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
春寒料峭、乍暖還寒,海拔700多米的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池上鎮泉子村,呈現的卻是一副熱火朝天的景象,男女老少甩開膀子、擼起袖子,搬磚的、砌墻的、運沙的……分工明確又合作愉快,大家奮力修建著位于村頭的停車場。
“俺們書記雖然是個女人,可不一般吶,俺兒子成家,2個女兒嫁人,老伴去世,現在家里就剩俺一個,吳書記經常來看俺。俺們現在是吃得好、住得好,還有錢花?!?4歲的李元鳳大娘拉著記者的手說個不停。她口中的“吳書記”,便是泉子村村支書吳圣霞。
接力
一頭短發、瘦瘦小小、步履匆匆、語速很快、干練的吳圣霞見到記者,便提議進村,邊轉邊了解。
沿著村莊主路前行,古色古香的石板路連綴著錯落有致的石板房,村里113戶人家依山而居。泉子村東臨雁門寨、西臨油簍寨、北有蟠龍山,上百年歷史的石板房、16口泉眼和漫山遍野的果樹林是村里最大的優勢。而在以前,這個曾經的省級貧困村卻守著“金山”受著窮,靠天吃飯,270口人可耕土地只有242畝,且多為山旱田、瘠薄地,青壯年選擇外出打工,村內留下的多為老、弱、病、殘。
2013年,剛接任村支書的吳圣霞面對這個“攤子”正束手無策,一些朋友過來看望她。大家伙兒相約去爬山,越往上爬,視野越開闊,到山頂的時候,吳圣霞豁然開朗:老天給了泉子村這么好的生態旅游資源,咋就沒利用起來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啊。興奮的她馬上下山,和村民提出發展旅游的想法,卻遭遇村民一盆又一盆的冷水。
“幾百年都是靠種田,發展啥旅游?”“俺村離鎮政府20多公里,離博山區100多公里,誰能來看???”……反對聲不絕于耳。畢竟,村里都是上了年紀的人,要想讓他們固化的思想一下子轉變,很難??删髲姷膮鞘ハ疾辉阜艞?,她拿出自己的30萬元,繼續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把這30萬元作為本錢發展旅游,如果賺了,收益歸村集體;如果賠了,就當是為村里趟條路子,不讓村里出一分錢。”這一次,村民全部被感動了。
30萬元,是吳圣霞這么多年全部的積蓄。在此以前,她在池上鎮經營農特產品加工,丈夫老周任泉子村村支書。2010年,老周被查出尿毒癥,2013年4月,建設美好村莊的宏圖未達成,斯人已去。時年47歲的吳圣霞處在了深深的悲痛中,想起丈夫生前訴說的修盤山路、通自來水等心愿,繼而陷入了深深的糾結之中。盡管村民充分信任她的能力,一遍遍地去懇請她接任村支書,吳圣霞還是沒敢答應,原因很簡單:她一直在鎮上做生意,待在村里的時間加起來也不到兩三年,村支書有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義務,自己根本擔不起這個重任。
