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珂
摘 要: 動畫產業是未來世界最具吸引力的一個產業,中國的動畫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很多問題,為了加快我國動畫產業的發展必須盡快尋找解決現存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 動畫 題材 動畫產業
一、創造中國動畫產業是時代的需要
動畫創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時間,由早期的二維動畫發展到今天的三維動畫,從以兒童為主要觀眾群體到今天的老少皆宜,動畫日漸成為全球娛樂文化主流之一。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各國商家都把動畫產業當作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英國的動漫業已成為該國第一大產業,美國的網絡游戲業已經連續多年超過好萊塢電影業,成為全美最大的娛樂產業。動漫產業是日本的第二大支柱產業,動漫產品的出口值遠遠高于鋼鐵出口值。2011-2015年,動畫作為泛娛樂的核心產業總產值由1888億元增加至4229億元,復合增長率達22.34%,處于長線上升情勢之中。細分領域中,游戲產業規模最大,2015年實現產值1407億元;提升幅度較快,五年復合增速高達33.3%;其占總產業規模的比例逐年提高,從2011年的24%提高到2015年的33%,游戲商業變現能力持續迅猛。動漫和衍生品產業保持并行增長軌跡,但是衍生品在產值和增速方面都相對領先,2015年二者共獲得1132億元產值。由此可以看出在當今幾大經濟強國中,動畫產業作為娛樂業的一個組成已經成為不可小視的力量。
我國是亞洲最早開始動畫制作的國家同時也是最大的動畫消費市場,然而,我國的動漫產業卻舉步維艱,不但產品數量難以滿足國內的需求,制作水平也很難與美國、日本等動畫大國相抗衡。據統計,目前國內有2000家省市電視臺,其中動畫專業頻道僅有4個、少兒頻道有25個、少兒欄目有289個、動畫欄目200個,年需求達到26萬分鐘以上,國產量僅有2萬分鐘。面對這樣一個龐大的供需不平衡的中國動漫市場,美、日、韓等國紛紛以各種形式搶占市場,每年美國以迪士尼為代表的動畫電影在中國市場上都取得不俗的票房,2016年《瘋狂動物城》最終以10.37億票房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第一個突破10億的動畫片。以《名偵探柯南》、《你的名字》等為代表的日本聯播動畫、動畫電影早已占領了中國的動畫市場,韓國的網絡游戲早已登陸中國市場,占據中國游戲行業的半壁江山。這些都對中國的動畫產業形成巨大沖擊。
隨著各動畫大國的登陸,在經濟上我們蒙受巨大損失的同時正在失去下一代。動畫作為一種文化輸出的媒介,已經凸顯其巨大的能量。目前,日、美的動漫產品充斥我國市場,大肆宣傳西方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對于我們的下一代在精神上造成的負面影響非常嚴重。面對這樣的現實,創造中國民族動畫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二、中國動畫產業存在的問題
早在1921年中國的動畫始祖萬氏兄弟就開始嘗試動畫創作,時至今日已經有90多年的歷史,在這90多年里中國的動畫以緩慢的速度發展,存在諸多問題。
首先,動畫題材單一,多數動畫題材來自于中國古典小說與神話傳說。動畫取材于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本無可厚非,但對于觀眾本已經非常熟悉的題材,在動畫的創意與制作當中,就要給觀眾以新的感受,不能只是把原有的人物、情節以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1999年中央電視臺動畫部制作了根據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改編的動畫版《西游記》,但仔細觀看過這部52集的動畫巨制可以發現,這僅僅是把當年86版的《西游記》中人物簡單的動畫替換而已,這種簡單的動畫制作怎么能夠滿足現代觀眾的需求呢?同樣蘊涵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花木蘭》經過迪士尼的改編,一經播放好評如潮,與國內制作的動畫片形成鮮明對比,就是最好的例證。
其次,人才缺乏,創作團隊結構不合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國的動畫教育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在人才培養上卻還是很難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
目前動畫專業教育主要由美術類專業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的美術類院系完成。動畫專業是一個綜合專業,除了專門的動畫制作外還需要相應的導演、剪輯、特效等不同的專業配合,美術類專業院校或普通本科院校根本沒有相關的專業,這使得很多動畫專業最終淪為動畫制作。目前國內具備這樣完整師資的藝術院校寥寥無幾,無法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
縱觀現在的動漫從業者,大多是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他們的人生閱歷有限,沒有經歷過歷史文化的熏陶,雖然他們有獨特的創意,繪畫技巧也在日益提高,但對于表現一些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尚待經驗的積累。在這些從業者中,多數從事的是制作,創意人才缺口尤為嚴重。教育、師資、人才的缺口,已經成為制約中國動漫發展的重要因素,也制約了我國動畫產業的發展。
