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玲
摘 要:近年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對大學生個體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要求日益提高,因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然而部分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卻存在一些誤區,不知道如何在畢業后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在屢受打擊后,有些人漸漸失去了應有的一份堅持,更甚者還走上了死亡的道路,每年歷歷在目的事實總讓人心寒,那除了彷徨外,你還能做些什么呢?
關鍵詞:就業形勢;大學生;就業穩定
當前就業形勢一般來講,大學生畢業后有兩個選擇:一是找工作,二是繼續升學進修,最起碼選擇繼續進修的同學已不算是失業。而對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失業”畢業生,很多時候就認為是社會崗位少就業難。很明顯的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總體形勢是:一是經濟轉型期中國勞動力供大于求,下崗再就業人員多,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二是高校擴招使人才市場上大學生供給量增大,國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仍低于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高校畢業生需求仍然短缺;三是高職高專大學生類型特征鮮明、整體走勢明朗、社會認可又認證、難度初見緩解、產學途徑漸趨暢通、人才市場趨理性、觀念得以改變,就業反而有所好轉。那么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有如下幾種:
一、社會競爭激烈
就業崗位與畢業生人數差距太大,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13億,這個數字是令人無法想象的。所以,根本不能保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崗位。換句話說,也就是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吸納能力正在逐漸減小。而高校畢業生的數量卻是逐漸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勢遠遠大于減小之勢。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年年在擴招,畢業生的數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會對畢業生的整體社會需求量與實際畢業人數之間的矛盾突出,畢業生求職擇業的競爭加劇。
二、扎堆現象嚴重,專業扎堆,熱門專業人才過剩
在某一時期,出現了幾個熱門專業,如計算機,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認,這些專業至今仍然是熱門專業,仍然是社會的高薪職業,焦點問題。致使眾多考生紛紛報考這些專業。雖然需求量大,但學習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經超過飽和。這也就是為什么熱門專業的畢業生們找不到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薪水與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學畢業生,尤其是名校的畢業生,剛剛畢業,剛剛踏入社會,就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會現實水準。從而對一些企業的相對較低的薪水不屑一顧;四,各企業選人挑剔,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著“選材難”的問題。好多企業雖明知其公司的棟梁和骨干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生,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大學生。因為大學生缺乏實際工作經驗,涉世未深。
那么,面對這嚴峻仍至殘酷的形勢,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該如何應對呢?
1.要調整好心態,保持處驚不亂清醒的頭腦
既然“寒潮”已經襲來,就要有“過冬”的準備。認真分析近幾年的就業形勢,轉變觀念,正確審視自己。因為你可以不了解別人,但必須了解你自己,對自己剖析的深度和廣度比以往時候更重要,如自己的優點、缺點、能力、性格及弱點,切忌好高騖遠。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尤其需要改變錯誤的自我認知和社會認知。例如我們制藥專業來說,你得明確你畢業后是要走藥廠還是醫藥代表中的哪個方向,然后認準目標,確定應該取得的證書和應該學到的技巧,這樣你才能在畢業后對自己的未來掌控自如。
2.準確的職業定位
近年來,“職業定位”“職業生涯規劃”已經不是什么新鮮名詞,多數大學生在走進校門的第一天就被輔導員灌輸了“職業生涯”的理念。每個職業人都要有一個適合自己的職業定位,大學生正處于職業發展的探索期,在擇業方面容易迷茫,更需要有一個適合的正確職業定位。職業定位要結合自己的性格、興趣、價值觀、能力等綜合信息進行分析考慮,大學生在為自己進行職業定位時,不能抱著完美主義的想法,一開始的要求不能過高,最好是圍繞自己的專業,不要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或者不要從事自己不適合、不擅長的工作,那是沒有發展空間的,這也就是說你要走的一條大概的就業方向,自己應該有個大致的“線路圖”。
3.要注重掌握專業技能
通過對企業的調查,發現很多企業在招聘中越來越注重實際操作能力,對于大學來說主要就是專業能力,而非學歷。一般來說,學歷僅意味著更雄厚的理論基礎和技能,然而,對于那些學歷不高或學校一般的大學生,如果能在大學期間利用業余時間加強專業技能的學習,并參加專業的培訓,我們的實際技能并不一定比名牌大學的學生差。而很多的企業在用人方面是很實際的,會綜合考慮一個人學歷和技能。所以,大學生在大學期間要把自己的專業技能的提升作為重點來考慮,不斷強化自己專業能力,從而提高就業的含金量。徹底讓公司不會有你是應屆生而不用你的借口。
4.提高社會實踐經驗
很多公司在招聘都有一條“要有幾年的工作應驗”,這是現在社會的就業準則,很多公司都希望能招到能馬上勝任工作的人。因此,大學生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一定要能把理論技能應用到實踐中,一定要參加社會實踐。大學生要圍繞自己的就業目標來參與目標行業或職業的實踐,通過實踐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素質。
5.綜合素質的提升
雖然學習和專業知識很重要,但社會中需要的是復合人才,職業中更是非常看重情商和逆境商。如果能力太單一,那么職業發展也會很受限制。所以,大學生還需要掌握其他綜合能力。如掌握一些工具類的技能,如網絡、外語、談判等。提高自己在人際交往、溝通協作方面的能力。大學生應該通過幾年的學習,讓自己能真正獨立和成熟起來,能通過在學校中參與處理各種關系,參加各種活動來提升自己的溝通技巧、人際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讓自己具備自信、謙讓、果斷、責任心等美德,以良好的形象進入職場。
既然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是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沒法改變社會,那就得改變自己,如何能在強手之中脫穎而出,撐起屬于自己的一片天,這就需要我們思考怎樣選擇職業?怎樣規劃職業生涯?怎樣使自己處于優勢地位。我認為,只有做到個人選擇與社會需要相結合,并擁有高度戰略眼光和較強學習能力的大學生,才能在就業道路上走出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