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嫚
伴隨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深入展開,為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學校陽光體育運動風靡校園。其后,大課間活動應運而生。大課間活動是在課間操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校園體育項目,又是學校體育的有力補充。
一、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意義
課間操對增強學生體質具有重要意義,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學校管理水平和學生精神面貌的一面鏡子。
首先,大課間活動與經典文化相結合,使師生們在活動中傳承經典文化,使校園洋溢著濃濃的文化氣息。大課間活動把早操和晨誦有機地結合起來,將現代與經典巧妙地穿插一起,為師生們準備了身體和精神雙份的“營養早餐”,校園在濃濃的文化氣息中開啟一天的生活。
其次,大課間活動與音樂相結合,使師生們在音樂中完成整齊有序的活動,形成和諧有序的校風。整個課間操活動以音樂相伴,由音樂相連,在節奏的起伏中指揮動作的完成,在樂曲的更替中推進活動的變化,整齊有序而又自然流暢。
再次,大課間活動與舞蹈相結合,使師生們在舞蹈鍛煉中了解民族文化,激發師生愛國愛校的熱情。靈活借用具有體操元素的舞蹈甚至改編成民族舞蹈體操,讓師生身體的各部位都充分活動開來,真正實現鍛煉身體的意義,并且增強師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師生的性情。
二、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現狀
大課間體育活動是課外體育活動的一個新生事物,在各地展開的過程中暴露出來一些問題。
首先,活動場地小且缺乏室內場地,器材不足且單調。大課間體育活動不同于班級體育課,全校的學生在同一時間里集體參與,這時候活動場地會顯得擁擠,體育器材明顯不足,有些學生可以進行鍛煉,有些卻只能站在旁邊觀看。長此以往,會挫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其次,內容單一枯燥,形式缺乏創新。許多學校在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時流于形式,從而使得大課間體育活動沒有創新,學生只是在老師的要求下完成任務,參與熱情不高,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效果不佳。
再次,天氣、時間安排等因素也會制約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大課間活動一般都在露天的操場進行,春秋兩季溫度適宜,可以進行很好的鍛煉活動。但是冬天和夏天就比較困難,夏天烈日炎炎,學生根本無法抵抗烈日的炙烤;冬天,特別是北方的冬天,天氣寒冷,也很難進行室外運動。冬季的雨雪天更是限制了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正常開展。
另外,學校、教師、家長的重視程度不夠。有些初中學校、教師的教育觀念陳舊,以升學率為教育的根本,對體育鍛煉的重視遠遠不夠。還有些家長錯誤地把成績當成孩子成長的唯一標簽,縮減了學生正常的鍛煉時間,甚至讓孩子在體育課、大課間體育活動期間請假。這也嚴重影響了初中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
三、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建議
首先,合理安排場地器材??紤]到大課間活動中組織相對較松散,占用的面積和場地會很大,教師可以將學校原有的運動場地及可利用的只要是平整的地方進行統一的規劃,分成幾大區域,制定區域劃分表,由學校體育組統籌進行安排。考慮到運動的合理性和趣味性及活動中區域的循環和輪換,學校制定大課間活動安排表,下發給教師和各個班級,讓教師和各班對場地和活動內容都非常明確。在器材的配備上,將學校配備與自制器材相結合,學??梢再徺I一些大件器材,學生自備一些小件器材,師生動手制作一些簡易器材。農村有許多傳統體育運動,如跳長繩、扔沙包、滾鐵環、跳橡皮筋、抖空竹等運動項目,就很受學生喜愛,只要我們廣大農村體育教師對項目進行合理的改編、組合、搭配,就可以很好地服務于學生大課間體育活動。
其次,與體育課堂相結合。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教學的延伸和擴展。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根據班級人數、學生的體育愛好和班級的體育特點,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有目的組織學生上好體育課,把大課間的體育活動內容,提早滲透到體育教學中,對參與大課間體育項目的方法進行認真教授。一般在大課間,每個班都會有不同的活動項目。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制定符合班級特色的體育活動內容,依據學生的活動內容、步驟、過程做適當地調整,加以充實和完善,并積極鼓勵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地創新改革,推陳出新,使活動內容更加具體、規范、富有趣味性。對七年級的學生要及早在體育教學中多教授一些集體類項目,如校園集體舞、拔河、跳長繩等;對八年級的學生可多設置一些個人鍛煉項目,如球類、抖空竹、跳橡皮筋等;對九年級的學生要多設置一些身體素質訓練項目,如扔沙包、耐力跑、各種各樣的跳躍練習等。這樣體育教師在大課間指導學生鍛煉的時候就會做到有的放矢,讓學生各得其所。
再次,制定運行、保障和監督制度。通過學校領導、執行部門層層落實,加大檢查監督力度,形成對大課間管理的制度化、科學化、系統化。比如,把大課間活動考核納入班級量化管理,制訂大課間活動評分細則,對各班級大課間活動開展的優劣進行量化評估。大課間活動考核同時作為教師考核中的一項;大課間活動中學生的平時表現和成績也作為期末體育成績的重要內容;大課間活動的開展和提高則與體育教師的出操管理、學校體育水平等情況掛鉤。
最后,提高認識,樹立正確的大課間體育鍛煉意識。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的教育方針,秉持科學的中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指導思想。全面提高大課間體育鍛煉的質量,進而實現體育新課程標準的5大目標,即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鍛煉的良好習慣。同時,學校應該加大對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宣傳力度,通過影片、報告等方式積極宣傳大課間體育活動的作用,使教師、家長、學生更新體育鍛煉的觀念。
總之,大課間體育活動是人人參與、群策群力、組織合理、全校上下通力合作的系統工程,它不僅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和取向,運用學生感興趣的各種手段,達到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增強身體素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