再次,中國動畫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日韓動漫之所以發展迅速,特別是日本,是因為他們將動畫當成一個產業發展,而中國動畫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產業鏈。動畫制作的成本高,人員技術要求高,收益少,所以中國有能力制作動畫的公司就幾家,由于制作要求高,因此中國動畫市場存在壟斷,一個壟斷的市場是沒有任何競爭力可言的,而沒有競爭就不可能有進步,正因為如此,許多國內動畫大都存在偷工減料的地方,例如具有明顯民族特色的水墨動畫,由于成本問題在今天的中國動畫市場已經無法看到了。同時動畫的周邊產品開發嚴重滯后,周邊產品種類單一,制作粗糙,無法產生新的經濟增長點,使得動畫的盈利僅僅依靠動畫本身。
三、中國動畫產業的發展途徑
目前,動漫正處于產業化轉型的關鍵時期。我國的動漫及其周邊產品的產值近千億元,被稱為21世紀最具活力的朝陽產業。
首先,國家在政策上的大力扶持,使國產動畫進入黃金發展期。因國內動漫市場有著巨大的潛力,國外動漫企業和國內資本市場都表現出了極大的期望和熱情。面對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國際動漫大國蠶食國內動漫市場的局面,政府從發展文化產業、倡導優秀文化的戰略高度出發,積極扶持培育民族動漫產業,把“中華牌、產業化、國際性”作為發展我國動漫產業的基本策略,截止到2011年,國家已經分三批建設了17個國家級動漫產業基地,在推進我國動漫產業的戰略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早在2006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轉發了由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信息產業部、商務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等10部委《關于推動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并建立了扶持動漫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積極扶持和推動動漫產業和原創動漫的發展。
來自官方的各種政策扶植為動漫產業帶來了無限希望,2004年,當時的廣電總局要求全國各電視臺國產和進口動畫片的播出比例不得低于6:4,從2006年9月1日起,這一比例又被提高到7:3,同時在每天17時至20時的“黃金時段”禁播境外動畫片。與此同時,從2005年起每季度被廣電總局推薦的國產優秀動畫片,將可以在各級少兒頻道、動畫頻道和全國電視臺各頻道優先安排播出。
其次,要在動畫題材上創新,在制作上保證品質。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動畫作為一種文化傳播的有力工具,對于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動畫有自身的藝術特點,不能像影視劇那樣照本宣科,如果那樣就必然失去動畫的活力,進而失去觀眾。所謂“利用傳統文化”,絕不是一種“復古”的思潮,不是一種狹隘的、片面化的對傳統文化的抄襲,而是通過思考,進行再創造。取其精華,為我所用。對傳統故事“依樣畫葫蘆”,不敢越雷池一步,當然沒有新鮮感,也就沒人愛看;日美卻敢于將中國傳統故事花樣翻新,當然,人們就喜歡看。不要認為只有老的、傳統的才是特色,動畫的民族性應該是一個不斷演變的動態過程,應該在傳承中不斷創新,在借鑒中不斷創新。
仔細觀察這些年的動畫市場,國外動漫業利用中國的傳統文化資源,通過加工創造生產出富有想象力和生命力的作品,美國迪士尼公司改編的《花木蘭》即是如此。《花木蘭》人物造型設計張振益坦率地表示:“《花木蘭》被中國人拍很可能會照本宣科。”迪士尼的成功在于擅長講故事,同時在時間和制作費用上的高投入也保證了高品質的動畫電影的產出。1998年上映的《花木蘭》投資近1億美元,動畫片制作時間長達5年,其間不斷地豐滿故事和人物。與迪士尼相比2013年暑期檔上映的票房排名最高的國產動畫《賽爾號大電影3:戰神聯盟》制作成本不超過1500萬元,制作時間不超過2年。
再次,加快動畫人才的培養,優化動畫人才結構。目前中國動畫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動畫強國差距依然巨大,就專業院校的數量,日本僅東京地區就有動畫學校20多所。而多數中國的動畫專業人員來自培訓機構,經過專業學校學習并取得學歷的少之又少。動畫專業是一個高投入、專業化的學科,面對目前國內高校人才培養還在起步階段這樣的實際情況,應該大力扶植企業與高校聯合辦學,彌補高校培養人才的不足。另外,在培養動畫人才時應該注意人才結構的優化,目前國內動畫人才的結構就像一座金字塔,底部的加工型人才非常多,而處于金字塔頂層的原創人員如編劇、導演、制作卻極其缺乏。這些人才是未來中國動畫的中堅力量。
最后,加快中國動畫產業化的發展,大力發展動漫產業鏈。在日本,動漫已發展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在雜志上連載——選擇讀者反饋好的發行單行本——改編成動畫片——制作衍生產品(根據漫畫造型制造玩具、服裝、日常用品等)—開發游戲。動畫本身的播出市場;卡通圖書和音像制品市場;動漫形象的衍生作品,包括服裝、玩具、飲料、生活用品等,在不同的層面上創造經濟的增長點,逐漸擺脫依靠政府的補貼,依靠單一的播放市場的局面,建立起一個可以循環的動畫生態。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動畫產品消費國,在國家大力發展動畫產業的大環境下,加快動畫人才的培養與人才結構的優化,逐步完善動漫的產業化,中國必將成為動畫強國。
參考文獻:
[1]尹巖.動畫電影中的“中國學派”[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2]游偉,王霆鈞.長影美術片的發生與發展 [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2(3):22-27.
[3]魏文勇.日本的動畫特點[J].文教資料,2009(25):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