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軍


【摘要】 目的:探討早期實施呼吸支持策略在救治急性中毒危重患者轉運中的臨床應用。方法:收集本急救中心2007年1月-2016年10月進行搶救轉運的急性中毒并且伴有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重患者共15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觀察患者的治療模式選擇,血液pH值,PaO2,PaCO2,SpO2的數值等情況。結果:15例入組患者中,有機磷農藥中毒9例,占60.00%;鎮靜催眠藥中毒3例,占20.00%;鼠藥中毒2例,占13.33%;氯氮平中毒1例,占6.67%;其中1例因為入院治療后出現3個器官的同時衰竭,搶救無效而死亡,中毒的原因為服用鼠藥。15例入組患者中,SIMV+PSV+PEEP模式10例,BiPAP+PSV+PEEP模式3例,CPAP+PSV模式2例,所有患者上機時間1~12 min,平均(22.67±7.13)min,15例患者全部根據病情給予了氧療、機械通氣和氣管插管操作,其中4例進入醫院ICU 72 h后進行了氣管切開和機械通氣操作,3例進入醫院ICU后在全身癥狀支持的基礎上進行了腹膜透析的操作,9例進入醫院ICU先后出現了多器官功能障礙以及肺部感染癥狀,14例通過機械通氣治療并且治愈的患者在進行通氣前和進入醫院ICU前的血氣檢測結果表明:pH值、PaO2、PaCO2、SpO2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急性中毒并發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重患者,在早期實施呼吸支持策略,能夠在轉運過程中迅速改善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減少呼吸衰竭發生率,提高搶救成功率。
【關鍵詞】 呼吸支持; 急性中毒; 呼吸衰竭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arly Implementation of Respiratory Support Strategy in the Treatment of Critical Acute Poisoning/ZHOU Jian-ju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1):041-044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arly implementation of respiratory support strateg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ritical acute poisoning.Method:The clinical data of 15 patients with acute poisoning and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who were rescued and transported from January 2007 to October 2016 in our emergency center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we observed the treatment mode choice of the patients,blood pH,PaO2,PaCO2,SpO2 values and so on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Result:Among 15 patients,9 cases(60.00%) wer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3 cases(20.00%) were sedative hypnotics poisoning,2 cases(13.33%) were poisoned by rat poisoning,1 case(6.67%) was Clozapine intoxication.One patient died because of the failure of three organs at the same time after hospitalization,the reason for the poisoning was rodenticide.15 patients,
1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SIMV+PSV+PEEP,3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BiPAP+PSV+PEEP and 2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PAP+PSV.All patients were on the machine for 1-12 min,the average was (22.67±7.13)min.
15 patients were treated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four patients underwent tracheotomy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fter 72 hours of ICU admission to the hospital.Three patients entered the hospital ICU and underwent peritoneal support on the basis of systemic symptoms after oxygen therapy,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tracheal intubation.Dialysis operation,nine patients into the hospital ICU had appeared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and pulmonary infection symptoms,14 patients treated