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軍
摘 要:林業要想快速發展,離不開對林業的有效治理,而對病蟲害的防治是其項目之一,是林業在社會化進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本文首先分析了林業病蟲害對森林的危害,隨后提出了在對森林有害生物進行防治的過程中容易發生的問題,最后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見解,并探討了營林技術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作用。
關鍵詞:營林技術;林業;有害生物;防治
林業中的有害生物被稱為是森林中的“特種火災”,從概念上我們可以看出林業有害生物對森林的危害之大,不僅是大面積的危害性,還有著本身獨特的損害性,為森林防治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多困擾,有害生物的危害主要體現為對樹木的損壞、侵蝕,使樹木不能正常生長,這不僅令森林面積減少,也降低了林業在經濟中的效益問題,使林業經濟發展遭到阻礙。所以應對林業有害生物進行有效防治,營林技術的推出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一、林業有害生物的危害
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林業有害生物的種類非常豐富,以東北地區為例,林業有害生物主要包含檢疫性害蟲、食葉害蟲、森林病害、蛀干害蟲以及鼠害等,地區不同,森林有害生物種類也不盡相同。當前,在全國范圍內,森林有害生物的種類達到了八千余種,能夠造成森林出現嚴重危害的種類超過兩百種,這些有害生物不僅對森林資源造成了嚴重破壞,還會大大降低了人工的產量甚至出現絕收的情況,打破了整個森林生態系統的平衡性。據權威數據統計,就目前而言,我國將有超過700萬hm2的森林受到了不成程度的破壞,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50億元人民幣,對我國森林資源的健康發展形成了嚴重制約。所以,相關部門必須加強對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管理,加強對營林技術的開發,為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林業有害生物治理中存在的問題
在林業有害生物的治理過程中,雖然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存在很多問題,筆者將問題具體劃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近些年來,國內各地大力發展植樹造林、退耕還林與開山建林等,對林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造林的過程中,有些地區為方便辦事,注重效率,導致對新林地沒有積極配置專業人員進行管理,政府撥款不能全額用于造林工程,造成造林數量雖多但質量低下,有害生物容易對這類樹林進行侵蝕。
其次,地方林業積極相應中央造林政策號召,對其管理養護卻跟不上“進度”,在大范圍有害生物爆發時,由于缺乏有效管護,工作人員積極性不高,相關部門與政府不能有效對有害生物進行控制,導致病蟲害發展惡化,造林前期沒有針對病蟲害進行預防,也是為有害生物的泛濫埋下隱患。
再次,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體制不完善,在對林業的管理中,各個地方及政府雖然對有害生物的監測體制進行建立與健全,但并不完善,對有害生物容易出現及爆發的時間沒有明確研究,在其出現時只能被動進行治理,并沒有發揮出監測體制應有的導向作用。
最后,缺乏正確的、科學的、理性的生態觀念,為對林業有害生物進行“速度”治理,大量使用化學農藥,只看重結果沒有長遠眼光,對林業的污染成為另一種病害,有些樹木被農藥直接殺傷,破壞了林業的發展。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對林業有害生物的研究,也是影響防治的因素之一。
三、營林技術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對策
1. 選擇優良樹種,有效提升森林的整體免疫力
作為森林生態建設的基礎和前提,選擇優良樹種是進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關鍵,所以相關林業部門應對林木種苗建設工作予以高度重視,依法治種,同時對種苗監管機構予以健全和完善,有效提升林木種苗的培育水平。
2. 大力營造混交林,降低林業有害生物危害的頻率
所謂混交林指的是由至少兩種以上樹種組成的人工林。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因不同樹種具備的物理條件不同,其林間環境也不僅相同。所以,營造混交林具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優勢:一是樹木種類多、生態條件好的混交林能夠大大提升森林的整體免疫力;二是混交林使得部分病菌或者害蟲失去天然繁殖條件,且在復雜環境下,存在較多的天敵,加上不同種類的益獸益鳥,大大降低了有害生物出現危害的頻率。
3. 實行定期人工清理,對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源予以有效清除
一是運用人工或者簡單機械對有害生物源進行清除,從而達到保護森林資源的目的;二是部分害蟲具有結網的特點,人們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剪除網幕,破壞害蟲生存環境;三是利用部分有害生物的趨光特點,使用高壓電網進行誘殺;使用熱水浸種的方法達到驅除害蟲的目的。
4. 撫育間伐,明顯降低林業有害生物的破壞程度
在撫育幼林的過程縱橫,林業工作人員一般會依據相應表現對部分林木進行采伐,從而為林木生長創造良好環境。對森林資源實施撫育間伐不僅能夠有效促進幼林根系的生長,還能明顯提升幼林對林業有害生物的免疫能力,同時也為益蟲和益鳥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升天環境,大大降低了有害生物破壞程度。
5. 封山育林,大力培育抵御有害生物的林種
封山育林主要是對森林更新能力的有效利用,在自然條件良好的山區實行定期封山策略,嚴禁放牧、砍柴、墾荒,為森林植被的恢復打下良好基礎。在封山育林期間,林業工作人員應對幼林撫育工作予以高度重視,對林間的枯死木予以及時清營林技術對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研究。
6. 合理布設隔離帶,避免林業有害生物的擴散
針對在一定區域內傳播速度快、蔓延迅速的有害生物,可以在病蟲害的發生地與被保護地之間設置一條隔離帶,以便對林業有害生物的進一步擴散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同時,林業工作人員在對隔離帶進行布設的過程中,應保持樹木的間距的梯度,并對地上物予以及時清除,在清理的過程中,應對土層結構予以保護,以免出現水土流失的情況。針對極易出現林業有害生物的林木,林業工作人員應依據實際情況,擴大隔離帶范圍,大大降低林業有害生物傳播的風險。
四、結語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為防治過程中,應始終堅持“預防為主、科學治理、依法監管、強化責任”的原則,大力使用營林技術提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從而為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及我國綠色產業的發展打下良好堅實的基礎。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盡量不使用化學合成農藥,以生物防治為主,最終實現可持續控制和生態平衡的良性循環,促進農林病蟲害防治事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曾紅高,劉釗.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營林技術的應用分析[J].中國林業產業,2016(4):122-125.
[2] 苑國.淺議營林技術對林業有害生物的控制效果[J].山西林業科技,2011,40(1):45-46.
[3] 邱立新.營林技術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的應用進展及發展趨勢[J].中國森林病蟲,2014,33(4):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