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霞+譚路
精準扶貧,是人、財、物、力向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精準滴灌,如何讓作為相對弱勢群體的貧困人口也能獲得市場化的融資服務?如何使金融力量“愛富不嫌貧”,在脫貧攻堅時代派上大用場?山東省貧困人口最多的臨沂、菏澤兩市在這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金融扶貧春水蕩漾、活力倍增。
臨沂:精準滴灌 金融產品不斷創新
在沂南縣岸堤鎮合興村,有一位人人稱道的孝子——牛俊祥,他的老母親于2012年查出結腸癌晚期,牛俊祥為母親手術加上后期化療支出了5萬余元,直到現在,孝順的牛俊祥每月仍要拿出近千元為母親進行術后維持,這使他的日子十分艱難。2016年,他的生活迎來了陽光,經過評級授信,他無抵押無擔保就獲得了扶貧信貸資金4萬元,發展養豬50頭,年收益2萬元,一舉改變了困境。
蒙陰縣垛莊鎮椿樹溝村位于蒙山深處,全村13戶人家,貧困戶占一半。2013年,央視“舌尖上的中國”欄目在該村拍攝《蒙陰煎餅》后,各地游客紛至沓來。該村貧困戶劉宗安申請貸款5萬元辦起了農家樂,節假日游客天天爆滿,年收入幾萬元,一舉摘掉了“窮帽子”。他說,“過去也想搞,但手里沒有錢,現在政府給貸款,不用擔保還貼息,這點賬一年就能還上,過去他們喊俺劉老窮,現在都叫俺劉老板。”
金融扶貧改變了牛俊祥、劉宗安等貧困戶的人生,這些案例,只是臨沂市開展金融扶貧的縮影。
作為革命老區,臨沂市貧困人口數量為44.2萬人,任務非常繁重。2016年,臨沂市在全省率先開展金融扶貧試點,本著“政府作為、責任共擔、風險可控”的原則,引進政策性擔保,一方面政府的風險可控,另一方面金融部門的風險可控,以少量的財政資金撬動金融投入,推動產業脫貧。
金融扶貧要開展,搞好評級授信是前提。臨沂市設立了“721”信用評級指標,以誠信情況確定貧困戶的信用等級,誠信情況占70%,家庭收入占20%,其它情況占10%,發給《貸款證》,貧困戶憑證和村、鎮的證明,就可以到信用社貸到允許額度的資金。及時還款的,還可申請增信。
與此同時,臨沂市實行風險共擔,著力打破風險困局。去年,臨沂市引入省農業融資擔保公司提供擔保,實行擔保公司、政府和承貸金融機構風險共擔的模式。縣兩級風險補償金達到了1.31億元,兩級貼息資金達到0.57億元,按照貸款放大10-15倍的標準,發放貸款至少15億元。主要推出了兩種信貸方式:一種是“富民農戶貸”,直接針對有勞動能力、有產業發展愿望的貧困戶,額度一般在5萬元以下;另一種是“富民生產貸”,針對有意愿帶動貧困戶增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或各類經營主體,額度一般在300-500萬元。對富民生產貸執行2%的擔保費率,省農業融資擔保公司(其他擔保公司)、財政和承貸金融機構按5:4:1(6:3:1)的比例支付代償;對富民農戶貸按照擔保、政府和金融機構6:3:1比例或政府與金融機構9:1比例支付代償,把銀行的風險降到了最低。
不僅如此,臨沂市還實行財政貼息。對“富民農戶貸”到期還本還息的,財政全額貼息;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或各類經營主體給予3%的年貼息。這種以“免抵押、免擔保、基準利率、貸款貼息、風險補償、評級授信”為主要特點的扶貧信貸,解決了農戶困難,也解決了銀行之憂,具有很強的適用性。截至2016年底,全市各類金融機構共發放貸款20.19億元,已有4.74萬名貧困群眾受益,占全省的52%;“富民農戶貸”7267人貸款2.66億元;“富民生產貸”涉及經營主體485個貸款17.54億元,按照每承貸5萬元帶動一人脫貧的要求,直接帶動40167人脫貧增收。
金融扶貧信貸資金的精準投放,有力支持了產業發展,同時取得了帶動脫貧的明顯成效。山東歡樂家食品有限公司是蒙陰縣一家從事果品深加工的龍頭企業,該公司向縣農商行申請發放富民生產貸300萬元,并積極履行扶貧責任,采取多種方式吸納帶動當地貧困群眾增收。一是安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20多人到廠務工就業;二是扶持貧困戶發展黃桃產業,為63戶貧困戶免費發放桃苗15000株,價值6萬多元;三是通過“公司+基地+貧困戶”模式與貧困戶簽訂“訂單協議”,納入公司生產基地,提供生產技術指導和服務,全部兜底收購。富民生產貸,成為蒙陰縣多項產業的源源活水。
