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軍
幾天來有關三個美軍航母打擊群集結東北亞海域的傳言突然之間被美軍自己辟謠了,傳聞中直逼朝鮮半島海域的美軍航母打擊群實際上遠在朝鮮半島數千公里之外。這樣一來,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副總統彭斯在朝鮮核問題上先后放出的“狠話”,聽起來似乎更像是“大話”了。
在特朗普下令美軍攻擊敘利亞政府軍某空軍基地之后,美國政府在朝鮮核問題上的態度似乎也陡然變得強硬,宣稱要和奧巴馬政府時期的“戰略忍耐”政策說再見。一時間,山雨欲來風滿樓。
然而,特朗普下令攻擊敘利亞政府軍基地,乃至美國政府在阿薩德政權去留問題上的反復,并不足以說明美國政府的對敘政策會出現大幅調整。原因在于,一方面,此次巡航導彈襲擊提前知會了俄羅斯方面,對敘利亞方面造成的損失并不算特別大,另一方面,此次導彈襲擊是一次性的,極有可能沒有下文,沒有續集。
或許可以說,在敘利亞戰場出現化武襲擊事件后,在幕后兇手并未水落石出之時,特朗普政府“斷然”對敘利亞政府軍動手,更多是一場政治秀,是為了展示特朗普政府比奧巴馬政府更“果斷”,不會像奧巴馬政府那樣對于跨越美國“紅線”的行為聽之任之。當然,特朗普政府大概也就這樣點到為止了。因為,要想進一步在敘利亞戰場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恐怕就得向敘利亞戰場下更多的賭注了,比如說大幅增兵。要知道,俄羅斯就是在突然向敘利亞戰場出兵之后,才得以成為這場戰局中舉足輕重的玩家的。沒有真金白銀以及真槍實彈的投入,在敘利亞戰場上是難有什么發言權的。而對特朗普政府來說,向敘利亞發射數十枚巡航導彈可以,大幅增兵則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美軍好不容易才剛剛走出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爭泥潭,特朗普又怎么會那么容易重新跳進敘利亞泥潭?
同樣道理,當特朗普政府高調宣布放棄奧巴馬政府時期的對朝“戰略忍耐”政策、并威脅動武之際,不妨先想想特朗普政府是否真的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和敘利亞問題相比,朝鮮核問題顯然是一個更加難啃的硬骨頭。如果說敘利亞戰場可能是一個大泥潭的話,那么,朝鮮半島則可能是一個更大、也更加可怕的泥潭,在這里,美國政府,不論哪個黨派當政,不論誰當總統,恐怕都得更加謹慎小心地面對戰爭與和平的問題。
高調地放出美軍航母打擊群出動的消息,高調地宣布放棄戰略忍耐政策,乃至高調地威脅動武,無疑可以讓特朗普展示出與奧巴馬政府截然不同的政策,但高調之后仍需面對現實。在敘利亞,美軍可以發射數十枚巡航導彈,而不用擔心遭到報復;在朝鮮半島,美軍及其盟友則必須時刻面對實實在在的報復性回擊。對特朗普來說,硬啃這樣一個硬骨頭,如果沒有絕對的勝算,哪有令人心動的政治回報?
說到底,不論是奧巴馬政府還是特朗普政府,都不愿意在前景莫測的棘手問題上投入太多,而且,當前的形勢也沒有緊迫到特朗普政府不得不斷然行動。
從之前的禁穆令,到導彈突襲,再到甚囂塵上的動武傳言,或許可以看出,特朗普頗為喜歡這種大陣仗、突襲式的大動作。然而,在虛驚一場之后,還是可以看出,特朗普手里并沒有太多的王牌,他就是喜歡給人“驚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