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英++董超
大學是一個人成長中至關重要的一個階段,也是一個人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段,這一期間不僅僅是學生們獲取知識的時期,還是完善人格、開始實踐的階段,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學和中學不一樣,所以大學機構下的輔導員之工作方法,也是不一樣的。大學輔導員的職責不像中學時代那樣,緊緊跟著學生,而是像把握方向盤一樣,張而不松,在學生的自由中不使之迷失方向。
大學輔導員的工作方式便需要創新,特別是現代轉型期間,高校承擔著文化復興的重擔,大學輔導員是有責任的。大學輔導員需要將中央指示的教育思想與育人理念加以貫徹,是高校教育的具體執行者。我且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管理的實踐經驗,經過較為深刻的思考,做一點大學輔導員工作方法創新的研究,提出一些見解,供同行專家討論。
一、以身示范
最好的教育是身教言傳,無教之教是最高境界。大學輔導員是在學校期間,與學生們接觸最多的師長,可以說這樣的一位師長對學生的影響是最大的,也是較為長久的。具體而言,大學輔導員的言行舉止、人格素養,包括人生經歷、學術經歷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所以輔導員以身作則,這很重要,以自身示范,引導學生走正確的學術道路、人生道路。
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就是我為什么提倡以身示范的原因,甚至將以身示范之法提到第一點來談,并號之為最高境界。作為學生的大學生,大都已經不是小孩子了,對于一個差不多成年了的人來說,他們會主動去看、主動去聽、主動去想,這樣的潛在的教育更有利于吸收。
相反而言,輔導員的一些隨意舉動、不很規范的行為,極容易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也就是說,輔導員都這么做了,學生有什么理由不能如此呢?這是很要命的一點,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作為大學輔導員的,必須以身作則,十分自律。
二、有人情味
自律并不是說板著面孔,形如草木。而是充滿人情味兒,與學生打成一片,友善相處,亦師亦友。輔導員的愛護,是勝過千言萬語的批評的。人心是善的,以善感善,以德喚德,用愛心去感召每一個學生。我相信沒有十惡不赦的學生。當用愛心打開學生心扉的那一瞬間,真正的教育已經成功一半了。
拿愛心換愛心,特別是自卑的學生,更需要愛心的鼓勵。并且還需要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家境,倘若家境不善者,其實完全可以想辦法為之分憂,畢竟在大學里,學習還是第一位的,不是么?這就需要有愛心的輔導員來完成。如果我們多一點人情味兒,那么學生也樂意與我們交流,只有在交流中滲透進去教育理念,那樣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想學生在這樣的有人情味兒的老師面前,也更愿意分享自己真實的心理。
成為學生的知己,用心溝通,以心喚心,這不失是一種良好的教育方式。用愛去感化每一個人,也會因為愛,他們會不斷前行,在生活中不畏艱險。
三、家的氛圍
輔導員自身有人情味兒了,那么在自己班集體中營造一個家的氛圍,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如果有過大學輔導員經歷的同道,一定知道,而且深有體會,每一個畢業季,班級都是一個難分難舍的大家庭。
在大學生的角度來看,大學四年可謂人生中最重要的青春時光,大家是因為緣分從五湖四海相聚在一起。那一段感情是很深厚的,所以作為輔導員大有牽頭的職責,營造家庭的氛圍。所以無論從輔導員自身講,還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這一點都是必須的。我們不是說大家一定要稱兄道弟,而是大學生大抵遠離家鄉,有一個大家庭,在心理上會減少一定的落差,在心靈上有一定的慰藉作用。
這一點會在畢業季爆發,但應該從大學剛入學便注意到,從頭做起。作為輔導員有這個責任。
四、多做實事
這一點看起來不像什么創新,但是這是至關重要的一點。大學輔導員確實不像中學那般天天跟在學生屁股后面,但是一樣得多為學生做一些實事。這實事包括緊急事件的處理、影響重大的決策決定、高精準的辦事效率等等。
首先,班級可能會發生緊急事件,這一點需要輔導員臨陣不亂,冷靜處理事情。這一點能力是必備的。其次,在學生的重大決定上面,輔導員有義務分析利弊、提供對策,這是對學生影響巨大的。真正為學生著想的輔導員不會推辭這一點。最末,辦事效率很關鍵,不僅是自己的時間,還包括學生們的時間。一個高效率的人,很容易讓人喜歡而且尊敬。
總而言之,大學輔導員的工作需要創新,而這創新是基于教育的,是以學生為本的。臨末了,我想說每個高校,輔導員的具體工作不很相同,但有一些教育理念是共通的。我的工作方法或許不適合所有人,但是我愿意提出來大家討論。
參考文獻:
[1]張新紅.大學輔導員工作新方法初探[J].中國西部科技,2006.
[2]謝彩華.略談高校新生的輔導員工作.文教資料,2007.1
[3]易連云,葉瀾.主編.重建學校精神家園[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