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解析名姓趣聞

世紀偉人毛澤東,堪稱出色的語言藝術大師。他博學多聞,思維敏捷,在很多場合與人廣泛交往時,他以詩人的情懷、哲人的深邃、史家的廣博、政治家的氣度,談笑風生、妙語連珠,消除了他人的拘謹,活躍了氣氛,在延安時期尤其如此。僅從他說名道姓的一個個詼諧故事中,便可讀出一代偉人智慧火花的閃耀、深刻哲理的闡釋、超人膽識的展現,令人欽佩。
1945年重慶國共和談期間,毛澤東發表的《沁園春·雪》以大氣磅礴的筆觸,在重慶掀起了一場空前熱烈的討論。談判間隙,各界輪流邀請毛澤東演講,重慶文藝界的一些名流在黃家埡口中蘇文化協會內也邀請毛澤東作了一次演講。毛澤東妙語橫生,談了他對國共和談的看法,激起了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
演講結束后,突然有人向毛澤東提了一個尖銳的問題:“假如談判失敗,國共再度全面開戰,毛先生有沒有信心戰勝蔣先生?”
和談,顧名思義只能談“和”,怎么好談“戰”!說不好,會被扣上一頂“破壞和談”的帽子。毛澤東沒有作長篇宏論,而是機智巧妙地在蔣介石和自己的姓氏上做起了文章,他不乏幽默地回答道:“先生講的只是一種假設,這個問題不大好說,總之我們也作過最壞打算?!甭宰魍nD,又說:“國共兩黨的矛盾是代表著兩種不同利益的矛盾。至于我和蔣先生嘛……”毛澤東沉吟片刻,緊接著睿智地解釋道:“蔣先生的‘蔣’字是將軍的‘將’字頭上加上棵草,他不過是一個草頭將軍而已。”說完便發出了一陣豪邁的笑聲。
那人又問:“那么,毛先生的‘毛’字,又該……”還未待對方問完,毛澤東就爽朗答道:“我的‘毛’字,不是毛手毛腳的‘毛’,而是一個‘反手’。意思就是:代表大多數中國人民利益的共產黨,要戰勝代表少數人利益的國民黨,易如反掌!”言語不卑不亢,幽默中充滿著必勝的革命信念。此言一出,全場頓時掌聲雷動。
于是,民間流傳起一首打油詩:“將軍頭上一棵草,二人騎在石頭坡(即‘介石’),反手英雄打天下,解放全國唱凱歌?!?/p>
1947年,國民黨軍胡宗南部奉蔣介石命令侵占延安。之后,胡宗南部屢屢被我軍牽著鼻子打。在沙家店,彭德懷率部又一次給胡宗南部以狠狠打擊,取得了沙家店戰役的勝利。這時,彭德懷請毛澤東到部隊給旅以上干部講話。
毛澤東在講話中先是替胡宗南“遺憾”,嘆息道:“唉,有什么辦法呢?我們那樣想,他就那樣辦。”
接著,毛澤東掰著手指頭說:“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和沙家店,整個湊起來我們吃掉了他六七個旅。胡宗南自吹有四大金剛,我看他的‘金剛’不如老百姓的腌菜缸。”在座的部隊干部們被這話逗得差點笑出聲來。
毛澤東接著說:“他們四口缸被我們搬來了三口:何奇、劉子奇、李昆崗,只剩下一口缸叫什么?”會場里有人喊:“叫李日基!”
毛澤東接著說:“對,李二吉(毛澤東的湖南口音習慣把‘日’說成‘二’)!這次沒抓住他,算他一吉,下次也許還抓不住,再算一吉。第三次可就跑不了啦!”
毛澤東風趣幽默又通俗易懂的講話頗有鼓舞力,大家都情不自禁綻開了笑臉,提高了必勝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