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夫
工業遺產是由生產場所、生活場所、交通系統等構成的產業遺存。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委員會(TICCIH)的《下塔吉爾憲章》,我國的《無錫建議》等均對工業遺產概念作出了學術界定。總的說來,工業遺產是在工業化的發展過程中留存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總和。對工業遺產的開發利用是對工業文明的一種尊重,也是文化建設、旅游發展的一大抓手。
工業遺產價值分析
見證歷史價值。工業遺產是近代城市發展的一大縮影,近代城市與工業遺產相生相伴,反映了城市的蛻變與升華。尤其是一些近代城市,如上海、天津,工業遺產是這些城市發展的見證物。據報道,2007年,天津市文物部門發動市民投票海選“不可移動文物”,當選的“十佳文物”中,有七項是工業遺產。說明天津是這些遺產的結晶,沒有歷史上形成的無數工業遺產,就沒有近代天津城的發展。
精神文化價值。工業遺產刻錄了產業工人一曲曲難以忘懷的人生及其奮斗歷史,維系了一代代人的悲喜歡樂,凝聚著太多復雜的情感,成了人們情感所寄之物,有著精神家園的功能。所以,這份人類遺產與其他精神文化遺產相比,毫不遜色,同為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科學技術價值。工業遺產是科學技術的產物,無論是廠房設施,還是機器設備,無一不代表了當時最為先進的科學技術水平,是一個時期展示工業科學、技術科學、建筑科學的重要窗口之一。工業遺產中貯藏了太多的科學技術信息,這對于我們今天認識科學技術發展歷史,啟迪科學技術發展方向等有著重要的價值。
轉型發展價值。工業遺產不是歷史包袱,而是文化財富,也是轉型發展的產業資源。發達國家地區、城市進入后工業時代,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日俱增。由于服務業的特點,企業規模小,投資小,對于空間、場所等硬件設施要求不高,而工業遺產多位居城市中心,因而兩者有著天生的耦合性,稍加改造,工業遺產便能成為創意產業、文化藝術產業基地,從而推動當地社會經濟的轉型發展。
旅游休閑價值。文化是旅游的重要資源,工業遺產屬于近代文化遺產,自然也是旅游資源。工業遺產的旅游價值,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工業遺產本身所具有的獨特的資源性,那高大、精巧的西式或中西合璧式廠房、倉庫或管理生活用房,那廠區內的花池路徑,都有著不同凡響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對工業遺產所改建的購物休閑區、酒店、餐館、藝術中心等,因其獨特的建筑氛圍而賦予了獨特的旅游價值。據披露,法國1 400余家工業遺產項目,包括遺產類博物館、工業基地,每年吸引2 000萬人次的游客。
工業遺產開發步驟
目前,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高度重視工業遺產保護,對于已經失去生產功能的工廠、碼頭等,并沒有簡單粗暴一推了之,而是通過編制保護規劃,合理開發利用,既保存了工業遺產,又重塑活力,推動城市或社區社會經濟的發展。
制定相關法規標準。并不是所有的舊工廠都能列入工業遺產目錄,我們反對泛工業遺產觀,應確立工業遺產門檻制,只有對所在地、對本行業、對科學技術產生較大影響的,方可入工業遺產名錄。工業遺產屬于各級文物保護單位。
認真調查、深入研究工業遺產。可以結合文物普查做調查,也可以單獨對工業遺產進行調查。調查不僅是對有形建筑空間、設施設備的調查,還應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查。
編制工業遺產保護與開發利用的規劃。一是由文物部門、規劃部門編制保護規劃,如杭州規劃局編制《杭州市區工業遺產保護規劃》。二是由旅游文化等部門編制專項規劃。
實施有序的保護開發。實行搶救性保護與長效保護相結合。長效保護與招商、招租相結合。
工業遺產開發模式
產業型開發。就是原物利用。設立低能耗、無污染的企業,如印刷廠、信息軟件、創意園等,即由以傳統生產為主的工廠,轉變為以產品研發設施、技術服務及低污染、低能耗為主體的新型都市工業園區。上海現階段確定的創意產業,包括研發設計、建筑設計、文化傳媒設計、時尚消費設計等5大類的幾十個重點領域,大部分是以工業遺產為載體而設立的。而上海楊樹浦水廠遵照“原狀保護,延展功能,合理利用”的發展策略,在保持原有格局基礎上,經改造擴建,實現了保護與發展的完美雙重效益,是工業遺產最理想的開發模式。
商業型開發。可以是綜合型商業開發,包括集聚酒店、餐飲、超市商場、商務辦公、展覽的商業功能區,或者限于空間或所在社區條件,所開設的其中某個單項業態。如:德國奧伯豪森市新的旅游中心購物區(Centro),即由工業設備改建而來,設有咖啡館、酒吧、服裝城及健身房、兒童娛樂場所。由上海某藥廠改建的“24K”連鎖酒店也是這種類型。
文化型開發。文化型開發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博物館系列,包括企業博物館、民俗館、公共文化藝術博物館等。企業博物館為企業歷史、生產過程、產品及榮譽陳列展示型的博物館。如:占地10平方公里的英國鐵橋峽谷變成由7個工業紀念地和博物館、285個保護性工業建筑整合為一體的旅游勝地。第二類是藝術中心系列,包括畫廊、工作室、影視中心等。北京798藝術區,為集畫廊、藝術工作室、文化公司、時尚店鋪等于一體的多元文化場所。據不完全統計,上海蘇州河沿岸利用老廠房開設的工作室有100多個,1 000多位藝術工作者在那里工作。
旅游型開發。旅游型開發主要指的是開發為遺址公園、旅游景區等。通常所見的是:廠房倉庫成為超市商場、娛樂場,水泥墻體成為攀巖場所,矸石山成為室內滑雪場,排氣管道成為滑梯,等等。2001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德國埃森的礦業同盟工業區,原是污染嚴重、逐步走向衰落的老工業區,開發成工業遺址公園后,每年吸引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截至目前,全世界擁有43項世界工業遺產,它們大都成了著名的旅游勝地。
市政型開發。即將工業遺產根據城市公共設施規劃,將其開發為游憩區、廣場、社區文化中心、教育中心、老年活動中心、城市救援基地等。
地產型開發。一是將原工業建筑直接轉為民用建筑,主要是指對于那些建筑質量較好、改造后可以轉為民用住宅的;二是推倒重來,開發新的樓盤,也就是當下不少工業遺產選擇的開發模式。
開發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工業遺產開發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在開發中要注意開發利用與開發過度的問題。一方面,要防止“破壞性開發”,對原空間、結構、建材盡可能少加改動,慎重使用新技術、新材料;另一方面,則要關注工業遺產廠房、設施的建筑質量,對于年代久遠且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的廠房設施,要把握好開發的力度與強度;要注意保護文物與保護過度的問題,既遵守工業遺產“保護紫線”,又要充分發揮工業遺產應有的社會文化與經濟價值,使它再次造福于人類;要注意開發項目與周邊社區協調的問題,就是使得新開發項目能與社區經濟、社區文化、社區居民利益相一致,以確保開發項目的可持續發展;要注意遺產保護與企業發展問題,許多工業遺產的產權歸企業所有,一旦列為工業遺產,其開發方向、開發路徑、開發措施、開發效益應與原企業利益訴求相匹配,做到合理開發、科學開發。
(本文作者系巔峰智業總規劃師、外聘專家委員會委員)
(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