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拍下“不雅照”、放到網上傳播;通過傷害他人的名譽達到報復目的……隨著社交媒體和智能手機的普及,采用這種手段實施“色情復仇”的案例近年來大量涌現。澳大利亞一項最新調研顯示,該國該類事件的受害者比例竟高達1/5,居心叵測的“復仇者”多為受害人的現任或前任伴侶。
英國《衛報》8日報道稱,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與莫納什大學共同開展了一項專題社會調研,對近4300名年齡16至49歲的人士進行了采訪。約20%的受訪者承認,自己有涉及裸露或其他“不雅”內容的影像資料誤入他人之手,且這些資料均是在未得到當事人許可的情況下獲得的。有11%的受訪者稱,涉及自身的“不雅”內容已被人肆意傳播,還有9%的人表示,被人握有類似的“把柄”,并且遭到過“被曝光”威脅。很多受害者都反映,自己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在這些復仇案例中,男性“犯案”的比例更高,占54%;少數族群以及LG?BT(同性戀、雙性戀及變性人)人群則更易淪為受害者。從年齡上劃分,16至29歲的年輕人群體中發案率更高。工作人員認為,調研結果所呈現的嚴重性遠超預期,而實際情況有可能更糟糕——可能還有很多潛在的受害者尚未意識到自己的隱私已被嚴重侵犯。
專家稱,“色情復仇”的普遍性凸顯出澳大利亞在相關法律方面的滯后。目前,該國只有維多利亞州和南澳大利亞州兩個地區對非法傳播他人隱私資料有明確的司法解釋。在調研當中,高達80%的受訪者認為這種行為應被定罪。▲
(高文宇)
環球時報2017-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