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甜
摘 要:課堂教學評價的終極目標是為了學生的成長和教師的發展,其核心是讓學生體味生命成長的過程和知識的力量。本文主要從學生是課堂主體、堂課活動設計和課堂教學評價方面等方面提出了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發展
開展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教師無論教什么內容,首先要對教學進行一番認真細致的構想和設計,然后通過加工整理,把設計的思路用文字符號記載下來,形成教案。英語教案設計要科學性,首先取決于英語教師備課的全面性,就是要堅持英語教學備課的計劃性、科學性、目的性、針對性和預測性原則。在設計教案時,了解學生,鉆研教材,確定教法,課堂反饋、評價都必須做到的,下面從五個方面談談一節英語課的教學設計:
一、從教學目標方面設計
教學目標設計是教學設計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要準確預設一堂課的目標,首先對教科書和學生這兩維要素有一個準確的解讀。那么,如何實現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教學的引領者是老師,但具體配合者是學生,完成者也是學生。因此,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充分考慮的認知能力,包括他們的能力水平、缺陷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否則,教學目標的設計就是無源之水了。
(2)教學目標要有整體性。教學目標的設計一定要緊扣大綱,在通讀全書的基礎上做出,哪些是前段目標,哪些是后段目標,聽說讀寫能力中哪種能力在哪個時段宜側重,一定要有整體規劃,力戒分段割裂實施設計目標。
(3)目標要有層次性。哪些是近期目標,哪些是遠期目標,哪些是目前可以實現的目標,哪些是經過實踐和時間的推移可以實現的目標。都要有層次性,沒有學會走路不可能學會跑步的。
二、從教學主體方面設計
學生的主體作用,簡單地講,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出現,他們能夠能動地發展自己的潛能。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并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學看成"教師灌、學生裝"。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教師則是這一活動過程的組織者和指導者。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不能替代學生學習。英語中有句諺語說道:"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在現實中,我們經常看到,同樣一個老師,同樣一本教材,同樣一個教學環境,不同的學生卻出現不同的學習效果。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做到:
(1)更新教學觀念。老師要與時俱進,跟上高效課堂改革步伐。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其做課堂的主人,老師只是引領者。教師角色的轉變是教師在教學方法方面作出最重要的改變,"走出演講的角色",做學生的激勵者、促進者、輔助者和協調者"。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興趣是一種學習的動力,學習英語的興趣越濃,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學習的效果就越好。課堂教學是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行為的重要場所之一,教師應try our best to make our classes lively and interesting.
三、從課堂練習方面設計
有效的課堂練習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運用知識、訓練技能和技巧的必要手段。在設計中我們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突出通過有效練習將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有機結合,通過提高英語課堂練習的有效性,來保證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英語課堂練習是英語教學中至關重要的教學環節。為此,我對如何改善英語課堂練習做到幾點:①練習要有循序性和層次性。②練習要有目的性和針對性。③練習要有時效性。
四、從課堂活動方面設計
1. 課堂教學設計要與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和內容緊密結合
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必須有計劃,有目的,有一定的目標。活動的設計是要求學生通過教學活動將所學的語言知識達到牢固的掌握和熟練運用的程度。因此,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要緊緊地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而進行。
2. 課堂教學設計要具有趣味性和多樣性
“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東西使識記的可能性幾乎增加一倍半。”( 前蘇聯教育家科羅廖夫語) 教師應根據英語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的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這有利于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全體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這樣,學生就能從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參與, 由“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
五、從教學評價方面設計
1. 小組評價
小組評價是以小組為單位的評價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分組教學策略,把全班學生分成六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活動。小組評價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關心,學會以集體的力量去競爭為目的。首先,要有目的地組織小組活動。其次,根據預定目標對各小組的匯報情況進行評價。最后,讓學生運用評價結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發展能力。
2.分層評價
學生中必然存在著個性差異,教師要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發現其閃光點,激發學生的興趣、長處和積極性。每個教師應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個體性,與學生建立平等的人際關系。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我對他們的要求不是回答對一個問題就獎勵,而是從各方面綜合考慮評比。對于平時表現差的同學,針對他們的進步情況進行獎勵。如有的同學從來不回答問題,今天他在課堂上有了進步,敢回答了,這時當然要獎勵他;對于某些性格內向、學習退步、某次測驗或默寫成績不理想的同學,可采取不告訴家長,不記錄成績,鼓勵他通過努力爭取好的成績的方法。這樣不但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課堂教學評價的終極目標是為了學生的成長和教師的發展,其核心是讓學生體味生命成長的過程和知識的力量。科學的課堂教學評價既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及合作精神,又提高了運用語言的能力,激發強化了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學習動機,教師也強烈感受到了學生發自內心的學習熱情。同時,評價活動也帶動了教師教學上的一次改革,這種“教學相長”的教學方法使師生得到了共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朝銀,2012,創新設計導學案:英語必修1.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2]陳麗清(2010).新的英語教學模式--民主與互動性教學.《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