蒙陰縣在富民農戶貸、富民生產貸的基礎上,還開發了富民集體貸和分布式光伏發電貸、小額創業擔保貸、小微企業扶貧貼息貸、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融資增信”貸、富民發展貸、扶貧互助資金等多款差異化信貸產品以及種養植保險、健康類保險兩類保險產品。針對農戶種養殖風險高、抗風險能力弱特點,蒙陰縣還為貧困戶貸款人購買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和種養殖保險等商業保險,目前已為325戶貧困戶借款人統一購置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投保金額1625萬元,有效防范和降低了貧困農戶借款人還貸的風險,提高了承貸銀行對貧困農戶放款的積極性。
被譽為“中國長毛兔之鄉”的蒙陰縣,長毛兔、肉兔存欄量700萬只,是中國第一養兔大縣。本刊記者在蒙陰縣采訪期間,一位養長毛兔五六年的合作社負責人興奮地告訴記者,他聽說縣農商行正在為全縣的養兔戶開發一種新產品,兔子在養殖過程中發生死亡可獲理賠。當然,縣農業部門也會加強養殖技術培訓。他對這個新產品很是期待,因為這將促進全縣長毛兔養殖的大發展。他養兔幾年來,養殖中的死亡率控制和規模擴大這兩個讓他最煩惱的問題,將很快得到改善。
記者隨即向縣農商行了解得知,目前他們正準備實行保險抵押融資,即由養殖企業或農戶購買兔養殖保險,然后以保單為抵押向銀行融資。目前,縣扶貧辦、縣農商行、保險公司與益達兔業和金麥爾兔業等龍頭企業之間已經形成初步合作協議。
金融扶貧的不斷創新,政府、保險業、擔保業的共同發力,改變了金融機構以往“嫌貧愛富”的運作模式,把金融的活水,源源不斷地注入到急需金融支持的農村。在幫助農村地肥水美、農民富裕、企業興旺中,金融機構也將在共生模式下獲得更大成長空間。
菏澤:分類扶持 農戶企業各如其愿
牡丹素來寓意高貴富裕,而牡丹之鄉——山東省菏澤市卻因地處偏僻,資源匱乏,經濟水平一直位于全省倒數。作為山東省脫貧攻堅主戰場,菏澤多項金融扶貧舉措成績斐然,形成了“脫貧攻堅,金融先行”的良好格局。
為解決精準識別貧困對象的資金需求,人民銀行菏澤市中心支行在全省人民銀行系統率先設立金融扶貧協調辦公室(以下簡稱金協辦),積極探索創新金融扶貧精準識別對接機制,構建“鄉鎮初選、聯合甄別、統計推介、分類扶持”的金融精準識別對接程序,及“由易到難、逐步推進、動態調整、全面覆蓋”的金融對接原則,并在全省深入開展金融精準扶貧融資需求對接百日攻堅活動,為不同縣區量身打造金融扶貧方案。
經由菏澤市金協辦的指導促成,成武縣支行與縣扶貧辦聯合舉辦了“成武縣金融精準扶貧貸款對接會”,與30個經營主體達成合作協議,協議金額4100萬元,與260戶貧困戶達成了合作協議,協議金額1300萬。鄄城縣組織舉辦了“示范鎮精準扶貧銀企對接會”,相關銀行則與支持意向企業分頭簽訂了資金對接協議書,達成了近7000萬元的資金支持框架,直接帶動219戶貧困戶就業。
有了強有力的制度和“大后方”作支撐,菏澤市扶貧辦組織全市銀行緊密結合當地實際,精心打造了一批以“1+N+M”“銀行+電商+貧困戶”等為代表的金融扶貧模式,設計了“富民生產貸”“富民農戶貸”等實用性強、辦理門檻低、項目收益期短的金融產品,為貧困戶脫貧提供融資服務。
“1+N+M”模式是指通過“1”家銀行為“N”個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和綜合服務,鼓勵引導“N”個企業吸納“M”個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2016年以來,菏澤鄆城縣政府通過出臺鼓勵扶持政策,支持返鄉農民工、大學生投身扶貧事業,鼓勵引導創業企業向貧困村布局,吸納部分年齡偏大、有一定勞動能力、無一技之長的貧困群眾就近就業脫貧。
2014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堿店村民譚江衛,多方籌措14萬元,回鄉開辦了藍雨汽車座墊加工廠,憑著過硬質量和良好口碑,生意日漸紅火,卻苦于資金有限,不能擴大生產。縣領導了解后,安排縣扶貧辦、鎮政府和縣農商行找到譚江衛,宣傳國家扶持政策,鼓勵他在座墊廠設立“扶貧就業崗”,通過吸納貧困戶就業,帶動貧困人口脫貧,并幫助他申請到了50萬元優惠利率貸款,解決了資金難題。