直到在丈夫的葬禮上,看著全村村民奪眶而出的眼淚,感受著丈夫工作的意義,在感動與震撼中吳圣霞再也無力拒絕。想起回村后,家家戶戶輪番拉著她去吃飯,想起“老周不在了,你要想開點啊”的勸慰,想起村里破敗的房屋,想起村民的窮困日子,她下了決心:拼盡全力完成老周的遺愿。2013年6月4日,吳圣霞全票當選泉子村村支書。
上任后,吳圣霞一顆心全撲在了村務上。面對村集體經濟一窮二白的現狀,她利用經商多年的關系拉贊助,又多次去區直部門“化緣”,“求”來資金20多萬元,將過去只能過三輪車的狹窄村道擴寬至3.5m,新修了村民活動廣場,翻建了村委會辦公室。
巨變
發展旅游業伊始,村“兩委”班子想把石板房全部換成兩層仿古別墅,在咨詢了專家意見后,大家果斷放棄并認識到了自身優勢:在旅游產業迅速發展的今天,拆掉古風古韻的古村落建筑是暴殄天物,保留石板房、打造特色民宿,讓游客體驗鄉村、體驗不雷同的鄉愁才是應該做的。于是,吳圣霞帶領泉子村用30萬元,將十處閑置房改廚改廁建成了第一批民宿。
從2014年7月開張到10月結束的整個旅游期,泉子村賺了3萬元!沒見過這么多現金的村民,雙手發抖著數完了這些錢。這是一次成功的嘗試,它突破了村集體經濟為零的歷史,也讓村民對吳圣霞有了充分的信任和新的認識。
配套的“杏林人家”農家樂也在當年7月開業,最多時游客一天可達2000余人,吳圣霞和村民高興壞了。“吃的素材簡單,都是村民自家的,原生態,全羊宴吶、豆腐宴吶,游客吃完后反響很好,現在村里的雞和雞蛋都不夠賣的,往往來吃過的都會再買一些帶回去。這樣不僅俺們村,周邊村也受益了,公雞的收購價格是25元/斤,雞蛋15元/斤,還不愁銷。”
2013年11月,精準扶貧思想提出以來,國家對扶貧的支持政策越來越多,精準扶貧的陽光照耀到了每個貧困角落,照進了泉子村。
為進一步發展旅游業,2014年,經過和博山區民政局派駐的第一書記商量,村里將修盤山路列上了日程,可錢是個大難題,修建8公里需要的不是個小數目。經過協調,區民政局從區煙草公司爭取到生態富民路項目和80萬元資金,先行修了3公里。那個冬天,全村自發投工投勞,路經過誰家果園,大伙不要一分錢補償,“俺們就盼把旅游搞起來,村子發展起來了,個人的利益便有保障了?!边@一次,被感動的是吳圣霞。
不僅如此,農家樂吸收了村里7名婦女就業,這一“好事”卻引發了小小的“幸福煩惱”,其他婦女不樂意了,“為什么沒輪到俺去?”吳圣霞覺得很欣慰,大家都有了干活的動力,想著去工作,這才是應該有的精神面貌??!“急啥呢?村上發展好了,大家都有份!你們可以先攤煎餅啊,賣杏啊,自己能做啥做點啥,游客都進到俺們村了,還愁沒有市場?不是國家該養活咱們,咱們自己也得想辦法脫貧。”嘰嘰喳喳的婦女跟她打趣起來,“叫你一說,哪里都是錢?!痹趨鞘ハ伎磥?,還真是這樣。
2015年,泉子村民宿由35張床位擴展到70張,旅游業收入更是增長到了12萬元。吳圣霞并不滿足于掙這點錢,眼見村里有山公雞、杏、蜂蜜、煎餅等豐富的農特產品,只靠每年幾個月的旅游期和山外來客進行銷售,渠道未免單一,有“野心”的她便琢磨著成立便民服務中心,建立電商平臺。瞌睡遇上了熱枕頭,區上50萬元的扶貧資金讓她欣喜不已,“國家的政策好、力度大,一下就給了這么多,必須好好利用?!?
