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興鳳
摘要:高中歷史中需要記憶的內容很多,這就使得許多學生認為歷史課非常枯燥乏味。有效的課堂引入會在很大程度上引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進而使得學生們對課堂內容有更深的理解。文章對課堂引入策略進行了分析、研究,以期提升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質量,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導入
隨著新課程的開展,學生的主體地位日益突出,如何在上課開始時就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并讓其主動地參加到課堂上來顯得尤為重要。在新課改背景下的歷史教學中,獨具匠心,設計精心的導入語可以創設出親切而有趣味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積極性,從而更容易主動接受課堂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每節歷史課的導語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它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筆者結合近幾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溫故知新導入,串聯學習內容
知識體系在學習過程中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之間必然存在內在的聯系。而在高中歷史課程中,所安排在一節中的內容也是彼此聯系的,或者是一種時間關系的遞進,或者是同時代不同國家制度的對比,等等。所謂的溫故知新的課程導入策略,就是老師在一節課的開始通過溫習上節課所學到的舊知識,從而引出來對新知識的學習,溫故知新,承上啟下,使學生不產生對新接觸知識的強烈陌生感,更好地學習新知識。比如,在人教版高中歷史第9課“資本主義制度在歐洲大陸擴展”中的“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的學習中,本節中主要有三目,其中第一目和第二目分別為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和法國共和政體的確立,第三目為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在進行第三目的學習時,課程可以這樣進行:開始上課時,老師帶領同學溫習上節課學習的法國共和政體確立的過程、形式、特點,以及制定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主要內容,從而引出第三目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的學習,引出來德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過程、形式、特點,以及制定的《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通過對比學習,讓學生盡快掌握新學的知識。教師通過對舊知識的溫習,也交代了新知識的主要內容,進而引導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中去。
二、詩詞導入法
詩詞語言精煉、生動、優美,學生喜愛朗讀.背誦.因此可以利用學生易懂或熟識的詩詞導入新課,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情感。我在講《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時,我先朗誦了毛澤東同志的《七律?長征》一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然后問學生:“你們理解毛主席的這一七律詩的意義嗎?長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這節課我就給同學們講一講《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由于學生被詩的意境感染了,聽起課來聚精會神,這節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故事導入法
學生在剛剛上課的時候,沒有那么快的進入到學習的狀態中,教師可以根據自己講解的歷史內容運用一些歷史典故、歷史知識。講解故事的時候要注重故事要有趣味性、生動性、形象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在準備上課的時候可以說,在正式講了之前,為大家講一個故事,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個時候學生就會迅速的安靜下來,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講解一些故事了。例如在學習“太平天國”運動的時候,可以講解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的經典事跡,在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講解費迪南被刺殺的事件,教師要將歷史教材中一筆帶過的一個知識點還原成精彩的歷史故事,這些真實生動的歷史故事像是一座座小橋,將學生牽引到學習狀態中,學生學習的興趣被大大的激發出來,積極性與主動性不斷的提升,師生之間還能夠更多的交流與活動,有利于提升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四、利用多媒體進行導入
隨著信息技術與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一般的高中都配備了了多媒體教學系統,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的利用,多媒體導入一般是歌曲導入、圖片導入或者是視頻導入。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導入,有利于在教學之前營造教學氛圍,對學生在視覺上形成沖擊,對學生造成直觀的影響。學習“九一八事件”的時候,教師可以播放《松花江上》這首歌曲,悲憤的歌曲氛圍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情緒。在學習解放戰爭這段歷史的時候,教師可以播放解放軍勝利歸來的照片,感受解放軍的英雄氣概,引導學生在激昂的狀態中開始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匯總要充分的利用多媒體這種輔助手段,引導學生快速的投入到學習的狀態中,充分的調動學生的情緒。
五、歌曲導入法
用歌曲導入新課,可以創設寬松、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不僅能豐富深化教學內容,還能把歷史知識與音樂作品的思想內容及優美的旋律融為一體,使學生從中得到美的享受,感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積極主動的去尋求新的知識。例如,我在講必修二第一課《發達的古代農業》時,我在課前播放了戲曲《天仙配》,戲曲唱腔響徹教室,引人入勝。戲曲中對于田園似的生活的滿足和在這種生活方式下女子勞作的辛苦做了詳細的表述,會吸引學生身臨其境去感受中國古代的農業生活。教師不用任何解說就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課堂效率。
總之,歷史課堂導入方法并不局限于筆者所列,實際上仍有很多值得借鑒和學習的方法。作為教師不必拘泥于某種導入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充分考慮學情、教材等諸多因素,進行精心設計,以期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展現魅力課堂的雙重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蕾.高職院校廣告綜合實訓課程導入項目教學法的案例研討――以廣播電影電視管理干部學院為例[J].經濟師,2010,12:36-38,41.
[2]賁丹.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課堂導入策略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雜志(上旬刊),2014,01:101-102.
[3]石唯.“非指導性”美術課堂教學的關鍵三五分鐘――中學美術“非指導性”教學課堂導入策略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2,16:118-119.
[4]毛曉琴.點亮課堂的引航燈――小學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參與的導入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01:125-127.
[5]賁丹.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課堂導入策略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4(12).
[6]岳曉杰.新課改下高中歷史課堂導入策略研究[J].教師,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