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桂華 高煥強
(江蘇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江蘇 鎮江 212013)
?
談基于BIM的“互聯網+”施工管理
謝桂華 高煥強
(江蘇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江蘇 鎮江 212013)
引述了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概念與“互聯網+”施工管理內容,介紹了BIM及“互聯網+”在施工管理中的應用與聯系,并以BIM為突破口,提出了將工程施工管理與互聯網進行有機結合的構想,有利于加強信息交匯與交流,提高施工的管理效率。
BIM,施工管理,信息技術,互聯網+
時下所謂的“互聯網+”即在互聯網平臺上加上一個傳統行業,相當于給傳統行業加一雙“互聯網”的翅膀,然后助飛傳統行業,它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推動經濟形態不斷地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絡平臺。面對新的形勢,任何行業都需要去變革,建筑行業同樣如此。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極大地提高建筑業的生產效率,如何實現建筑信息數據信息的共享,是提高施工管理效率的一大課題。
2014年住建部陸續下發《關于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方案》《關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建筑勞務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等,對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積極推進建筑業現代化。而此時涌現出一個建筑業中的新星,那就是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
BIM技術,它以計算機三維模型信息技術為核心,對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幾何、物理、功能數字化、可視化表達,并實現協同操作,達到信息資源共享,可以從不同角度反復利用,進而提升整個團隊、整體項目各個階段工作效率和數據一致性。BIM的本質和根本出發點在于提升建筑行業各個專業之間的信息充分利用率和復用率,進而降低建筑項目成本,提高綜合效益。目前國內外都對其進行了相應的介紹和總結,但是大體應用可以歸納為協同、虛擬模擬、勘察設計、項目管理、施工概預算等方面。并產生了相應的配套軟件,這些為BIM技術的推廣和應用起到了推動作用,尤其是住建部委托建研院主編規范,PKPM開發出的PBIMS模塊等,很強的帶動和規范了BIM的本土化應用。BIM技術重點向著智能化、可視化、模型化、協同化設計,集成了市面上各家軟件,這些都對建筑方案、設計、施工的全生命周期很好地把控,實現了人為的早期發現、干預。
本文基于BIM技術構建“互聯網+”施工管理體系,加強信息交匯與交流,以提高施工的管理效率。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簡稱)建筑信息模型一體化,它以計算機三維模型信息技術為核心,對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幾何、物理、功能數字化、可視化表達,并實現協同操作,達到信息資源共享,可以從不同角度反復利用,進而提升整個團隊、整體項目各個階段工作效率和數據一致性。BIM的本質和根本出發點在于提升建筑行業各個專業之間的信息充分利用率和復用率,進而降低建筑項目成本,提高綜合效益。目前國內外都對其進行了相應的介紹和總結,但是大體應用可以歸納為協同、虛擬模擬、勘察設計、項目管理、施工概預算等方面。BIM技術重點向著智能化、可視化、模型化、協同化設計,集成了市面上各家軟件,這些都對建筑方案、設計、施工的全生命周期很好地把控,實現了人為的早期發現、干預。
2.1 施工管理的內容
建筑施工管理,除了指普通的技術管理、技術培訓和檔案管理等,還包括編制預算、圖紙會審、安全質量、技術開發等。建筑施工管理的內容主要分為兩類:外業和內業。外業主要是指施工技術的準備工作、建筑工程中實施技術的方案,以及適當的對施工技術進行更新,促進建筑業的發展。內業是指建筑施工技術的基礎工作,如制定相關的施工技術管理制度;按照相關技術標準對工作人員進行技術的培訓;建立技術的檔案,按照規范指導書等記錄好相關內容等。
2.2 行業特點
零星的、局部的、分散的是現今我國施工管理中的行業特點。
2.2.1 割裂的行業結構
建筑業有許多模塊化、專業化的、互相聯系的參與者參與。這邊使得信息在交匯過程中出現了重復,多層轉接的過程,對各個板塊的直接對接產生了困難。雖然在建筑業中也有相應的信息交流機制,但因沒有建成大數據平臺共享而造成了效率的降低。
2.2.2 信息流失
現代建筑逐步已經突破以往的常規建筑模型,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建筑模式風格,加之材料的日益多元化,以往的通過紙為介質進行信息記錄中不免會造成數據的流失,對各個板塊之間的交流造成了極大的不便。如果可以建立一個建筑模型的信息庫,對構建的幾何尺寸、造價、材質等多方信息進行記錄,基于互聯網平臺進行資源共享,那便可以極大的加強各版塊的直接交流和工程管理效率。
任何行業的“互聯網+”,這個“互聯網+”都不僅僅是簡簡單單的“加”。并不是把這兩個行業簡單的貼在一塊兒就好。如果說搞傳統產業進行的是物理反應,中間可能存在沒法置換,那么“互聯網+”便是化學反應,就會有一些要素進行了重組。因此如果說互聯網對傳統的,不管是制造業、服務業、還是工業能進行要素重組,那么我們就認為這才是真正的“互聯網+”。
在工業建筑領域,大型項目的參與方諸多,尤其在施工環節,諸多承包商在何處、何時進駐工地有嚴格的控制及安排,這樣才能保障施工進度。而在實際中,依靠人力管理施工中松散、破碎的信息是非常困難的,且很容易出現差錯。
