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李易之
東南亞打車App好不好用 用戶說了算
□ 文/本刊記者 李易之

打車應用這種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服務,給人們帶來的是方便和快捷。這種新的業態受到了許多人的歡迎,并在東盟國家市場迅速成長。但隨之而來的也有傳統出租車行業的競爭壓力。
本刊記者從一位馬來西亞華人朋友口中了解到,在吉隆坡選擇乘坐傳統出租車有一定難度。首先,某些住宅區的出租車相對較少,不容易攔到;其次,如果想乘車去機場或一些比較遠的目的地,一般需要通過調度臺預約。而通過打車應用預約顯然更加便捷。
在過去傳統出租車一統江湖的年代,要想打車的乘客只能站在路邊伸出大拇指,等待出租車的到來。由于無法確定是否會有出租車從自己面前經過,乘客亦無法判斷是否應該繼續等待。而輕輕一按就能把出租車叫來的應用程序,極大降低了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
打車應用還能幫助乘客節省路費開支。網友“i流蘇妖妖”在一個旅行論壇上,這樣講述自己在馬來西亞檳城的打車經歷:“我們住的酒店離機場有一段路程。我們離開時是下午,堵車不是很嚴重,用打車APP去機場一共花費26林吉特;而同樣的路程,在檳城出租車調度臺預約的車要70馬幣。”
“對我這樣手頭比較緊張的學生來說,Grab是個不錯的選擇。我最喜歡Grab的地方在于不必講價。在行程開始之前,應用中已經標注出行程價格,而且價格是固定的,各種信息都非常公開透明。”一名20歲的越南學生Phan Thu Phuong這樣對中國媒體表示。
這一點得到了本刊在泰國一位消息人士的證實。“曼谷的出租車常有拒載、不打表等服務不規范現象,用打車應用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這種情況的出現。”這名在泰國生活、學習多年的女生說道,“例如,通過打車應用可以看到司機有沒有繞路。”另據了解,一些應用甚至可以通過定位功能,將乘客的實時位置信息發送給指定的緊急聯系人,讓出行更為安全。
打車應用更加經濟、便捷和安全的特點,使之廣受歡迎。不僅是消費者,就連越來越多的出租車司機也開始轉行,成為打車應用的司機。“我從退休后就開始用打車應用賺錢。這份‘工作’收入合理且強度不大,我還可以順便跟乘客聊聊天,這樣的老年生活也不錯。”一名原來在馬來西亞開出租車的司機認為,相對于其他傳統行業,這樣的“工作”更加自由,而且難度更低。
然而并不是所有出租車司機都享受這種“自由的工作”,這種新興業態的快速成長,使得出租車等傳統出行方式在對比之下顯得十分落后。傳統從業者通常會在自己熟悉的工作范圍內運營,然而互聯網經濟弱化了這一空間范圍的界限,對傳統出租車行業造成了非常大的沖擊。
“使用打車應用的司機年輕、身體健康,他們可以走街竄巷招攬顧客,并向他們索取低廉的費用。而我們傳統司機更為年長,對高科技知之甚少。”《中國日報》在一篇報道中,引述了越南摩的駕駛員Dang Hao Hung的話。“我們沒有錢購買智能手機,或升級我們的摩托車。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我們可能很快就要另尋他路了。”Dang Hao Hung說道。
除此之外,打車應用從出現至今并沒有經歷太多的沉淀。因此諸多的不成熟使得自身仍具有一些缺陷。比如一些地方的打車應用設計了浮動的收費標準。在乘客對車輛需求較大的區域或時段,收費也會依據特定的公式相應上漲。這類似于中國一些打車應用提供的“懸賞”機制,即乘客可以選擇適當增加“小費”以吸引司機。不同之處在于,“懸賞”是出于乘客自身的意愿。
然而東盟國家相當一部分使用打車應用的乘客,并不知曉這一價格浮動機制。在誤以為被收取了額外費用的情況下,他們很可能與司機發生不快。
作為中介的打車應用公司需要在消費者和司機的利益之間,尋找令各方都滿意的平衡點。維護司機的正當權益,有關公司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然而更多的情況并不是如此的非黑即白,在復雜的市場中尋找平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聯系編輯:38109430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