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喬亮
(南京大學金陵學院 江蘇南京 210089)
體育隱性課程與后現代思想的關聯性研究①
王喬亮
(南京大學金陵學院 江蘇南京 210089)
后現代主義思想與體育隱性課程理論對體育課程觀的審視視角有不謀而合之處,兩者之間有著自身特征關聯性、背景關聯性、視角關聯性和發展關聯性,這些關聯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體育課程與體育教育的發展和建設有著獨特的功效并起到指導作用。后現代思想能夠帶來啟發,體育隱性課程本身也需要受到重視。
體育隱性課程 后現代思想 關聯性
作為一種思維方式的后現代主義思想已經在教育理念和課程改革進程中有了自身的發展并發揮了其功效,比如對現代教育弊端的批判,以及終身教育觀念的確立和遠程教育的實施。既然后現代主義思想對教育與課程產生了影響,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導著教育與課程的發展,那么后現代主義思想也必然對體育課程中的體育隱性課程發揮著其獨特的功效,因為二者有著它們內在的關聯性,見表1。
1.1 特征關聯性
兩者在自身特征方面的關聯性首先是消除“中心論”, 后現代主義無論是利奧塔的“消解元敘事”,還是王寧所歸納出的消解“中心”的表述中,都表現出這一明顯的特點;而體育隱性課程方面,這一概念的提出消解了原本體育課程中的體育課的中心地位,也就是體育顯性課程的中心地位,可以說在校園內,包括體育課在內的所有體育課程資源與校園體育文化都是體育課程的表現,都對學生的體育學習產生著作用。其次,兩者都同時具有解構的特征,后現代主義是對現代主義,以及現代主義所表現出的各種弊端進行質疑,并進行解構與建構,使得人們可以從更廣闊的視野和多樣的視角來重新審視以往的話語;體育隱性課程中的普遍性和多樣性與此不謀而合,同時有意識性和無意識性的兩重性教育過程正是對以往體育顯性課程進行解構,表現出,即使是在體育課教學中,體育顯性課程與體育隱性課程同時相結合,發揮著各自的作用,既需要教師有意識的安排,更要利用學生無意識的心理活動促進他們的學習。
1.2 背景關聯性
后現代主義的形成源于對現代主義的批判,而這種批判則來自物質生產的高度發展與精神生活的相對貧乏的矛盾,而具有社會價值傳承功能的學校,也不免會在其教育過程中表現出這一矛盾,比如強調自然科學的價值,有所忽視人文社會科學的價值,學科建設中的表現出了缺少人文關懷和功利主義思想,忽略了知識的生成是一個社會的理性和非理性相結合的過程,知識的創造不是純粹理性的過程,要注重人性的培養和道德的完善,要構建學生理性與道德相協調的完整的精神世界。如果說體育顯性課程向學生傳遞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等理性文化,那么體育隱性課程主要就是讓學生獲得體育態度、價值、規范等非理性文化,對學生施加情、意方面的影響,培養他們的人性、完善他們的道德同時,促進理性知識的學習,這不得不說是兩者之間極其重要的聯系。
表1 后現代主義與體育隱性課程之間的關聯性
1.3 視角關聯性
體育隱性課程概念的提出,無疑指明了研究體育課程,不單單要對體育課教學,也就是體育顯性課程進行研究,更要放開眼界,認識到體育課程研究視角的多樣性,從顯性課程到校園體育文化,乃至學校體育規章制度的建設,都確確實實的影響著體育課程建設和體育教學,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和體育生活。可以從體育隱性課程的特點中看出,不論是隱蔽性、無意識性、非強制性,還是長期性、深刻性和普遍性,體育課程實施的主客體在發生著變化,培養著的是在學校感受并經歷著的學生。從學生的發展出發,打破以往主客體的概念,打破二元論,正是體育隱性課程所提倡的,它重視學生的學習經歷,也重視學生的在校生活經歷,重視每一個個體的體驗、感受和發展,消解了教師的決定性權威。這種視角的轉移也是后現代主義所倡導的不確定的本體性和注重個體性的思維。
1.4 發展關聯性
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深入,以及出現的包括體育隱性課程、學校體育資源等概念的提出與研究,一方面說明以往的課程中心理論的片面性,還有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另一方面說明需要用新的視角和思維來貫穿到體育課程改革當中來。后現代主義的不確定性的特點,指出了在改革和發展中要充分的發揮多方位的力量,考慮多方位的影響,而目前“健康第一”與“終身體育”的教育目標的提出也反映出了這一特征。后現代主義從最早的哲學思維,到對建筑、美學、藝術等整個文化領域的影響,再滲透到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等諸多領域,那么在目前的體育課程改革的進程中,也需要受到正視和關注。而從體育隱性課程的視角來看,它具有著體育課所力不能及的教育作用,作為一種客觀的教育現象,既發揮著促進理性文化的作用,更發揮著它的非理性因素的功能,在實現“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教育目的方面,要發揮體育隱性課程的積極作用,那么這兩者的結合也可以說是順理成章了。
用后現代主義思想和體育隱性課程建設來思考體育課程的發展及其對它的影響,原因有3個:(1)作為客觀存在的教育現象,體育隱性課程在整個體育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應得到重視;(2)后現代主義思想作為一種理念在進入其他的各個領域和理論的同時,也影響著教育學和課程理論,要求我們重視,并且認識到后現代主義思想在方方面面能夠影響著體育課程理論;(3)通過對后現代主義思想與體育隱性課程的四種關聯性的分析,可以看出體育隱性課程所要求的,也是后現代主義思想所提倡的,兩者在體育教育理念中有不謀而合之處。兩者的思路和視角能夠為對體育課程與體育教育的發展和建設研究提供新的理論支持和研究方向,既豐富課程理論、促進課改研究,又能夠與時俱進的倡導全民健身與終身體育的體育國策。
[1]Jean-Francois Lyotard: The Postmodernism Condition: A Report on Knowledge[J].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4,pp.xxiii-xxiv.
[2]王寧.后現代主義:從北美走向世界[J].花城,1993(1).
[3]楊文軒,陳琦.略論體育課程內容的發展趨勢[J].中國學校體育,1995(4):65-66.
[4]參閱汪霞著.課程研究:現代與后現代[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57.
[5]管水法,夏積仁.對目前高中體育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J].浙江體育科學,2001(6):32.
Research on the Relevance of Hidden Curriculum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ostmodernism
Wang Qiaoliang
(Jinling College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210089,China)
There are various common angles of view toward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between postmodernism and the theory of hidden curriculum. And there is relevance of both, such as trait relevance, background relevance, view relevance and development relevance, which has unique effect and guidance func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Postmodernism brings inspiration and hidden curriculum needs attention.
Hidden curriculum of physical education; Postmodernism; Relevance
G80-05
A
2095-2813(2017)03(a)-019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7.196
南京大學金陵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0010521614)。
王喬亮(1981,2—),男,漢,河南鄭州人,教育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課程與教學、體育課程資源、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