BIM技術以三維模型為基礎,利用計算機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通過相關專業軟件的便捷操作,可高效精準的完成施工階段的信息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工作質量。
上海中心大廈建立之時就存在有項目參與方眾多、分支系統復雜、信息量大、有效傳遞困難、成本控制難度大等問題。項目最終以BIM為手段,應用Autodesk Revit建筑模型,并在三維的環境里面完成對項目的修改和深化設計,針對項目的設計、施工以及運營的全過程,有效的控制了工程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儲和交流,從而幫助項目的最高決策者對項目進行合理的協調、規劃和控制,意義非凡。基于BIM技術的“互聯網+”施工管理機理見圖1。

3.1 文檔管理
目前很多施工文檔都是紙質文稿,即便是電子文稿,也是基于office的圖表文檔,很難將材料、幾何參數、造價等數據完整記錄,且施工結束后很難再次利用,造成資源利用低下。后期如有工程修復或者突發事件,會發現當時的相關參數文件已很難找回,造成了極大的不便。
而BIM在文檔管理中,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存儲器,可以讓所有的相關文檔按時間順序進行錄入。利于互聯網信息技術,可將相關材料上傳至“云”端,永久保存,資源共享。對工程建造中的數據篩選、查詢、共享還是后期的結算、整理、匯總,甚至今后的二次施工,都可以查到完整的信息,且可以將各類參數借助軟件立體化的呈現出來。
3.2 移動端問題反饋
在施工中發現問題,可直接通過照片手機拍照上傳進行實時共享,此時BIM模型便可進行模擬定位批注,將問題記錄,為后期施工進行提醒,減免施工疏漏。
3.3 材料的有效管控
在BIM信息庫中,把施工進度與工程量信息結合起來,模擬施工過程中的材料需求及耗損狀況,隨時獲取材料消耗動態及下階段的預計儲備量,極大節約成本,實現施工管理的智能化,管控的透明化。從設計師、工程師到施工組,甚至直到業主,都可以在整個建筑周期中進行信息對接和共享。
進入21世紀,這是一個信息量爆發的大數據時代。當下“互聯網+”施工管理便是一種新的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基于BIM的應用,可以很好地構筑起建筑行業的“大數據”。它能夠促進和加強建筑業各版塊之間的信息交匯與交流,提高施工的組織和管理效率。無論是從施工建設還是從工程投資的經濟性而言,都能更好地推進我國建筑施工管理事業的發展,展現出積極地一面。
因此,我們需要在技術上學習BIM在施工體系中的運作方式。國內的BIM應用也只是剛剛起步,還面臨著許多困難與問題。今后我們還需結合我國國情,制定符合中國實情的技術與應用標準,全行業協同共進,才能將“互聯網+”施工管理這一管理體系更好更快的投入到實際生產之中。
[1] 百度百科.關于“互聯網+”的介紹[D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m6NDjH7Vl8-I_00kriLG8PZyGW7PsM nddq4SIACIhf2S9Uy7X_4jfCtAN 37j-kIVcSF_RxU5KIzxjW2WM eBCxXzxKVjrTP08kzqHf9v35s9fmhk6Dkwpp24ZooQPXZH. [2] 尚慶圓.淺談BIM的概念和相關軟件的應用[A].第五屆工程建設計算機應用創新論壇論文集[C].2015.
[3] 孫浩然.試分析建筑施工技術管理優化措施[J].施工技術,2016(15):103.
[4] 李邵建.BIM綱要[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5:144.
[5] 張建平.BIM在工程施工中的應用[J].施工技術,2012(41):10.
[6] 劉濟瑀.勇敢走向BIM2.0[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
[7] 丁士昭.建設工程信息化導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8] 李 恒,孔 娟.Revit2015中文版基礎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Internet+” based on BIM
Xie Guihua Gao Huanqiang
(FacultyofCivilEngineeringandMechanics,JiangsuUniversity,Zhenjiang212013,China)
This article quotes the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the concept of “Internet +”, and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and contact of the BIM and “Internet+” i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has put forward the preliminary conception, which uses the BIM as a breakthrough to establis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the Internet. It is beneficial to strengthen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construction.
BIM,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rnet+
1009-6825(2017)09-0227-02
2017-01-15
謝桂華(1976- ),女,副教授; 高煥強(1995- ),男,在讀本科生
TU71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