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冰
(北京大學 北京 100871)
北京青少年體育生活圈的需求分析與供給建議
張冰
(北京大學 北京 100871)
該文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走訪調查以及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針對北京市青少年參與“體育生活圈”體育活動的需求與供給建議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北京市青少年群體參與“體育生活圈”體育活動的需求主要呈現出了如下幾個特點: (1)更傾向于選擇球類運動和跑步/散步等普及性較高的體育運動項目;(2)更傾向于選擇社區公共體育場地、公園以及廣場等免費體育活動場所;(3)更傾向于選擇距離在1 km以內的、距離較近的體育活動場所,并據此提出了注意完善青少年群體感興趣的體育活動項目設施、加大各種體育項目的宣傳力度、政府、社區以及學校相互合作,逐步為免費的體育活動場所配備專業的社會體育指導員三點供給建議。
體育生活圈 青少年 活動需求 供給建議 北京市
在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進程中,體育生活圈模式已經逐漸成為了北京市城市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而青少年群體作為“體育生活圈”的重要參與主體,其參與“體育生活圈”體育活動的需求能否得到合理有效的滿足是影響青少年“體育生活圈”體育活動參與度的關鍵,同時也是影響北京市“體育生活圈”能否得以健康良性發展的關鍵。鑒于此,該文就針對北京市青少年群體參與“體育生活圈”體育活動的具體需求以及與此相對應的供給建議進行了研究,以期能夠借此為北京市城市體育發展和城市規劃提供一定的參考。
該文的研究對象為北京市青少年群體參與“體育生活圈”體育活動的需求和體育活動的供給建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為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走訪調查法以及數理統計法等幾種,其中,在進行問卷調查時,采用隨機取樣的方法隨機抽取了500名北京市青少年作為調查對象進行了問卷發放與回收,共發放調查問卷500份,回收487份,回收率97.4%,有效問卷462份,有效率92.4%。
2.1 體育活動項目的選擇
在研究開展的過程中,為了了解北京市青少年參與“體育生活圈”體育活動的需求,首先針對其在“體育生活圈”體育活動參與過程中體育活動項目的選擇進行了調查。具體的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
由于性別差異是影響青少年體育活動項目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針對問卷調查的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時,就針對男生和女生的調查結果分別進行了具體研究。在統計中發現,有效問卷共462份,其中男生問卷260份,女生問卷202份。根據圖1中的統計情況可知,對于男生而言,球類運動的選擇頻率是最高的,在調查的260名男生中,有165人選擇了球類運動,占到了調查男生總人數的63.46%,其次則為跑步或者是散步,選擇跑步或者散步作為體育活動項目的共有138人,占到了53.08%;而對于女生而言,選擇頻率較高的活動項目為跑步/散步和球類運動,其中跑步/散步的選擇頻率最高,在202名女生中,共有145人選擇了跑步/散步,占到了調查女生總人數的71.78%,球類運動次之,共有66人選擇了球類運動,占到了調查女生總人數的32.67%。除了以上2種運動之外,通過圖1還可以發現,還有相當一部分女生選擇了游泳和體育舞蹈類體育活動。綜合以上分析可知,男生和女生之間在體育活動項目的選擇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男生更傾向于選擇球類運動,女生則更傾向于選擇運動量相對較小的跑步/散步,并且相較于男生而言對體育舞蹈類和游泳等體育運動項目也明顯更感興趣。但是同時,兩者之間在體育活動項目的選擇上也存在一定的共性,即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跑步/散步和球類運動均是選擇頻率最高的2類體育活動項目。

圖1 北京市青少年體育活動參與的項目選擇(多選)
2.2 體育活動場地的選擇
在針對北京市青少年“體育生活圈”體育活動參與需求進行分析時,還針對青少年群體體育活動場地的選擇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發現,現階段多數青少年選擇的體育活動場地均為免費場所,例如:社區的公共體育場地、家附近的公園和廣場等,選擇的人數分別占到了40.69%、14.5%、33.98%。由此可知,青少年群體在選擇體育活動的參與場地時,普遍更傾向于選擇離家比較近的免費場所。因此,北京市在開展“體育生活圈”的構建工作時,應注意根據這一狀況,重視社區、公園以及廣場等場所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盡可能地為青少年群體提供完善的體育場地設施,促進其參與“體育生活圈”體育活動的參與積極性。
2.3 體育活動場地距離的選擇
在研究開展的過程中,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發現,青少年群體在參加體育活動時,體育活動場地的距離普遍在1 km以內,選擇1 km以內的共有311人,占到了調查青少年總數的67.32%;選擇1~10 km的有142人,占調查青少年總數的30.74%;而選擇10 km以外的則僅有9人,僅占調查青少年總數的1.95%。這說明,在體育活動距離的選擇上,北京市青少年群體普遍更傾向于選擇在離家較近的體育活動場所開展體育活動。
綜上所述,可知北京市青少年群體參與“體育生活圈”體育活動的需求主要呈現出了如下幾個特點:(1)更傾向于選擇球類運動和跑步/散步等普及性較高的體育運動項目;(2)更傾向于選擇社區公共體育場地、公園以及廣場等免費體育活動場所;(3)更傾向于選擇距離在1 km以內的、距離較近的體育活動場所。
根據上文的調查分析結果,特提出了如下幾點關于北京市青少年參與“體育生活圈”體育活動的供給建議:首先,政府應關注青少年群體體育活動的開展狀況,并在構建北京市“體育生活圈”的過程中,注意完善青少年群體感興趣的體育活動項目設施,為青少年“體育生活圈”體育活動的參與提供保障;其次,針對現階段青少年體育活動參與項目仍然局限于普及性較高的少數項目的情況,應積極加大各種體育項目的宣傳力度,以促進青少年體育活動參與的多元化;最后,由于青少年群體普遍更傾向于選擇距離較近的免費體育活動場所,但是,目前多數免費體育場所都沒有配備專業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所以,青少年的體育活動基本上得不到專業體育教練的指導。針對這種情況政府、社區以及學校之間應相互合作,在允許的條件下逐步為免費的體育活動場所配備專業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為青少年的體育活動提供指導。
[1]邢金明,陳鋼,姜勇.論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3,33(5):33-36.
[2]王少博.生活圈視角下涇陽縣鄉村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研究[D].長安大學,2015.
G812
A
2095-2813(2017)03(a)-012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