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嫦+許丹
一、引言
聲樂作為音樂的藝術形態之一,在它的藝術美的創造構成與體現中除了具備與樂器一致的共性外,還具有它自身的獨特性或特殊性。聲樂既然是人聲唱出的帶有語言的音樂,它又是依據“依字行腔”的造型方法來歌唱,那么對“字”的表現也就在聲樂美的藝術構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聲樂藝術的魅力和本體特征
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歌唱藝術”這顆音樂藝術中的燦爛明珠越來越閃耀著它獨特的光輝。歌唱藝術以它獨有的魅力,從審美創造到精神愉悅,在廣闊無垠的音響空間里,回蕩著激情昂揚、扣人心弦等美妙動聽的聲音。沒有哪一種藝術能像歌唱藝術一樣,擁有如此眾多的熱愛者、參與者和審美從眾者。這就要求在聲樂作品的演唱中,必須滲透著歌唱者的審美感受和情感體驗,歌唱者只有在歌唱時把自己所有的情感都傾注在作品之中,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審美感受和愛憎情感,通過歌唱形式全部呈現給聽眾,才能使聽眾得到美感和享受。
三、聲樂演唱字音美的基礎知識、訓練方法及其規律
(一)基礎知識
1.發聲器官的組成。聲音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而歌唱的發聲運動又和我們平時說話的發聲有所不同,因而歌唱發聲又是一個物理的聲學、音響學現象。發聲器官,即發出聲音的器官。聲帶是由黏膜、聲韌帶及聲帶肌組成。它可以變化其松緊的張力,是改變音高的基本條件之一。因此,我們在聲樂訓練的時候,應該合理地運用它們,養成良好的習慣,避免在不正確的發聲習慣下唱壞了嗓子。所謂共鳴器官,實為人體呼吸器官的組成部分,在歌唱中,由于音高的不同,使用這些共鳴腔的比例是有所不同的。咬字吐字器官,又稱之為語言器官,就是人的口腔中唇、齒、牙、舌、喉、腭這些器官的構造。所以語言器官是我們在吐字咬字時的物質基礎,也是我們學習吐字咬字時出聲、引長和歸韻的重要器官。
2.字音的結構。我國文字是單音節,一個字只有一個音,而它又是由母音與子音音素構成的。從唱的角度來劃分,字可能由1~4個部分組成。這四個部分是:字頭、介母、字腹、字尾或歸韻。字頭與字尾都是子音,其他都是母音。子音有兩種形式出現:字頭與字尾,而母音有介母、字腹和歸韻。歌唱的聲音表現主要借助于母音的發揮,它是構成音響與旋律的基礎,音色與共鳴的完美體現也全靠母音的音樂化。
(二)歌唱中咬字、吐字的基本方法及其規律
聲樂藝術是通過語言來表達歌曲思想內容的,這是它與其他音樂形式的不同之處。演奏樂器可以表達樂曲的感情,而聲樂不但能唱出樂曲的感情還能清楚地唱出文字,感情表達更為豐富,這就比別的音樂形式更能直接地與聽眾產生共鳴與交流。歌唱中咬字吐字的一般規律是:咬字主要是指字頭部分。其次,吐字還要講究“四呼”,它們有機地聯系著,任何一部分運用得不恰當,都會影響整個字音的清楚和響亮。所以,每一部分的特性必須表現清楚,這樣才能做到吐字有力,收音恰當,全字清楚。
四、聲樂演唱中字音美的作用
一首好歌是優美的旋律與文彩斐然的歌詞的完美結合,音樂形象有了歌詞的配合,會顯得更加生動感人。音樂與歌詞相互交融,由歌唱者的準確表演,把歌曲中完整的音樂形象傳達給聽眾,就能引起強烈的共鳴,要學好聲樂,除了掌握好聲樂技巧外之外,還要加強聲樂語言、咬字、吐字的訓練,力求使歌曲的風格得到完整、準確的表達,使歌曲的思想情感得到形象、生動的傳遞。
(一)歌唱咬字吐字與情感
在歌曲演唱中,曲調、音節、口型、音色的不同會使歌曲的情感、內涵有差別,在不同的歌曲里,口形與咬字的關系也是緊密聯系的,口形的大小及變動往往決定著咬字的好壞和歌唱情感的正確表達。
(二)歌唱咬字吐字與文學
聲樂是文學和音樂的綜合藝術,音樂和文學相倚相成,互相滲透,方能發揮它的特性。要達到音樂和文學融為一體,必須充分理解歌詞的意義,領悟它所抒發的感情,演唱時才能恰當地運用聲音的特性,把歌詞的意義、感情有效地表現出來,使文學與音樂同等地發揮作用,兩者融為一體。
五、結語
千百年來,我國歷代聲樂家們對歌唱的咬字吐字,無不提出嚴格要求。在歌唱中扎實的咬字、吐字是正確發聲的重要基礎,也是歌唱藝術美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應尚能.以字行腔[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12.
[2]趙伯梅.唱歌的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7.
[3]韓勛國,韓曉彤.歌唱教程(修訂版)[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9.
[4]范曉峰.聲樂美學導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