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君
摘 要:課堂教學改革創新,是教育改革創新的基礎和先鋒;邊講邊實驗是近年來許多教育工作者摸索總結出來的一種很好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應結合實際,靈活運用,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推進素質教育,增進教育創新和能力創新。
關鍵詞:邊講邊實驗;能力發展;素質教育;創新
知識是能力形成的基礎,中學生物知識對中學生能力的形成意義重大。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組織形式和方法是關鍵。實施課堂教學邊講邊實驗,對學生能力的形成、發展影響深遠。
一、邊講邊實驗的課堂教學切合中學生能力的發展
首先,它是由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特點決定的。中學生年齡尚小,對新鮮事物好奇,喜歡爭論,但又易于遷移,且動手能力較弱,常需他人點撥和引導。邊講邊實驗課堂教學,能把學生帶進千奇百態的現象中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鍛煉學生思維,發展學生能力,利于實驗技能和技巧的形成。
其次,它是由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決定的。中學生物新教材集知識性、趣味性、實驗性、探究性、科學性、實踐性于一體。生物學的觀察、實驗和實踐等,其目的也是發展能力。但大部分在校學生信息交流不夠廣泛,視野不夠開闊,因而在課堂教學的能力培養和發展中,邊講邊實驗的課堂教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再次,它還與社會、生活、環境的改變有關。新時代學生參與家務、農務等勞動機會大為減少,學生動手能力普遍薄弱,實施邊講邊實驗的課堂教學有助于學生能力的發展。
二、邊講邊實驗的課堂教學促進中學生能力的發展
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實際,可將邊講邊實驗的課堂教學大致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邊講邊演示實驗
很多生物體的生理功能、本質、規律都要求教師在演示中建立模式。演示實驗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學生情緒高漲,思維活躍,教學效果顯著。如用小實驗引入“光合作用”,實驗前以“萬物生長靠太陽”等詩句引發學生興趣,繼而簡介實驗設計:提前一天取天竺葵葉片若干,置黑暗處一晝夜(令葉中淀粉消耗完)。第二天隨機取9片葉,均等放入三個培養皿a、b、c中,往a、b內注入清水,c內注入25%的KOH(能吸收CO2)溶液,b蓋上遮光物。三個玻璃皿中的液體都淹沒葉片,并將a、c移置室外光照若干小時。
演示時,從a、b、c裝置中各取一葉片,清水洗凈,再放入一個盛有無水酒精的燒杯里,隔水加熱至葉片變黃白(令葉綠素溶解入酒精)。取出葉片,清水洗凈。根據已學知識,啟發引導:光合作用生成淀粉,而淀粉遇碘變藍。實驗結果:a、b、c裝置的葉片之中,只有a的變藍。繼續啟發點撥,通過比較:a、b裝置一樣,但b遮光,a受光,而a中有淀粉,證明a進行了光合作用,得出光合作用必需光!比較a、c,同時光照,但c中的KOH吸收了CO2,葉中無淀粉生成,而a有淀粉生成!得出結論:光合作用還必需CO2參與!
該實驗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條理清晰,直觀明了,學生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邊講邊演示,是教師借助形象、生動的語言來“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注意力的品質,結合豐富多變的“演”雙管齊下,深刻揭示生物體生命的本質,使抽象的生物學規律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觸發學生形象思維,強化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舉一反三。
(二)邊講邊分組實驗
邊講邊分組實驗要求學生實驗與教師講授新知識和演示同步。如,在“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的分組實驗中,用白色粉筆代替濾紙條來分組實驗。學生先在粉筆近粗大端和濾紙條上分別畫濾液細線,再引領學生將濾紙條沿燒杯內壁輕輕插入層析液中,及將粉筆近粗大端輕輕豎直放在層析液中。層析液絕不能觸及濾液細線。蓋上培養皿蓋,靜置觀察。待色素分離完全后取出,晾干,觀察現象,記錄結果。
好多實驗都可用這種方法,效果也很明顯。
邊講邊分組實驗,既向學生傳授知識、實驗技能,又給學生留有自主余地,利于知識系統的形成。通過實驗,可規范實驗操作,提高實驗操作能力,形成技能,增進對知識的歸納、比較、總結、概括、整理的能力,激發創新思維。
(三)邊指導邊實驗
這是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組織材料→獨立操作→整理實驗數據→推導結果的實驗。如,“觀察玉米雜種后代粒色的分離現象”的實驗,完全可以讓學生設計實驗方案、表格,分析數據,推導結論,驗證孟德爾基因分離規律。又如,“鑒定骨的成分”,可讓學生組織材料,通過實驗探究其成分及生理特點。一些探索性、研究性、開放性的實驗及實踐活動等都可以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大大發展了學生實驗技能,形成實驗技巧以及對知識的分析、比較、歸納、運用等能力,而學生間的質疑、爭論、發現有助于學生發散思維、創新精神的培養,激活學生潛能。
三、邊講邊實驗的課堂教學,利于素質教育的推進、創新能力的培養
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學生的能力增強與素質培養、能力創新是緊密聯系、互相促成的。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邊講邊實驗課堂教學,既有助于教師能力的提高,又可增強學生的能力,從而使師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都得到提高和發展。
總之,邊講邊實驗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是中學生物課堂教學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多年的教學實踐,邊講邊實驗課堂教學對知識的傳授、思維與能力的發展、創新精神的培養都有獨到之處,能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和教育創新,是中學生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葉奕乾.心理學[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96.
[2]鄭燕花.胡繼飛詩中的動物生態知識[J].廣東教育,2003(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