出部分的實驗儀器,會操作自己熟悉的實驗用具,不太會描述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太會總結實驗結論。
C.進入實驗室不知所措,基本不會使用實驗室中的各種儀器用具。
對于這三個層次的學生,教師應該制定不同的培養方向,A層次的孩子培養目標為每個小組的組長:統籌安排所在小組的探究活動,設計探究活動的流程,分配任務給每個小組成員,匯報小組探究活動的情況。B層次的孩子培養目標為每個小組探究活動的具體操作員:協助組長做好探究活動的具體操作,熟練掌握探究活動中要使用的各類儀器的使用方法,處理探究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各類數據。C層次的孩子培養目標為每個小組的資料搜集、數據記錄員,在A、B層次學生的指導下逐步學會操作各類生物儀器,參與到具體的探究活動中。
在日常教學中,采用異質分組合作學習,即一個小組由不同層次的學生構成,三個層次都能編排在一個小組中,在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情況下,在教師指導下通過互助合作,達到各層學生互補和小組間競爭的效果。教師在活動指導過程中應著力提供機會,為學生提供達到本層次的目標和更高一個層次的機會,鼓勵學生在達到較低層次目標的情況下,自覺、主動、積極地爭取遞進,爭取“升層”。
二、提供機會,層層落實
分層結束以后,要使每個層次的孩子得到提高,教師需要小步輕邁,層次細膩地步步推進。前期的探究活動教師必須耐心指導,告訴學生應該做什么、怎么做。分層達標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現有的能力上共同遞進。在具體的探究活動中,要求我們要更細致地設計活動流程,就“調查校園里的植物”這一活動可以圍繞分層目標設計如下:
(一)前期渲染
當你們第一次走進我們美麗的校園,你覺得我們校園里最多的是哪種植物?竹子,毫無疑問。竹子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大家觀察的校園植物,這次的觀察活動我們將要達到以下學習目標:
(1)了解校園里各種竹子的形態結構特征、生存環境以及價值。
(2)思考竹子的形態特征與其生存環境之間的聯系。
(3)欣賞竹子的美、升華為珍惜美、保護美的意識。
(二)學生活動:學生分組觀察并制作竹子的信息二維碼
活動要求:(1)每兩個人一組觀察校園里的一種竹子,用平板電腦拍照,并在網上查閱該竹子的相關信息,如生存環境、形態結構特征、價值等。
(2)將上述資料整理成Word文檔,教師稍加整理后做成紙質二維碼。
(3)學生將本組的二維碼領回,貼在竹子前的石頭上。
(4)學生利用平板電腦掃描其他組制作的二維碼,了解校園里的每一種竹子。
(5)記錄本組成員喜歡的三種竹子,向同學們介紹一下你喜歡他們的理由。
(三)情感升華:發動每班認領班竹
全班學生可以通過課堂統一發放的平板了解各種竹子,為了在校園里更好地養護這些竹子,號召每個班級認領一種本班最喜歡的竹子作為班竹精心呵護。
教師應該緊扣這次活動進行分層指導:(1)與學生(尤其是A層次的學生)一起制定本節課的活動目標,逐步指導學生緊扣探究課題制定活動步驟,分配每位小組成員的任務,前期準備工作如何開展。(2)定期培訓每個學生(尤其是B、C層次的學生)用平板查詢資料、拍照的方法。(3)指導每個學生(尤其是B、C層次的學生)如何充分整理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數據并生成有效數據。(4)引導學生(尤其是A層次的學生)在活動結束后如何在課堂上進行展示,最高一層次的目標如何將探究活動內化為自身的生物素養。
三、生生合作,穩步升層
探究活動分層教學中,分層次進行探究活動的指導,穩步落實相應層次的目標達成,可以逐步推動不同層次學生的進步。無論哪個層次的學生,如若能按照老師要求層層落實,讓自己在探究活動的過程中得到充分鍛煉,終究都會穩步升層。科學探究是生物學習的靈魂,學生一旦熟練掌握科學探究活動的流程,生物學科的學習將會形成課外分步驟、分層次進行各種活動,課內學生分組展示各自的活動成果的良性循環,課堂將會真正地生動起來,學生將會是課堂實至名歸的主人,在不斷自主建構生物知識框架的基礎上,提升自身的生物素養。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