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讓平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一直都很注重課本理論知識的講解,對于拓展知識教師不太注重。但是,隨著教育的發展,語文教學要求學生有發散思維能力,能夠對知識進行拓展,這既對教師提出了要求,也對學生提出了要求,初中生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思維,他們應該具備拓展思維的能力,不能一味地依靠老師,當然初中生的思維還不夠成熟,需要教師的指導,主要從拓展延伸,道法自然出發講述初中語文課堂進行拓展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拓展延伸;道法自然;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拓展教學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進行拓展教學,即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能夠引導學生思考,而不是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學生,在課堂上也不僅僅是教學生一些課本中的知識,而是要通過一兩個知識點讓學生能有更加寬廣的思路和思維,讓學生走出課本,學到更多的知識。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對學生掌握課本知識的要求比較高,導致學生的思維被禁錮在書本上,這不是說教師的要求高是錯誤的,而是教師的要求過于死板,讓學生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來對思維進行拓展。初中生正是思想成熟的重要時期,他們需要通過拓展思維來更好地成長,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進行拓展教學主要進行以下兩點改變:
一、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初中生的思維已經趨向成熟,但是在學習方面還需要教師的引導。據了解,我國的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時不會和學生討論學生的想法,不管是對現代文的理解還是古文的翻譯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大部分時間都是按照自己做好的課件給學生提供一些所謂的標準答案,讓學生記下來,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思維不僅得不到拓展,對語文的學習也會產生厭惡感,學生在學習語文時,教師不應該直接給出自己或者一些權威專家的理解,這樣會讓學生思維被束縛,即使在思考,思路也會不自覺地向教師提供的答案靠近,這樣學生思維就得不到拓展。教師在教學時應該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比如,講古詩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示文章的寫作背景,包括作者的生活朝代、作詩時所在的地點等,讓學生有大致的方向,通過引導學生通過自己思維做出分析,這樣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延伸,教師也拓展了教學,讓學生對作者有了了解,學生在以后看到這個作者的詩時就可以憑借對作者的了解自己分析,這是很大的進步,這種引導看起來很簡單,有的教師也已經對學生進行過這種引導,但是并沒有得到什么拓展或者提高,這就是由于教師在引導時說得太多,學生知道得越多,思考的范圍就越狹隘,所以教師雖然要引導,但是也要適度,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把握這個度才是最難的一件事,教師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揣摩這個規律。
二、學生自覺拓展思維,多參與課堂教學
初中生已經不是小學生了,如果想要拓展自己的思維和知識面,不能只依賴教師的安排,教師有自己的計劃,學生也應該有自己的計劃和想法,教師在改變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的思維時,學生也要多配合教師,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參與課堂教學的平臺,學生要積極主動參與,成為課堂的主體和中心,多參與課堂教學,在課后自己練習時,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要自己查閱一些比較重要的信息,然后自己思考,不能因為沒有教師的引導,就抄答案,要自覺拓展思維,久而久之這種意識就會存在于學生的思想中,形成習慣,這種思維就可以運用到各方面,而不僅僅是語文學習上,初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也就可以有更加清晰的方向和規劃。
總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施行拓展教學并不是為了讓學生在閱讀或者分析時有更多的想法,而是讓學生在思考時有正確的方向,在學習時能夠做到思維發散,不被固定的思維束縛,也不是為了讓學生的語文成績有質的飛躍,這種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的思想得到尊重,學生能夠通過拓展自己的思維看到文章的內涵,提高他們的能力而不是成績。這樣才能讓學生跳出課本,讓他們的思維更加開闊。
參考文獻:
[1]李志敏,吳春華.立足課本之中,跳出課堂之外: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拓展延伸[J].文理導航旬刊,2011(6):4.
[2]姜素霞.拓展延伸 道法自然:談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進行拓展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6(1):79.
[3]吳曉春,劉月紅,孫磊.拓展延伸 道法自然:淺談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進行拓展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23):12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