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旅游會計課程作為一名實用性較高的經濟管理類課程,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存在教學目標不清晰,教材選用不合理,學生積極性不高及教學方法和內容不合理等問題,本文在此基礎上對于旅游會計課程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得出應該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選定合理的教材,采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方式進行教學。關鍵詞:旅游會計;教學目標;經營決隨著經濟的發展,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漸漸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對于旅游行業的人才需求越來越高,尤其是會計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工具,掌握好旅游會計課程對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很重要。由于旅游會計課程主要針對的是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設置的,因此,本文只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旅游會計課程實踐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
一、旅游會計課程的相關概念
旅游會計課程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經濟管理類課程,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旅游企業的會計活動、會計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進行了較好的闡述。本課程的教學任務是根據旅游企業的經營特點,在滿足旅游企業管理要求的基礎上,讓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了解旅游企業相關會計業務并進行如實的反應監督,并以此提出相應的財務管理政策和建議,以便提高旅游企業的經濟效益。本課程特點涉及概念較多,概念較抽象,如果講授過程中不進行詳細地講解,對于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真的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會計實務與旅游企業的實際業務的結合,對于概念原理的教學更要結合旅游企業的特點,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理論與實踐的緊密聯系,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旅游會計課程實踐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不清晰
教學目的的正確性和清晰性會引導教師采用正確地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旅游會計這門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在了解相關的會計業務基礎上,對相關會計信息進行分析和利用,以便學生未來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旅游企業管理人才。而會計專業的學生培養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學生掌握企業的經濟活動特點,并能夠進行會計相關業務操作,做一名合格的企業會計人員;由于大多數高校對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旅游會計課程培養目標的模糊,導致許多學校按照會計學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進行教學。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本身沒有會計基礎,而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過多考慮會計學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和會計業務操作的相關知識,產生學生對會計基礎知識掌握不牢的現象,同時對于與自身專業相關的對于會計信息的分析處理能力也沒有掌握。在企業內部管理中,財務管理占據很大一部分,因此對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旅游課程的培養應該注重對于會計信息的分析和利用能力。
(二)使用教材與專業培養需求不一致
目前,對于旅游會計課程可供選擇的教材不多,許多院校的旅游會計課程所采用教材基本上與會計專業教材一致。雖然有使用《旅游會計》教材的院校,但教材本身的內容與基礎會計相差無幾,即內容涵蓋有復式記賬法,會計六要素核算,會計賬務處理程序,財務報告分析等,旅游會計教材又增加了飯店和旅行社的業務的處理,但是這兩個部分的內容增加對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學習旅游會計知識遠遠不夠,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同時教師在教課過程中,并不會注重旅游管理專業和會計專業學生學習會計知識的差異,導致許多學生的會計知識與旅游行業所需人才要求不一致。旅游會計專業的教材應該具有基礎性針對性和啟發性。
(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高
很多學生認識不到旅游會計這門課的重要性,總以為與自身專業的聯系不大。會計這門課程本身具有一定的難度,很多基礎性的原理和概念對于非會計專業學生來講在理解上有一定難度,學生根本不愿意去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對于老師布置的任務只是抱著應付的態度來完成,因此根本掌握不好這門課。這種情況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差,老師講課的熱情不高,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果,不能達到教學相長,使得教學效果極差。
(四)教學方法單一,講授內容偏理論、輕實踐
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不靈活,只是以課堂講授為主,不能和學生很好地互動,學生上課的情緒不高,再加上大多數學生本身認為會計的知識與旅游管理專業相關性不大,學習的興趣就更加降低。由于課時有限,教師往往只注重課堂教學,很少或者基本沒有教學實踐活動。在講授旅游會計相關課程時,對于會計業務的處理技術講授較多,以至于學生只知道會計操作的流程,但并不理解為什么這樣操作。對于會計實務操作與旅游行業的聯系以及案例相關分析基本沒有,導致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并不能很好地聯系理論聯系實際。
三、對于旅游會計課程實踐教學模式的探討
教學模式一般是在教學理念指導下的教學活動框架或教學程序。本文認為旅游會計課程應該要求教師在正確地認清學生的培養要求前提下,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進行正確的教學內容講授,采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中心”的雙中心教學模式。
(一)明確教學目的
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學習目的是為了在以后從事旅游行業相關工作時,能夠根據旅游企業會計信息進行正確的決策分析,并不是像會計專業學生一樣能夠在旅游企業進行熟練的會計業務操作,因此旅游會計課程的教學目的與會計專業的教學目的不一致。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對企業會計活動的處理過程有所了解,掌握會計的基本理論和實務,學會如何從眾多的財務信息中做出利于企業的決策。簡言之,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著重在對財務信息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商業決策,目的是為了培養綜合性旅游行業人才,不是專門的會計人才。
