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銀秀
摘 要:授予方法,引導、激勵學生用快樂的心態去閱讀,以讀為樂,讀中品味,讀中感悟,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閱讀;習慣;趣味;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既沒有帆,也沒有風。”我認為,真正的閱讀,應該是全身心投入,要調動所有的感覺器官全情地投入。要個體通過眼、口、手、心等感覺器官充分發揮作用,從而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有效的閱讀能讓讀者獲得愉悅、震撼,有一個心靈觸動的體驗,這種閱讀可稱為“悅讀”,即授予方法,引導、激勵學生用一種快樂的心態去閱讀,以讀為樂,讀中品味,讀中感悟。
一、誘讀——讀出期待,讀出習慣
我們都知道,要想魚兒上鉤,就得在魚鉤上弄點魚餌。而要想讓學生愛上閱讀,我們也可以下點“魚餌”?,F在的學生普遍愛玩游戲而不愛看書,誘導學生看書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借助游戲或故事等來激趣。
我基本上在講一篇新課文前,都會跟學生玩玩游戲或講講故事,所玩的游戲或故事都是與該課文內容有聯系的,以此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第二十六課《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篇課文前,我就給他們講了這么一個故事:有一只青蛙第一次不小心掉在了一口正煮著水的鍋里,恰好水已經開了,青蛙嚇壞了,使勁一跳,逃離了險境;第二次,青蛙又犯了同樣的錯誤,又掉進了那口鍋中,同樣的,鍋里也在煮著水,不同的是,這次水還沒有煮開,青蛙覺得還挺舒服:這個熱水澡好哇!結果呢?——青蛙被煮熟了!聽完后,學生都疑惑了:“青蛙第一次掉進鍋里為什么沒死,而第二次卻死了?”此時,我就引導他們讀課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樣就自然而然進入了課文的教學,而且學生興趣盎然,讀得更認真了。生動有趣的故事猶如香香的魚餌,若在講故事時設置懸念,或講頭留尾,或講果留因,能更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當學生胃口被吊起,就可引導或推薦學生讀更多更好的課外書籍了。
二、悅讀——讀好心情,讀出趣味
如今,看電視、上網、玩游戲已成為當下學生最熱衷的休閑娛樂活動,如何才能使學生回到書籍的海洋中,讓悅讀成為學生首選的精神需求呢?我認為,營造閱讀氛圍,陶冶閱讀情感很重要。在家要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能讓孩子愛上閱讀;在學校也要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這樣更能讓學生愛上閱讀。在學校里,我是這樣給學生營造閱讀氛圍的。只要有空我就會拿出自己喜歡的書來看,我不是躲在辦公室看,而是走到較多學生待的地方看。每當這時候就會有學生圍過來問我看什么書,我就抓住時機,把書中精彩的內容講給他們聽,當他們對這書產生興趣了,有時我會說:“算了,我忍痛割愛,先借你看吧?!庇袝r我也會欲擒故縱,說:“對不起,這書太有趣了,我看完了再借給你?!庇谑墙酉聛淼娜兆?,學生會滿懷期待,總問我書看完沒有。有時候,我還會坐在學生座位前問他們拿書看。比如去年,許多學生比較喜歡看《查理九世》,我也跟著學生一本一本看完,看完之后我就跟他們交流讀后心得。往后,一些學生看到自己認為好看的書,就會拿給我看。等我看完了就會追著我跟他們交流心得。
三、導讀——讀中學法,讀出滋味
閱讀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學生的閱讀興趣被調動起來了,但如果學生只是毫無目的、不求方法地在茫茫書海中“瀟灑走一回”,收效是可想而知的。以前常有家長反映:“老師,我的孩子看了那么多書,可怎么就沒見他的成績有所提高呢?尤其是連閱讀水平也不見得有所提高?!蔽蚁脒@應該是閱讀方法不當而導致的。有了好的書籍,更要有好的閱讀方法。因此,教師應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他們不僅愛讀書,而且會讀書,從書中汲取所需的營養,從而達到閱讀的真正目的和意義。我認為,評價—檢驗成果這種方法挺有實效的。
要想讓閱讀落到實處,就需要有效的閱讀評價機制來監控。我們可以舉行閱讀競賽、讀書報告會、辯論會、詩歌朗誦會、互動式經驗交流會等,給學生一個展示閱讀成果的機會,讓他們將閱讀過程中的收獲表達出來與大家分享,獲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閱讀動力。這學期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并結合學校舉辦的“講經典故事,做文明學生”比賽,我特意在班里舉辦了一個“班級好聲音”的讀書交流會。每三個星期進行一次“班級好聲音”評比。既可以朗讀,也可以誦讀;既可以選課內精彩文段讀,也可以選自己喜歡的課外美文或者經典故事等進行朗誦。利用周五下午的語文課由老師及班委組成評委小組進行點評,邊賽讀邊點評。這樣,既調動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和積極性,又起到監督的作用,幫助老師了解學生閱讀的情況,檢測閱讀效果。學生也能從別人身上學到很多好方法,從而也找出自身的不足。
我們要倡導童心悅讀,方法導航,讓孩子們享受著閱讀收獲的快樂,引領孩子們在閱讀中品味讀書的快樂,點亮精彩人生!
參考文獻:
葉圣陶.《葉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