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麗清
為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眾多國有建筑施工企業已經開始逐步進行改制。改制后的企業黨建工作既不同于國有企業,又有別于民營企業。新時期,如何加強國有建筑施工企業改制后的黨建工作,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積極探索、努力實踐,正確把握其改制后黨建工作的特點,充分認識黨建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改制建筑企業黨建工作遇到的難題
黨組織建設弱化。在企業改革中,黨組織職能被弱化,黨建工作機構被撤并,職責不明確,削弱了黨在企業中的影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的黨務干部認為黨建工作對企業經營生產幫助不大,不如多抓點效益來得實在。認為黨建工作就是組織一下學習,發展幾個黨員,施工生產和經營任務才是硬指標,黨建工作是軟任務,致使抓黨建工作被動應付,這些現象都嚴重地影響了黨組織的號召力和戰斗力,弱化了對企業的監督和約束能力。
工作方法落后。企業的黨務工作還停留在號召式、說教式、填鴨式等舊套路方法上,與經營管理脫節,缺乏創新意識。黨內組織生活缺少創新意識和手段,思想教育缺乏針對性,方式方法單一,黨建工作的載體創新不夠,基層黨建工作的特色和典型經驗還不夠突出。有些施工企業由于運行機制封閉、黨建工作氛圍不濃,使黨的工作無法與經營生產緊密結合,缺少了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忽視了職工的合法權益,不能很好地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職工缺乏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企業內部存在一些不和諧因素,甚至對企業發展和職工隊伍穩定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業務素質有待提高。黨務工作者數量少,年齡大,是施工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有的黨務干部從事此項工作已有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這些同志雖然工作責任心較強,但觀念陳舊,缺乏創新性和開拓性。而一些素質較高的年輕人,不愿從事黨務工作,致使黨務工作者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人員年齡偏大,青黃不接、隊伍后繼乏人的現象比較突出。此外,新上崗的黨務工作者大部分都兼任了其他業務崗位,黨務工作經驗和業務水平還有欠缺,還需要在學習和實踐中進一步提高。
加強改制企業黨建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明確黨組織發揮作用的途徑和方式。要重點突出黨組織在改制后施工企業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地位,必須參與重大事項的決策,包括企業的經營方針、發展規劃、年度計劃、重大投資項目、干部的選拔任免和修改管理制度等各項決策,并將參與重大事項決策的主要內容在文件進行明確界定。在大的目標和方向上把關定向,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才能增強參與決策的有效性。
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要切合企業實際。一是根據企業規模、黨員人數和工作需要,設置完善相關黨務機構,職工人數在200人(含)以上的要設立獨立的黨群工作部門,配備專職黨務工作干部;專業分公司、規模較大或者意義重大的工程項目要配備專職黨組織書記,書記可兼任其他行政副職職務。二是明確黨政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黨務政工人員的待遇應與同級的管理人員同等對待,根據企業規模和人數,明確設立黨務機構,若黨政一身兼的,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要配備專職副書記。三是要保障黨組織活動經費,從企業管理費中列支。四是嚴格對黨務工作者的考核,制定考核標準,注重運用考核結果,形成能上能下的制度。五是大力實施“黨員人才工程”,把黨員培養成優秀人才,把優秀人才培養成黨員,把優秀黨員培養成企業管理和技術骨干,對政治上進步,業務上突出,作風正派,清正廉潔,有開拓創新精神又勇于擔當的青年干部逐步培養成企業發展需要的黨群工作者,以優化黨群整體結構和彌補黨群隊伍的嚴重匱乏。六是提高黨務工作者的業務素質。對黨務干部實行雙重培訓,在大力提高業務素質的同時,有計劃地安排其學經濟、學管理、學技術,使之逐步成為經濟工作的內行,培養“復合型”干部。
加強黨組織自身建設。改制后,在黨組織建設方面,要堅持做到“四個同步”與“四個不變”。“四個同步”是在企業新體制的創建過程中,要對企業的黨建工作同步考慮,同步安排,同步調整、同步到位。即:在籌建新的領導體系的同時籌建新的黨組織,醞釀選舉產生董事會、監事會人選的同時醞釀配備黨務干部,建立新的管理機構的同時建立黨的工作機構,籌劃生產經營目標的同時考慮黨建工作目標,確保黨建工作不因改革而削弱,不因轉制而脫節,不因企業快速發展而滯后?!八膫€不變”是指企業改制后,黨組織的地位不變,黨組織的基本任務不變,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不變,黨員領導干部的標準不變。
提升黨建工作創新水平。以創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為目標,創新發展黨建工作,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黨建工作方式方法。一是創新思路,由被動向主動轉變。思考黨建工作如何促進企業轉型發展,如何把提高經濟效益、滿足職工群眾根本利益,作為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二是利用信息網絡等新技術、新手段、新載體開展工作,提高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不斷激發黨建工作的生機與活力。三是加強宣傳,樹立典型,以點帶面,促進企業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
面對國有施工企業改制后帶來的一系列深刻變化,我們需要不斷探索,正確界定黨組織在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同現代企業制度結合起來,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決黨建工作所面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走出一條適合形勢需要的好路子。
(作者單位:北京城建道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陳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