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昱琦
(西南財經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內部控制是現代公司治理體系的重要機制之一,而盈余管理常成為管理層謀取私利的重要機制。因此,研究內部控制與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十分重要。本文將分別探討內部控制、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內部控制缺陷與盈余管理的相關性及相互作用等內容。
【關鍵詞】內部控制;盈余管理;會計信息質量
一、引言
兩權分離制度下,管理層有動機通過盈余管理為個人謀私利,而較高程度的盈余管理會降低會計信息質量,不利于投資者對上市公司做出判斷,因此研究盈余管理有極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內部控制作為現代公司治理體系中的重要機制,已經為資本市場廣泛認可。國內外學者對內部控制與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將對現在的研究成果進行闡述,以期豐富關于內部控制和盈余管理的相關研究。
二、內部控制與盈余管理的相關性
根據信號傳遞理論,高質量的公司更有動機自愿向外界傳遞信號。因此,如果自愿披露了獨立第三方出具的正面鑒證意見,應能表明該公司的內部控制質量較高。Altamuro和Beatty(2010)通過研究發現內部控制監管顯著提高了信息質量。
國內學者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則得出兩種不同的結論:一種認為內部控制降低了公司的盈余管理;另一種認為內部控制與盈余管理無關。
方紅星等(2011)發現高質量內部控制能夠有效抑制會計選擇盈余管理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張志平(2012)認為較高的內部控制質量可以抑制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肖華和張國清(2013)實證研究了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與盈余持續性正相關,也反映了內部控制對盈余質量的提高。因此,從不同學者的研究視角來看,無論是應計項操縱還是真實活動操控,都隨著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而減少。
而范經華等(2013)發現高質量的內部控制有助于抑制應計盈余管理,但對真實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較小。張國清(2008)的研究也支持該觀點。
三、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與盈余管理
高質量的盈余數據對價值相關性的提高是通過市場中的信息使用者的接收、反應來實現的。因此,內部控制的信息披露對盈余管理質量也有重大影響,市場通過內部控制信息可以判斷企業財務數據質量。
Gao(2009)發現SOX內部控制條款降低了小型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Doyle(2005)認為內部控制報告是盈余管理水平的一個驅動因素。Katrien等(2011)發現,內部控制制度有效地公司報告與更低的異常應計費用顯著相關。
方紅星等(2011)認為,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更低;2014的研究表明,內部控制自評報告與內部控制鑒證報告均能正面影響盈余的價值相關性。
國內一部分學者的研究證明了盈余管理質量與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之間是相互促進的雙方面關系。楊有紅等(2008)認為,財務報告質量較高的公司更愿意披露內部控制信息。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能夠限制對外報告信息的故意操縱。汪薇(2008)也認為財務報告質量較高的公司更愿意披露內部控制詳細信息,財務報告質量較低的公司則披露內部控制信息的動機不足。
四、內部控制缺陷與盈余管理
有效執行內部控制應當能防止企業不當行為的發生。但如果存在內部控制缺陷,管理層、控股股東也更可能利用企業的資源為個人謀取私利。如果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存在缺陷,其盈余管理的程度也可能會更高。
Doyle等(2007)發現內部控制缺陷與不能實現現金流量的低質量應計具有關聯性。Chan等認為報告內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高。Beneish等(2008)研究表明內部控制缺陷披露導致資本成本顯著上升。Kinney等(2008)同樣表明內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企業有更多的應計項目噪音。
國內學者也基本證實了國外學者的結論。葉建芳等(2012)發現內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企業有更高的應計盈余管理程度,內部控制缺陷經審計修正后盈余管理程度會降低。牛葳(2015)發現內部控制缺陷與真實盈余管理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葉建芳等(2012)也認為內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企業比內部控制不存在缺陷的企業有更高的應計和真實項目盈余管理,且內部控制缺陷得到修正后,企業應計項目、真實項目盈余管理程度均降低。
五、內部控制對盈余管理作用的完善
內部控制對盈余管理作用的完善將分別從內部控制整體、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和內部控制缺陷這幾個角度進行闡述。
方紅星等(2011)認為,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和審計報告披露應及時、完整。仍有部分上市公司未披露或未及時披露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和內部控制審計報告。
肖華和張國清(2013)、葉建芳等(2012)均認為內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需要加大力度。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內部控制缺陷信息含量不足、可用性差,或泛泛而談并未觸及實質的缺陷內容。
牛葳(2015)認為,作為內部控制的外部監督手段——審計,其費用的相關信息應充分披露,這樣才有利于監管機構、投資者全面地衡量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實施的成本效益。
六、小結
通過以上的綜合分析,證明了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和監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說明了內部控制鑒證報告、尤其是合理保證的內部控制鑒證報告在鑒別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進而區分財務信息質量方面的指標意義和積極作用。
相關監管機構應加強對上市公司內控信息披露的監督和懲罰力度,進一步規范信息披露的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權益。同時,我國應鼓勵企業對內控缺陷進行認定,并進行內控缺陷自我披露行為,以期減少盈余管理的操縱空間。
參考文獻:
[1]Doyle J T,Ge W,Mcvay S.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Accounting Review,2007,82(5):11411170
[2]方紅星,金玉娜.高質量內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嗎——基于自愿性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經驗研究[J].會計研究,2011(8):5360
[3]楊德明,胡婷.內部控制、盈余管理與審計意見[J].審計研究,2010(5):9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