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沛江
對于高中數學教學來說,傳授一些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是無可厚非的,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教育的目標之一。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數學教育不僅僅只是數學知識的傳遞和傳授,也是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如果在教學中教法有效,滲透德育,就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滲透德育成為了新教學理念下教學工作的新方向。
一、發揮數學的科目歷史,激發學生情感教育
數學史上的重大發現及其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的事例,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和學習態度等無疑是一種最好的材料。如在講到大約成書于東漢初期的《九章算術》中關于負數的概念和正負數的加減法運算法則,以及聯立一次方程組的揭發,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等等這些事例,均可以用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情感和愛國熱情。同時,在講述這些內容時還可以利用杰出人物的事跡,引導學生了解這些科學家的勤奮、刻苦、堅韌以及為科學真理而苦心鉆研的精神。從而進行情感教育,幫助學生得到心靈的凈化和思想的升華。
二、充分挖掘數學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高中數學教材的例題、習題、注釋中,有不少進行德育教育有說服力的數學材料。因此我們要將數學教材,作為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載體,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促進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1.在史料激勵中滲透德育
所謂史料激勵法,就是運用數學史實、數學家的事跡激勵學生,促其積極向上,形成良好品德素質的教育方法。例如,在給學生講授二項式系數的性質時,我告訴學生,我國南宋時期數學家楊輝在他1261年所著的《詳解九章算法》一書中就已經記載了著名的“賈憲”三角(后世人也稱楊輝三角),這是世界上最早給出 展開式中各項系數的排列,它比歐洲最早發現這個表的法國數學家帕斯卡要早四百多年。因此,我國古代數學的成就是非常值得中華民族自豪的。
2.在數據材料分析中滲透德育
教材中,有許多反映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有說服力的數據,有許多應用題是描述我國工農業生產及生活方面的發展變化的,其主要方式是前后、左右對比,通過數據對比,反映變化的大小和快慢,這些素材本身就是好的教育內容。例如,在給學生講指數、對數函數這一節內容時,我們可以聯系實際,搜集有關國民生產總值的題目,讓學生驚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速度之快,從而對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充滿信心和希望,激勵他們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青春。
3. 在數學規律揭示中滲透德育
數學自身充滿矛盾、運動和變化。如已知與未知,直觀與抽象,特殊與一般,……。一些重要的數學方法充分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例如,待定系數反映了已知與未知的矛盾轉化過程;數形結合揭示了直觀與抽象的聯系;數學歸納法反映了事物從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規律。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內容,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可以使學生體驗事物間的種種辯證關系,學會用辯證的觀點,觀察、分析事物,研究和解決問題
三、利用數學知識進行德育教育
在數學教材中,思想教育內容并不是明確提出的。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潛在的德育因素,例如,在極限數學中,可舉出古例“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再如通過“楊輝三角”“祖日恒原理”等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的偉大數學成就,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為祖國建設事業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恩格斯指出:“數學是辯證的輔助工具和表現形式,連初等數學也充滿著矛盾。”對立統一的觀點在數學體系中到處可以找到印證。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它的產生及發展,同其他事物一樣嚴格遵循唯物辯證法的規律,例如:從數學概念的產生及延伸、推廣,從數、式、方程、函數的應用及它們之間的聯系等,可對學生進行事物是不斷發展的、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理論來源于實踐作用于實踐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從數、式的正與負、加與減等的轉化教學中,可對學生進行矛盾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等。立體幾何則是更好的唯物辯證法觀點的教育素材,例如:在圓柱教學中,通過對圓柱底面半徑運動及長短的變化,圓柱可在圓臺、圓錐之間互相轉化等,對學生進行事物是在運動中不斷變化和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四、充分發揮數學實踐活動中的德育因素
德育滲透不只局限在課堂上,還應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活動課和數學主題活動。通過調查、閱讀等途徑搜集、占有資料,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最終使問題得到解決。不僅智力得到發展,學生還在思維方式,行為規范等方面得到鍛煉,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學習之中,寓教育于活動之中。例如,在學 “統計”這一內容時,我們可以開展“熱愛環境”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統計他們的家里一天要扔多少個塑料袋?一周要扔多少個?一個月要扔多少個?假設以一個家庭每天用5個塑料袋計算,我們全校這么多名學生,一天要扔多少個?一周要扔多少個?一個月要扔多少個?現在的塑料它是一種不易分解的物質,這樣,再過幾年,想象一下,我們的地球將會是什么樣子?這樣,學生通過統計、計算,著實地認識到使用塑料袋對環境的危害,他們就會自覺自愿地站在抵抗使用塑料袋的行列里來,減少白色污染。
總之,對高中生進行德育教育不是思想政治學科一家的事情,各個學科課程都要發揮教書育人的功能。在數學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既是學科特點,也是時代要求,作為數學教師,要運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結合數學學科特點及教學實踐,從更好地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角度入手進行德育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