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玲
摘要:語文教學是一門極富藝術特色的創造性活動,如何化平淡的課堂為神奇的世界,增加課堂的藝術魅力,營造寬松的學習氣氛,把學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到課堂上來,一直是我們語文教師探尋的目標。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興奮點,作為一線語文教師的我們應當認識到當前在課堂教學導入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入探討課堂導入的多樣化,真正做到從不同角度激發學生的熱情,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導入的藝術化猶如一把開啟學生興趣大門的金鑰匙,成功的導入為課堂教學整體藝術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課堂;導入
導入新課對一堂課有很重要的作用。好的導語就像唱戲的開臺鑼鼓,未開場先叫座兒。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成功的語文教學離不開學生的興趣愛好。只有學生傾心于此,才會積極主動的樂于受教,也才能達成高效率的教學。下面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出幾種導入新課的方法。
一、課堂導入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1.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效能 根據人類大腦的記憶規律,約瑟夫·特雷曼為我們提供了一組數據,他認為聽課開初15分鐘能記住所講內容的41?,聽了30分鐘后,能記住最初15分鐘內所講內容的23?。上課前,學生的思維處于渙散狀態,這時就需要老師用機智幽默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對某種學習產生濃厚興趣時,就會積極主動且心情愉快的投入到學習中。2.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學習自主性 新課程理念要求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從而激發起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使其有意識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學習。這有利于教師完成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3.銜接新舊知識,完善知識結構 教師可以根據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以復習提問舊知識為主要手段,在舊知識里面帶出新課內容的線索,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出發,順理成章的進入新知識領域,去探索新知識。這樣既給學生復習舊知識的機會,又能引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求,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這樣有利于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體系、完善知識結構。
二、新課導入方法
1.遷移導入法。這是一種從舊知向新知過渡的導入法,是一種傳統的導入法。如我在教學《陋室銘》一課時,我引導學生回顧了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作者在詩中遭受政治打擊,長期被貶失意的憤懣,而且表達了對生活、對未來的積極樂觀的態度。尤其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句表達出詩人對世事變遷的豁達胸襟。而《陋室銘》一文又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趣和節操?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這樣導入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2.懸念導入法。創設懸念,恰當質疑,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我在教《孔乙己》這篇課文時,一開始就巧設問題,造成懸念,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吸引了學生對即將學習的教材內容的興趣:凡讀過魯迅小說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對孔乙己的認識幾乎都在心中留下了“苦人兒”的形象。孔乙己是一個怎樣的藝術形象?我們仔細閱讀這篇課文才能回答。3.從題目入手導入法。課題是文章中心的提煉,是統攝全文的要素。因此,“解題入手,開門見山”是語文授課導入最基本最常見的方法,教師應抓住課題中的關鍵詞進行剖析,幫助學生迅速準確地理解文章內涵,為順利學習全文作好鋪墊。如教學《金色的魚鉤》時,我從題目入手提問:“同學們都見過魚鉤,是什么顏色?這篇課文為什么叫《金色的魚鉤》呢?讓我們共同學習后再解答。”又如教學《撈鐵牛》一課,我讓學生先找題目中的關鍵詞,在學生一致確認“撈”最重要后,順勢引導:“圍繞這個‘撈字,你想課文應告訴我們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相機板書歸納,指點學生由此去理清課文脈絡,讀解全文,大有“提領一頓,百毛皆順”的藝術意趣。“開門見山”的導入,能使學生思維迅速定向,明確教學目的,進入主題探求,有效提高了課堂效率。4.明言導入。學習《傷仲永》時用“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導入,學習《孫權動學》時,用“少而好學,如日之初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導入。用“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縝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辨;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導入《談讀書》……,許多至理明言都可以用來導入新課。5.視頻導入。隨著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普及,視頻導入越來越受到師生的喜愛。如由魯迅先生的故居導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由壺口瀑布的波瀾壯闊導入《黃河頌》,由鏗鏘有力的腰鼓導入《安塞腰鼓》,由優美的孔雀舞蹈導入《觀舞記》,由錢塘江大潮的洶涌澎湃導入《觀潮》,由婀娜多姿的蓮花導入《愛蓮說》……
三、課堂導入的誤區
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時,一定要避免走入誤區。在導入過程中應該注意的有以下幾點。 1.提問比較抽象。在導入時,教師會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提問導入,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設計的問題不能是抽象的。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對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師設計的問題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大部分學生能夠通過思考進行解答。另外,也應避免因理解不透徹而導致歧義。2.避免問題過于開放。如果提問問題過于開放,就會得到千奇百怪的回答,這樣教師就無法針對問題進行分類解答,引出新課。因此,設計的問題要力求答案在教師的預測范圍之內,這樣教師能夠對問題收放自如。
總之,教無定法,學無定法,課文的導入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就是同一篇文章,不同的教師在不同的對象面前也會采用不同的導入方法。語文教師應注意其知識性、趣味性、啟發性和靈活性的統一。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導入新課,做到因人而異,因情況而異,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天瓊.初中語文課堂導入語設計[J].中學課程輔導.2012.
[2]黃蘭.多媒體在初中語文課堂導入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 2012.
[3]張厚粲、徐建平.現代心理與教育統計學[J].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4]夏熔亮.名師精彩課堂導入賞析[J].語文教學與研究(大眾版),2008(2) 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