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摘要:作為群眾文化建設的主要陣地,文化館是群眾文化活動的指導中心、培訓中心以及活動中心,對于群眾文化建設發揮著積極的主導作用。在當前社會經濟形勢這下,一個地區人民群眾文化生活質量的高低與文化館服務功能的好壞有著密切的聯系。基于此,本文就從文化館的職能與作用著手,對當前服眾文化建設中文化館工作的不足進行了分析,并對如何利用文化館服務強化群眾文化建設的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文化館;服務;群眾文化;建設
在群眾文化活動中,文化館發揮了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同時作為群眾精神文化活動平臺,極大的滿足了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在社會經濟發展的環境之下,人民群眾對于物質生活以及精神需求在不斷提升,因此也為文化館服務群眾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這就需要文化館順應時代發展趨勢,不斷完善自我同時,充分意識到群眾文化活動建設的重要性,提升服務效能,為促進群眾文化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一、文化館的職能與作用概述
作為文化工作的主要載體,文化館承擔著文化傳播、文化服務的重要職能,在群眾文化建設方面,必須以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為導向,努力創造條件為社會群眾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務,發揮文化館社會教育功能,對社會群眾的主流文化活動進行科學組織與引導,對優秀的民間文化遺產進行保護與傳承。除此之外,從文化館的職能屬性可以發現,文化館同時也是國家政策法律、思想方針傳播的宣傳場所,也是提升群眾科學水平、豐富文化知識的輔導場所,更是群眾文化活動開展、文化服務提供的主要窗口,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陣地,基于文化館的這些職能與作用,對于群眾文化建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當前文化館群眾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不足
(一)建設資金有待追加
對于文化館而言,其資金投入主要來源于政府,同時,政府部門也是群眾文化建設的主導單位。但是在建設資金投入方面,由于政府投入這種單純的投資渠道過于單一,使得建設資金投入難以得到提高,資金的欠缺將直接影響到群眾文化建設的開展,使得群眾文化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
(二)群眾文化隊伍質量有待提升
群眾文化建設對文化館工作人員工作能力、整體素質提出了較高要求。作為基層大眾文化傳播的重要窗口,當前文化館職員專業能力不強,整體素質不高等問題,使得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無法有效完成,在群眾文化生活的引導與開展過程中無法發揮積極的領導作用,影響到了群眾文化建設效率。
(三)服務內容與服務形式與時代發展脫軌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大環境之下,人民群眾對于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當前,文化館服務內容與服務形式脫離時代發展的現狀,直接影響到了群眾文化建設活動的開展。文化館開展的文化娛樂活動形式單一、內容單調,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文化鑒賞水平,與群眾的欣賞品味相差甚遠,不僅不能有效發揮文化館的群眾文化建設作用,同時也嚴重影響到了文化館的服務效能。
三、文化館做好群眾文化建設策略
(一)增加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
文化館要更好服務群眾文化建設,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寬闊的活動空間是必不可少的物質保障,同時,這些設施與空間的完善也是文化館各項公益服務職能得以實現的最基本條件。針對當前一部份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開展中的制約影響,如資金投入以及物質基礎上的不足狀況下出現的文化活動設施不完善、活動場所受限制等,地方政府要積極正視文化館對于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積極關注文化館基礎活動設施以及場所的建設工作,適當增加資金投入,為群眾文化建設提供一個良好的現實環境。除此之外,文化館方面要對已經獲得的財政撥款進行科學利用,結合當地群眾的文化需求開展富有區域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對群眾文化開展過程中的群眾參與數量、設施、空間需求等進行統計,從而為更好的完善文化館建設提供準確的參考依據,加速文化館的建設與發展。
(二)加強工作人員隊伍建設,提升群眾服務意識
在文化館開展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中,文化館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將直接影響到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成效。作為群眾文化建設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培訓者,文化館工作人員只有不斷提升專業能力,提升為群眾服務的意識,才能更好推動文化館的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具體來說,首先,文化館方面要強化工作員工的思想意識,樹立端正的服務意識與服務理念,促使文化館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發揮責任心與使用命,自覺的參與到群眾文化建設中來。其次,文化館方面要關注工作人員多元化業務能力的培訓,對工作人員的工作技能進行提升,如通過開展音樂培訓、舞蹈培訓、心理培訓等課程,使其向一專多能持續提升。再次,關注文化館內人員的組織能力、創新能力等素質能力培養,通過分批次、分等級的開展技能提升培訓,強化館員活動策劃能力、活動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等,打造出一支作風優良、組織能力強、工作創新的優秀隊伍,為群眾文化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三)充分利用服務資源,創新服務內容
作為文化建設的主體,文化館要最大限度發揮服務功能,對服務手段與服務內容進行持續,并對文化館所具備的服務資源進行發掘與合理利用,以此滿足群眾文化發展需求,促進群眾文化建設。文化館在結合社會發展形勢進行文化活動內容與形式創新時,也要結合不同地域群眾的實際精神需求,進行編排與創新,使群眾文化建設得到持續推動。如太谷秧歌,山西太谷本地的鄉土小戲,八音會是一種民間吹打樂,這些具有鮮明藝術特征的綜合體藝術符合不同區域群眾的文化需求,在時代發展的背景下,可以對這些具有當地特色的文藝節目進行改革與創新,結合當地民俗重新編排,在保護地方文化遺產同時,也促進群眾文化建設,具有積極的時代意義。
(四)發揮文化館的陣地作用
文化館屬于公益性的文化事業單位,這一性質與地位決定了文化館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陣地作用。文化館方面,應當基于大力創造、全民參與、人人享受的宗旨,發揮文化館的文化陣地位用,文化館作為總館,對鄉鎮街道文化站、村鎮文化室提供文化服務,針對不同文化需求的人群提供不同的文化教育學習活動。促進群眾文化建設得到蓬勃發展。在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中,要堅持以群眾需求為目標,積極搜集群眾建議,大膽創新群眾文化服務內容與形式,做好文化引導作用。此外,還要持續提升文化館服務質量,定期組織群眾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通過文化班培訓、文化志愿者服務、文化輔導活動等,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
結語:
綜上所述,在群眾文化建設中,文化館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為了更好提升服務效能,文化館方面需在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持續完善設施建設,加強人才隊伍培養,提升服務意識,創新服務內容等,通過持續的轉變,最大限度發揮好文化館的群眾文化群務作用。
參考文獻:
[1]吳廣. 談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位置[J]. 青年文學家,2010,02:53-54.
[2]張頡. 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體系建設初探[J]. 大眾文藝,2015,22:14-15.
[3]王顯成. 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滿意度研究[J]. 人文天下,2016,09: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