目前,通過集中生產和分散加工相結合,譚江衛不僅實現了企業擴大生產,而且還吸納了堿店村及周邊10余個村60多名貧困群眾在廠或在家務工,短短幾個月就帶動了20多戶貧困戶脫貧。
堿店村77歲高齡的貧困戶郭玉蓮和老伴無法從事體力勞動,如今她借助“1+N+M”模式的政策,就近在村里的藍雨汽車座墊加工廠手工編織汽車座墊,不僅能照料老伴、料理家事,一個月下來還有1200多元的收入。如今座墊廠像郭大媽這樣65歲以上的貧困戶就有七八個,每人每天編織座墊的加工費能拿到40多元,年輕、體力好的貧困戶最高能掙到110多元。
一家銀行的貸款幫助了以譚江衛座墊廠為代表的“N”個小企業,繼而帶動“M”個以郭玉蓮為代表的貧困戶,“1+N+M”模式的“杠桿作用”應用于脫貧攻堅,以最小的人力資源撬動了更多貧困戶的脫貧內生動力,真正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無縫銜接。
另一方面,針對有發展產業愿望和能力,但苦于缺乏資金的貧困戶,菏澤市為他們量身打造了“富民生產貸”和“富民農戶貸”兩款金融扶貧精品,想貧困戶之所想,盡力為貧困戶脫貧保駕護航,并能夠有效激發貧困戶自主脫貧的意識。
互利共贏是當初設計、實行“富民生產貸”、“富民農戶貸”的出發點和宗旨。一方面,當下企業申請商業貸款存在貸款難、貸款貴等問題;另一方面,部分貧困戶由于受到年齡或身體狀況、家有病人或孩子等限制,無法外出務工,“富民生產貸”的適時出現,既緩解了企業的資金需求,節省了部分利息支出,促進了企業發展;又能吸收周邊貧困戶就業打工,有效促進貧困戶脫貧致富。截至目前,全市已對定陶區中遠蔬菜專業合作社、金碩農業合作、 巨野縣恒豐果蔬、單縣盛源香業等600多家各類經營主體發放了“富民生產貸”。
菏澤市單縣郭村鎮吳三廟村素有手工做香的傳統。吳三廟村委會與盛源香廠合作,發揮香廠自身優勢,建設盛源香業扶貧就業點,安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從事制香,每天工資在70元以上;勞動能力弱的貧困戶則被安排包裝衛生香,每天也能掙到30-50元,熟練工每天可收入60-70元。衛生香包裝用工量大,且簡單易學,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在家也能做,非常適合貧困人員就業。2016年6月,村支書吳玉東想擴大規模,帶動更多的貧困走上致富脫貧之路,但因資金周轉緊張,遲遲未能實現。他想到了“富民生產貸”,通過鄉鎮遞交了“富民生產貸”申請審批表。對于能帶動貧困戶脫貧的盛源香業,縣扶貧辦也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積極協調銀行為其發放了40萬元優惠利率貸款用于擴大規模。目前,盛源香業已吸納21名貧困人員到扶貧就業點包裝衛生香,年收入可達8000-20000元,實現了貧困人員就業增收。不僅如此,該項扶貧產業還能輻射周邊十幾個村莊,帶動周邊380余名貧困人口就業,惠及貧困戶100多戶,為該鎮貧困戶脫貧提供了有利條件。
而更能惠澤貧困戶發展產業的,當屬“富民農戶貸”。凡是有勞動能力、有致富愿望、有生產經營項目、有信貸需求的貧困戶,都有資格申請5萬元以下、3年以內、免擔保、免抵押、基準利率放貸、財政全額貼息的“富民農戶貸”。為了進一步鼓勵貧困戶積極參與,菏澤市出臺一系列便民(貧困戶)政策,將申請手續簡化成五步,即貧困戶完成申請——所在村初審——所在鄉審核——所在縣復查——銀行審定后,即可放貸。2016年以來,菏澤市組織轄區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發放扶貧貸款59.24億元,其中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累計發放17.21億元,直接支持貧困戶13083人;針對扶貧生產經營主體累計發放42.03億元,幫扶貧困人口6154戶、17315人。
此外,菏澤市還陸續推出了“電商貸”“福萬家家庭貸”“雙保惠農貸”“信保扶貧貸”“林權質押”“水面經營權質押”等8個精準扶貧信貸產品,助力脫貧攻堅。這一系列政策恰如菏澤此時花團錦簇的牡丹爭相吐艷,為菏澤脫貧奔小康帶來沁人芬芳。
金融扶貧的不斷創新、精準助力,正如一池春水,滋養著齊魯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