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森悅
摘 要:數學學習總是伴隨著大量抽象的、枯燥無味的數學符號和概念,許多學生認真學習了但成績提升不快,效果不佳。從數學沙龍、回歸數學本質、調動課堂氣氛和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入手,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興趣中掌握數學知識。
關鍵詞:數學沙龍;回歸生活;課堂氣氛;動手實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碧岣邔W生的學習興趣是我們教師一直關注并執著追求的目標,但是多年來,學生厭學問題一直困擾著老師和家長。特別是在農村中學,由于教師隊伍不穩定,每年輪換教學現象普遍存在,導致學生總是面對適應期,造成底子差、基礎薄,厭學問題顯得嚴重與突出,與其他學科相比,數學學科的厭學問題更為嚴重,令人擔憂。這與數學學科自身的特點密切相關,因為數學總是伴隨著大量抽象的枯燥無味的數學符號和概念,而初中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的過程中,還不能適應高強度的抽象思維,因此很容易產生厭學心理,我作為一名農村中學的數學教師,一直在苦苦思索,希望能夠減輕學生的厭學問題。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能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數學老師的使命,就是要把數學“從冰冷的美麗化作火熱的思考”。以下就是我對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從而減輕厭學問題的初步探索。
一、開展數學沙龍,讓數學有趣起來
要想讓學生真正喜歡數學,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要讓數學充滿趣味。為了改變學生頭腦中對數學枯燥無味的呆板印象,我積極利用課余時間,每兩周舉辦一次專門的“趣味數學沙龍”活動,老師和學生都提前收集和準備一些趣味數學題,在活動中大家一起討論與分享。比如,像這樣的題目,就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趣味數學沙龍”活動中。
請大家積極思考:8個數字“8”,如何使它等于1000?
答案:8+8+8+88+888=1000
大家動動腦:用3跟筷子搭起一個比3大比4小的數。
答案:用筷子搭出圓周率∏。
聰明的你知道:什么時候,四減一等于五?
答案:四邊形減去一個角,變成五邊形。
有10個人要過河,河中有一條船,船每次最多坐5個人,要幾次才能10人全部過河?
答案:3次。(許多人回答為2次)
我發現經過一個學期的持續熏陶與引導,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態度和興趣有明顯的改變,讓老師深感欣慰,這更加堅定了我對趣味數學問題探索的信心。
二、數學回歸生活,讓趣味洋溢課堂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會到數學的用途,并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應該把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熟知、親近、實在的生活走進學生視野,進入數學課堂?!?/p>
聯系實際,回歸生活,創設生動教學情境,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的很難,這需要數學老師真正靜下心來,用心去發現,去思考,去篩選,這是一件很費時費力的艱苦的工作。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介紹幾個實例。
在七年級上學期的“一元一次方程應用”的教學實踐中,由于學生剛由小學升入中學,對用方程來解應用題很不習慣,還停留在小學的算術思維。為了突破這個思維瓶頸,我決定精心選擇有著濃厚生活背景的應用題,以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方程思想。
山上有一古寺,在這座寺廟里,3個和尚合吃一碗飯,4個和尚合分一碗湯,一共用了364只碗,請問該寺里有多少個和尚?
分析:由于本題目中所涉及的數字較大,關系也較復雜,如果學生還是沿用小學的算術思維,則難以解決??磳W生面露疑難神態,我因勢利導,抓住機會向學生介紹用方程思想來嘗試一下。在老師的幫助與引導下,學生很快找到等量關系列出方程:,解得x=624。通過對比,學生立刻感覺到方程真的很神奇、很有用。
我趁熱打鐵,抓住機會讓學生更深一步理解方程的作用,又增加了難度,循循善誘。
悟空順風探妖蹤,千里只行四分鐘。歸時四分行六百,風速多少才稱雄?
王老太上集市上去賣雞蛋,第一個人買走籃子里雞蛋的一半又一個,第二個人買走剩下雞蛋的一半又一個,這時籃子里還剩一個雞蛋,請問王老太的籃子里原來共有多少個雞蛋?