希望
隨著游客越來越多,泉子村的住宿、停車,尤其是洗澡等矛盾越來越突出。雖然守著16眼清泉,可村民吃水依然不方便,泉水不能直接喝,自來水管道年久失修,一到冬天下雪結冰,村民就得氣喘吁吁到山底挑水吃。吳圣霞坐不住了,有困難就要解決!她去區里找“組織”——區婦聯。經過專家實地考察論證,得到的回答是“這個村子條件太差,地勢高,距離遠,沒法建項目?!币挥嫴怀桑瑓鞘ハ加珠_始軟磨硬泡,“全村村民這么下去,身體會受不住的,死水也能變成活水的,要不試試?”終于,婦聯被打動,積極幫助協調此事,區水務局送來水泵,幫助重新修建了自來水管道;爭取到價值36萬元的安全飲水項目,建設了一系列凈水設施,安裝了一整套凈水設備。施工中,在未說明有務工費的情況下,村里男女老少齊上陣,僅用27天就完成了整個工程。從此,村民吃上了純凈放心的清泉水。后來,村里按照每人每天80-100元的標準補發了工錢。
我有梧桐樹,引來金鳳凰。眼見村里發展越來越好,吳圣霞爭取資金也變得容易了些。這個一刻不停歇的女人,這個為村務殫精竭慮的女人,又爭取來20多萬元,在村北打了一眼機井,在村后小山頂砌了水池,安裝管道2000多米,在田間地頭接上水龍頭,讓村里的農田得以旱澇保收,且后山的150畝菜地灌溉起來也方便。
想到農村老人洗澡不便,吳圣霞又拉來投資8萬元,在村廣場后邊建設了一座可同時容納16人的浴池,對60歲以上老人免費開放。一個個舉動,讓村民的心里暖暖的,“吳書記對俺們可好了,去年俺們這些上了年紀的,每人領到了350元錢,村里還給發了大米、油、面等。”“村里安裝了29盞路燈,到晚上也能亮堂堂的。”“吳書記真是能人,村里變化可大了,俺們沒看錯人!”
“村里的盤山路、石板路、自來水工程、停車場,每塊磚、每塊石頭,都包含著村民的血汗,大家投工投勞,既能積極參與村莊建設,又能增加收入,大家真正有了主人翁意識,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漫步村道,吳圣霞絲毫不認為自己做了“大事”。見到路中間一個被遺棄的塑料袋,她彎下腰,嫻熟、自然地拾了起來,放入路邊的垃圾桶。是啊,對村莊懷有如此感情的吳圣霞,泉子村的事業怎能不發展?有如此身體力行的村支書,泉子村的村風怎能不文明?有如此強有力的黨支部,泉子村村民怎能不團結?
正在修建的老年活動中心,再次展現了吳圣霞的魄力。修建之前,村委班子意見并不統一,有成員擔心資金不足,被吳圣霞一番話說得茅塞頓開:“光等著有錢了再建,啥時候有錢?。孔仁堑炔粊礤X的,就得多跑項目多去爭取?!?在她的奔波下,民政局支持了6萬,項目開建。
一路走來,吳圣霞不知疲倦、斗志昂揚,腦海中所思所想全都是村莊規劃,“村里的盤山路是車道,計劃還有一條步道,看,就是這條路,共有513級臺階,去年冬天開始修的,快完工了。”記者看到,漫山遍野的杏林里,一條投資30多萬元的石階道直通山頂,一棵杏樹長在石階正中央,整條山道取“青云直上”“‘杏運當頭”之意。這一匠心獨運,出自吳圣霞的苦苦思索。
采訪期間,記者聽到吳圣霞不時接到電話,“吳書記,有個30人的團,周六過來,我們想先預訂些房間?!蹦矫鴣淼挠慰驮絹碓蕉?,吳圣霞累并快樂著。正在修建的位于半山腰的“新型客房”,透出她廣闊的視野和充足的干勁:“這幾間房是針對不同的需求定制的,除了能一窺山中景色全貌的那面和屋頂用透明玻璃,其他全部用木頭。”
3月下旬的泉子村依然略感寒冷,漫山的杏花,即將迎風綻放。在這位堅毅的女支書的帶領下,泉子村的春天已經提早到來,村民臉上的笑容,綻放得比以往更為燦爛。
點評:愛,是巨大的能量。吳圣霞,原本沒想到自己會像丈夫那樣,可以為鄉親們當好一個家,但對丈夫的愛、對鄉親的愛,讓她瘦弱的肩膀勇挑重擔,最終,她以自己的辛勞換來了一個村莊的和諧。脫貧攻堅,能量巨大,潛力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