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美艷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新課程與教學改革吹醒了眾多教育工作者。它是一種新的教育改革觀念,是一種理念上的升華,是一種劃時代的進步。教學中的師生關(guān)系不應是演員與觀眾的關(guān)系,而應是導游與游客的關(guān)系。教師只是引導,大好的風光還得由學生自己去看,自己去欣賞。因此,教師應設(shè)法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使之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在教學中,本文提出了幾種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方法。
一、自讀自悟法
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多種有效的參與機會,如獨立學習、小組活動、動手操作等形式,讓學生自主選擇,多方面、全方位地參與課堂教學。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可采用自讀自悟法,讓學生在“六讀”中主動參與:一讀課文,說說你對小女孩留下什么印象;二讀課文,談?wù)勀阍谶^年時會有些什么想法;三讀課文,講講小女孩是怎樣度過大年夜的,你和小女孩的想法為什么會有不同;四讀課文,體會一下小女孩為什么有那么多的美好幻想,這說明了什么;五讀課文,設(shè)想你仿佛聽到小女孩在呼喚什么;六讀課文,聯(lián)系實際生活,你想對小女孩說些什么。在教授該篇文章時,通過朗讀、默讀、自由讀、集體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有感有悟,在讀后發(fā)言交流,從而深切體會到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窮人的悲慘遭遇,喚起對小女孩的同情心。
二、融入情境,提高交流互動
教學過程不僅是認知信息的交流過程,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過程,是師生兩個角色之間的情感交融、共鳴的過程。在《田忌賽馬》一課的教授中,教師可以在學生復述課文、比較田忌兩次賽馬的異同后,創(chuàng)設(shè)這樣一個問題情境:你們認為齊威王、田忌、孫臏各是什么樣的人?這樣有利于學生的思維的發(fā)散。本文作者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認為齊威王是個驕傲的人,從課文中“洋洋自得”“輕蔑”等詞語中看出;有學生馬上反駁,并提出其從課外書中得知,齊威王是個善于納諫的人。關(guān)于孫臏足智多謀的故事更多了,《圍魏救趙》《苦肉計》《空城計》……特別是有學生提出,孫臏教田忌賽馬的計謀是他能勝齊威王的好辦法,除此之外,別無他計。在該堂課中,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氣氛中,鞏固了課本知識,開闊了視野,學習了教材中未提及的知識,同時又培養(yǎng)了其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廣泛閱讀的良好習慣。
三、敢說敢做,培養(yǎng)交流互動
小學語文課程不僅要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同樣重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和思想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課程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有話可說,敢于表達自己思想的個性發(fā)展,在教與學的互動中,精心設(shè)計課程計劃,利用情境教學與設(shè)疑、鼓勵等教學方法相互結(jié)合的方式,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鍛煉學生敢說敢做的精神,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創(chuàng)造,在創(chuàng)造中思考,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例如口語交際課《應該幫助他們》,教師可根據(jù)課文中的兩幅插圖,引導看圖,角色說演。創(chuàng)設(shè)情境是為了雙向互動,而在口語交際教學中,雙向互動僅有一兩次是不夠的。教師可提出“假如你在路上遇到了一位需要幫助的殘疾人,你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是不是只有殘疾人需要幫助?還有哪些人需要我們幫助?你會怎樣幫助他們?”等問題,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使學生在雙向互動中學會幫助他人。
四、培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說”的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整個教學過程,都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的能力的過程。聽話、說話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重要部分,但他們只有在閱讀過程中進行聽和說的訓練,感受到說話的樂趣,要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進行。
1.利用課文中的插圖訓練“說”
低年級的課文每篇都有形象有趣的插圖,中年級和高年級的課文,也有相當數(shù)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往往是訓練說話時的插圖。看和說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在教學中,要從圖入手,充分利用插圖進行聽和說的訓練。例如,教學《春天來了》一文時,教師讓學生觀察了解大體內(nèi)容后,提問學生:“從圖上哪兒可以看出春天來了”后,接著加以點撥,拓寬學生思路,“粉紅的桃花開了,白色的梨花開了,我們身邊的還有哪些(各式各樣)野花是什么顏色的也開了?!边@樣,學生不僅開動腦筋想問題,而且也能使他們說出具體、連貫的內(nèi)容。
2.采用“你讀懂了什么?”訓練“說”
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對較淺的問題是可以讀懂的,而不同層次的學生理解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交流的機會,形成差異的、主動的、全面的參與。例如,在上《早發(fā)白帝城》,教師讓學生紛紛舉手,差不多把課文里邊的詞都講了。如朝、發(fā)、彩云間、千里、還、猿、啼、住、輕舟等。然后老師又說:把詞的意思加起來就是句子的意思,有誰讀懂了哪些句子?學生又紛紛舉手把句子的意思串出來,然后,教師又告訴學生,把句子的意思連起來,就是整首詩的意思,有誰能把整首詩意思說出來?學生又舉手用自己的話說全詩的意思。就這樣,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學生的交流中,完成了教學任務(wù)。
“不是錘的敲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日臻完美?!边@句話啟示教育者不能倚仗“灌”達到一勞永逸的目的,而是應以導為主,遵循教育原理,因材施教 ,使我們的德育內(nèi)化為學生的思想水準。我們在教學中要不斷地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的氣氛,才能提高教學質(zhì)量,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使農(nóng)村教學呈現(xiàn)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