分析:有了剛才的經驗,學生知道先設出籃子里原來共有x個雞蛋。在老師的提示下可以順利列出方程。通過這兩道方程題的教學,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實現了知識點的教學任務。
了解到學生在生活中十分喜歡做游戲的特點,我因勢利導設計游戲進一步深化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師與學生共同搞了這樣一個游戲:讓學生每人都默記住一個數,先將這個數乘上8倍,再將所得結果加上16并除以4,最后將結果告訴老師,那么老師立即能猜出你默記的是哪個數?這是為什么呢?許多學生覺得老師很神奇,此時老師將其中的奧妙透露給學生,他們恍然大悟,對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的興趣更濃了。
三、營造課堂氣氛,讓學習興趣倍增
我們傳統的數學課堂往往是教師講授為主,很少和學生真誠而平等地交流與互動,師生之間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嚴重限制了學生創造性的發揮和興趣的激發。
現代師生關系應是一種民主、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教師在要求學生尊重自己的同時,也必須尊重學生。所以當我踏入教室的那一刻,我就會表現得輕松、快樂,充滿活力,有意識地創設生動和諧的課堂,從而讓全體師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達到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最佳境界。
為了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和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我在課堂上經常采用師生對話與互動的方式進行教學,盡量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下面的對話,就是來自我的課堂教學的一個真實教學片段。
函數概念是整個中學數學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函數的概念十分抽象,學生第一次接觸很不適應,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突破知識難點。為了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所以我采用師生對話、循循善誘的形式,逐步引出函數概念。
師:炎熱的夏天,在不同時間段,氣溫一樣嗎?它有什么特點?
生:早上比較涼,然后氣溫快速上升,下午2點左右最熱,然后又慢慢降溫。
師:很對,這說明一天24小時中,氣溫與時間有什么關系?
生:氣溫隨時間忽高忽低,氣溫隨時間變化而變化。
師:一只點燃的蠟燭隨時間變化,它的長度有什么變化?
生:會慢慢變短。
師:在“烏鴉找水喝”的故事中,隨著烏鴉投入的石子增多,水面的高度有什么變化?
生:會隨之上升。
師:在圓的面積的學習過程中,隨半徑不同,圓的面積有什么變化?
生:半徑越大面積越大。
在這個對話過程中,我一直熱情洋溢,面帶微笑,深深感染了學生的情緒。通過喚醒學生的已有生活體驗,不僅激發了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更為引出函數概念鋪平了道路。
師:在氣溫變化的實例中,有哪兩個變化的量?
生:溫度與時間。
師:在圓的面積例子中呢?
生:面積與半徑。
學生聽得非常有興趣,我馬上趁熱打鐵。
師:一天24小時中,任何一個時間都有沒有一個具體的確定的溫度與時間對應?
生:有。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我發現引出函數概念的時機已經成熟。
師:像這樣的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在數學上,氣溫W稱為時間T的函數。
學生對函數有一定的初步的認識之后,再強調函數的對應關系和變化的特點,并要求學生自己舉出一些有關函數的實例。
在和諧、平等、愉悅的課堂氣氛中,老師順利完成了預定的教學任務,學生在快樂中學到了知識。
四、注重動手實踐,讓學習興趣快速提升
活潑好動是中學生的天性,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就應該充分利用這個天性來提升學習興趣。在課堂上,可以通過讓學生親身體驗、實踐操作、合作與交流,各種感官積極參與,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與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思維往往是從人的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而動手實踐則最易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十分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現新知識、理解新知識和掌握新知識,讓學生如同“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一樣,“在做數學中學習數學”,發展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應該設計更多數學活動和增加動手實踐機會,來突破難點和提升興趣。接下來介紹一個相關教學實例。
為了讓學生全面系統地了解全等三角形的主要類型,并積累有關“全等三角形的基礎圖形”的思維活動經驗。我精心設計了下面的“在做數學中學習數學”活動。
【活動探究】
請同學們將兩張紙疊起來,剪下兩個全等三角形,然后將疊合的兩個三角形紙片放在桌面上,從平移、對稱、旋轉幾個方面進行擺放,看看兩個三角形有一些怎樣的特殊位置關系?
請小組合作、交流,并把有代表性的擺放進行投影。
學生的擺放形式很多(見下圖),包括那些平時數學成績不好的學生也躍躍欲試,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這個探究活動中,主要讓學生熟記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形式,提醒學生注意兩個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和對應角,為學生提供一個研究全等三角形的平臺,并積累為“全等三角形的基礎圖形”的思維活動經驗,讓學生達到“會學”的境界。
在這個活動環節,設計的理念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發現不同問題中圖形的變化規律,掌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建立起一個知識網絡,歸納出基礎圖形的類型,這樣也能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學習的生動有趣,并找到解決這類問題的基本辦法。
愛因斯坦說過:“我們體驗到的一種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奧秘的感覺,誰缺乏這種情感,他就喪失了在心靈的神圣顫栗中如癡如醉的能力。”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我們每位數學老師都有責任積極創造條件,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體驗思維的魅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充分體驗到探索奧秘時如癡如醉的感覺。
參考文獻:
[1]楊偉萍.讓數學課堂在資源活用中出彩[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2(8).
[2]楊慧麗.初中第一堂數學課的思考和實踐[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2(6).
?誗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