(二)合理制定教材
合理的教材選定能夠更好地幫助老師備課,同時有利于指導學生更好地實現培養目標。在選定教材時要選擇具有廣度而不是深度的會計教材,盡可能選擇針對旅游管理專業的會計教材,教材應該相對通俗易懂,包含旅游服務業的會計核算內容。不加選擇的指定教材,將會事倍功半。如果是選擇院校自主編寫的教材,在編寫時應該注重旅游企業與會計知識的融合,突出應用性和創新性。可以把教材分為基礎知識和專題知識兩部分,基礎知識介紹會計的基礎理論和基礎實務,專題部分將會計知識和旅游企業的會計活動相結合,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在教材的開篇介紹本專業與會計的聯系,讓學生了解到會計對于本專業的重要性。
(三)激發學生學習旅游會計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只有學生對一門課產生了興趣,才能使學生主動的去學習。教師在旅游會計第一節課時就應該積極地激發學生對本門課的興趣,通過相關案例的教學,讓學生意識到本門課的重要性和趣味性,靈活采用教學方法,不是采用單一的老師講的方式,比如可以通過列舉某旅游企業的財務報表并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讓學生了解到了該門課程的使用性、重要性。在講授相關的概念和原理時,可以進行形象地說明,讓學生對原理和概念有更深的了解并加深印象。比如介紹會計六大要素時,可以將會計對象比成一個整體,而六大要素是整體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此以來,學生有了興趣,積極主動去學習,老師也會更加有熱情,教學效果得到大大提升。
(四)合理的教學內容和方法
旅游管理專業學習旅游會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利用財務信息知識,因此老師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應該更加注重如何進行“算賬”,而不是如何進行“做賬”。旅游會計課程對于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講是一門會計入門課程,因此老師在講授過程中應該采用啟發式和案例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具體實施過程可參考如下:
1.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講解
在進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講授過程中通過問題提出和如何解決來解釋相關概念。對于會計本質的講解,一般認為會計工作就是記賬或者做賬,即“憑證到賬簿到報表”的過程。假設學生是旅游部門的經理,向學生們提問報表代表著誰的意志,報表是誰做的,同時又是做給誰看的,通過提出以上問題,引起學生的興趣,財務報告是企業管理層接受所有者的委托進行經營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體現,是投資者和債權人進行決策的依據。因此會計的本質其實就是會計信息系統。但是在所有者和經營這有著利益沖突的情況下,財務報告所呈現的內容不一定為真,此時就需要對財務報告進行審計。通過引導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會計以及會計對旅游企業的作用。會計恒等式的講授,依然假定學生是某家旅游企業的主管,接受了甲投資人的一筆投資,那么此時資金流入企業,企業獲得了資產,甲獲得了權益。因此得到了會計恒等式資產等于權益。更進一步來講,資金在企業內部流轉,會產生費用、收入和利潤。因此,收入減費用等于利潤。會計程序的講授,工作都有一定的程序,在講授會計程序時,可以將會計程序比作旅游團的一次出游。對一項會計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就如同旅游團出游時的人員確定,人員及費用核實、相關事項登記和記錄等。在講解過程中結合旅游企業相關業務,使學生更好地理解。
2.具體的教學方法
(1)結合相關案例幫助學生更好掌握相關內容。長期以來,高校往往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填鴨式”的教學,枯燥的課堂,使得學生上課積極性不高,對學生探究問題的鼓勵缺乏。案例教學法是指在一定的理論知識掌握基礎上,通過對案例的剖析,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具體實踐中,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甲旅行社需租用某酒店客房半年,有兩種付款方案進行選擇,一種是預付方式,就是在租用之前將款項結清,此時酒店給出的折扣為7折,另一種方案是后付方式,即在租用結束后結清所有款項,此時沒有折扣,問哪種方案能夠降低企業的成本。此時,就涉及到了會計中的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的相關概念。通過案例教學法能夠讓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徹。
(2)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會計教學過程中應多采用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能夠增加教學的便利性,提高教學效率。在多媒體中加入動畫圖片等生動形象地圖像,將枯燥的課堂教學變得具有趣味性。多媒體能夠形象地將教師所想表達的內容顯現出來,將某大型旅游企業的真實報表在多媒體上呈現出來,形象直觀,圖文聲并茂能讓學生記憶更深刻。
(3)通過在網上進行仿真模擬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比如在會計實踐教學中模擬一家旅行社的實際運作環境,將學生按會計崗位進行分工,不同的學生承擔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該旅行社的會計業務處理,并根據所得到的財務信息對旅行社提出建議,提高旅行社的經濟效益。仿真模擬實驗教學既能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又能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加強學生之間的協作。
參考文獻:
[1]張國芬.旅游管理專業旅游企業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
[2]蔣曉鳳.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目標.課程設置及教材建設的探討[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8.
[3]郭康.《旅游會計》的教學體會[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
[4]韋欣.高職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
[5]張東明.旅游會計基礎實訓教學思考[J].財會通訊,2012.
[6]趙麗君.高職旅游企業會計人才培養之我見[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
[7]代冰彬.基于建構理論改進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J].財會月刊,2009.
[8]張春艷.《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內容的適度選擇和教學手段的創新問題——基于旅游管理專業特征的分析[J].凱里學院學報,2013.
作者簡介:
馬紅梅(1977—),女,浙江杭州,浙江旅游職業學院,高級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財務會計、旅游會計。
課題項目:本文系浙江旅游職業學院2015年高職教育研究專項課題“‘互聯網+戰略下旅游會計課程教學創新研究”(編號:2015GJ08)階段性研究成果。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