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玲
摘 要: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最新一輪的2017高中新課改更是對綜合學科以外的學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政治課作為文科“枯燥”學科之一,無疑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面對新的高考要求,思想政治課如何才能在接下來的學科競爭中“生存”?本文對高中思想政治課面臨的問題和原因進行探討,并提出相應解決措施謀求政治課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 思想政治課 困境 對策
從新中國成立起就開設了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而言,其是工具性與目的性的統一”[1],是維系社會生存,維護社會統治的重要途徑。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各類學校思想政治課的內容不斷豐富和深化,這體現了我國對該課程的重視。但在新一輪的高考改革下,政治學科即將在夾縫中生存。從2017年起,改革進一步深化,省教育廳發布了《四川省教育廳關于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2014—2020年)》(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我省2017年前將全面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實行“3+3”的方式,語文、數學、英語為3門必考科目,而剩下的3門科目在歷史、政治、地理、生物、化學、物理中由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和考試。
一、新課改下思想政治課遇到的問題
新課改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在培養方面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自由,在應試的考慮下適當迎合學生的興趣,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習壓力。相比其他學科而言,政治學科主要是德育方面的內容,知識多為灌注型,學生不易提起興趣。在這樣的情況下,新高考的“3+3”制度給了學生選擇的權利,可能讓很多學生不選政治學科。
二、當下思想思想課面臨困境的原因
1.缺乏高素質的思想政治課教師資源。
一些高校培養的中學政治課教師其知識能力是欠缺的,培養方向更傾向于理論知識的傳授,一些師范大學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是不系統的,缺乏連貫性。真正的實踐機會更是少之又少,到了課堂實際操作的時候手足無措。部分高校實習制度不完善,造成大學生實習期短且時間太靠后,很多專業知識早已遺忘。“思想政治學科教師的思想品德素質應包括思想素質、政治素質、道德素質三方面內容”[2]。因此,新一代的政治課教師的教師素養不夠,無法推動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的發展。相比之下,舊一代的政治課教師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但缺少新穎獨特的教學技巧。當然,社會對政治學科和政治老師也存在某種偏見。在多種原因的綜合作用下,優秀的思想政治課教師成長不易。
2.教材滯后,內容第一。
政治課教學最大的特征是時政性、及時性。政治教材的出版從一開始就滯后于現實的發展,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中學生正處于好奇心、求知欲極強的年齡段,政治課教材的滯后與現實的發展聯系不緊密,使得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的抽象是政治課面臨難題的一個原因。政治課的知識多是總結性知識,比如哲學中經常考的赫拉克利特的一個觀點“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學生只能分辨唯物、唯心的區別,對于這句話的時代背景和哲學家本身超脫常人的思考是完全不知的。而且內容多且復雜,滿目的文字敘述讓一些學生“頭暈眼花”。
3.新媒體時代網絡教育的“越軌”。
隨著時代發展和科技創新,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逐漸多元化,正如羅布·里德認為:“在一個無限選擇的時代,統治一切的不是內容,而是尋找內容的方式。”[3]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各種社交網絡平臺的出現,不斷更新的社交軟件,使得中學生獲取資源和信息的效率不斷提高。網絡發展呼喚積極正面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規范,如今的網絡虛擬世界缺乏實質有效的監控,學生從網絡上習得的內容有很大一部分是消極的、落后的思想。中學生正處于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網絡上紛繁復雜的各種信息容易使他們的認識“越軌”,偏離正確的道路。因此,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工作變得困難,學生的思想認識難以回歸正途。
4.缺乏重視。
思想政治課從內部改變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價值觀念、道德情操等內在修養,使之轉化為外在的行為方式。因此,部分學生認為學習只是為了高考,在這樣的基礎上,一些學生選擇政治課的欲望不高。在政治學科的建設方面,相比其他學科而言,投入比較少。
三、應對思想政治課困境的對策
1.培養全面發展的中學政治教師,積極應對挑戰。
教師不僅需要專業知識技能,還需要各種能力,如課堂設計能力、科研能力、教學能力、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等綜合能力。政治課教師除了具備這些能力外,政治課的時效性要求政治課教師必須具備與時俱進的能力,要能時刻緊跟時事發展新動態,給學生普及各種時事要聞并且有獨特深刻的分析,及時準確地給學生傳遞感興趣的知識信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在教師資源的輸送方面,各大高校應不斷調整師范生的培養計劃,完善師范生實習機制,給予更多的鍛煉機會,并且建立一些獎勵機制,鼓勵師范生不斷參加各種教學實踐活動。入職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技巧,給予學生美的享受。
2.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高中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提不起興趣,甚至認為政治課是枯燥無味的代名詞,一些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導致課堂學習效率低下。要提高政治課的教學效率,政治課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注意語言藝術。教學是一門藝術,語言也是。幽默詼諧的語言可以讓課堂氣氛活躍,使得死板的知識便于學生接受。其次,創設情境學習新知識。通過學生自主表演小品、情景劇等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再次,可以引進微格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知識傳授者,發揮學習自主性。最后,可以建立激勵機制,讓學生自主討論獲取新知識。老師給予學生適當的討論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索討論,最后教師點評補充并給予表現好的學生獎勵,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肯定并不斷鍛煉學習能力。
3.將網絡科技與課堂相結合。
國家應不斷加強網絡監控,加強網絡環境的凈化,為中學生提供一個安全、積極的網絡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對象是中學生,網絡的主要群體是青年人,讓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讓枯燥的內容更貼近他們,更容易讓他們接受,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只有與科技創新正確結合才能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前發展”[4],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上的熱點新聞,在分享新聞的過程中給學生傳遞知識,以輕松有趣的學習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4.加強對思想政治學科的建設。
國家可以從政治高度加強對思政學科的建設,不斷培養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彰顯思想政治學科的重要性,改變人們固有的傳統觀念。學校應對政治學科給予重視,改變“重理輕文”的思維定式,給學生分析各種就業狀況,各大熱門專業學習都以思想政治教育學習為基礎,都與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內容密切相關,鼓勵學生選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提高學生選擇政治課的比例。
5.科學分析學科內容的作用,凸顯其實用價值。
教師在剛開始講授課程初期,就給學生呈現高中政治的不同板塊,包括經濟、政治、哲學、文化等知識。這些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可以利用學科知識分析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使日常生活更豐富。
當今時代教育事業的發展日新月異。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課想要走出困境,就必須時刻把握國家高考改革動態,不斷把握高考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培養核心素質的要求。在新高考改革下,教師應該不斷反思、調整自己,積極應對挑戰,促進思想政治學科長遠發展,彰顯學科價值。
參考文獻:
[1]田鵬穎.趙美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
[2]劉強.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新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克里斯·安德森.長尾理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4]王創峰.思想政治工作創新要堅持與科技創新相結合[J].決策探索(下半月),2008(08):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