b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cured patients before ventilation and before entering the hospital ICU blood gas examination results showed:pH,PaO2,PaO2,and SpO2 were all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Conclusion: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the early implementation of respiratory support strategies,in the process of transport can rapidly improve the patients vital signs,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Key words】 Respiratory support; Acute poisoning; Respiratory failure
First-authors address:Shanghai Chongming District Medical Emergency Center,Shanghai 20215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1.012
急性中毒在醫院的急診和急救過程中,是很常見的臨床急危癥[1],這種疾病一般具有發病急、病情進展迅速、一般預后比較差等特點,如果對患者的搶救不及時,則患者的死亡率非常高[2],而急性呼吸衰竭在急救過程中又是最常見的主要死亡原因[3]。在對急性中毒伴有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早期搶救,尤其是120隨車醫生對患者搶救過程中,如何進行有效的呼吸支持,挽救患者的生命并且提高搶救成功率,成為急診臨床救治中的關鍵技術之一[4]。本急救中心2007年1月-2016年10月采用早期實施呼吸支持策略對急性中毒并且伴有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重患者15例進行搶救,取得了不錯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急救中心2007年1月-2016年10月進行搶救的急性中毒并且伴有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重患者15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15例患者中,男5例(33.33%),女10例(66.67%),年齡18~65歲,平均(33.16±5.38)歲。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患者家屬均可以提供明確的毒藥服用史;(2)符合急性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即以多種原因所導致的嚴重的呼吸功能出現障礙,患者出現氧分壓降低,同時伴有或者不伴二氧化碳分壓增高,出現一系列生理紊亂的臨床綜合癥狀,血氣分析結果顯示:在靜息狀態下吸入空氣時,氧分壓小于8.0 kPa(60 mm Hg)同時二氧化碳分壓大于6.7 kPa(50 mm Hg)時,定義為Ⅱ型呼吸衰竭,如果只是單純的氧分壓小于8.0 kPa(60 mm Hg),定義為Ⅰ型呼吸衰竭[5]。排除標準:(1)患者或家屬拒絕提供具體的有毒藥物服用史;(2)患者或者家屬拒絕或者放棄進行搶救治療;(3)患者在院外已經出現呼吸循環驟停;(4)患者服用的藥物是百草枯[6]。
1.3 方法 隨車醫生接到患者后,根據患者病情立刻進入搶救過程,給予大量液體進行電解質補充和利尿,根據各患者的中毒藥物種類,分別給予解毒劑,另外進行常規支持治療、感染防治,對體內各重要臟器進行功能保護,維持患者體內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利用經皮氧分壓監測儀對血液pH值、PaO2、PaCO2、SpO2進行實時監測,針對患者急性呼吸衰竭癥狀,進行早期實施呼吸支持策略的搶救操作。
1.3.1 早期實施呼吸支持策略的實施方法 如果SpO2低于93%,則需要給予氧療;如果SpO2低于90%,且PaO2在50~60 mm Hg,或出現連續的下降趨勢,則要給予面罩吸氧或者面罩無創通氣呼吸支持操作;如果SpO2低于85%,PaO2低于60 mm Hg,伴或不伴PaCO2高于50 mm Hg,同時出現以下4個癥狀中的任意一項,則應立刻進行氣管插管或其他有創的通氣治療[6]:(1)出現意識障礙;(2)出現休克癥狀;(3)呼吸肌出現疲勞,呼吸出現淺快的樣子,頻率高于40次/min,或者呼吸淺慢,頻率低于10次/min。通氣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1)同步間歇指令+壓力支持通氣+呼氣末正壓(SIMV+PSV+PEEP);(2)雙相氣道正壓通氣+壓力支持通氣(BiPAP+PSV+PEEP);(3)持續氣道正壓+壓力支持通氣(CPAP+PSV)[7]。
1.3.2 在人工機械通氣操作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和撤通氣的標準 通氣模式和具體的參數指標設定需要醫師根據患者自身的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如果患者在通氣過程中出現煩躁的表現或者與通氣機械相對抗的情形,則需要給予一些鎮靜藥物,如丙泊酚、安定等,在必要時給予患者一定的肌肉松弛藥物;如果患者的病情在呼吸支持情況下也未出現明顯改善,則需要根據患者情況進行氣管切開的操作進行機械通氣,這樣一方面有利于痰液引流,另外也能減少鎮靜和肌松類藥物的使用量[8]。
1.4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觀察治愈患者通氣前和進入醫院ICU前血液pH值、PaO2、PaCO2、SpO2值,記錄所有患者的上機時間,并對患者預后情況進行記錄。
1.5 統計學處理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7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15例入組患者中,有機磷農藥中毒9例,占60.00%;鎮靜催眠藥中毒3例,占20.00%;鼠藥中毒2例,占13.33%;氯氮平中毒的1例,占6.67%;其中1例患者因為入院治療后出現3個器官的同時衰竭,搶救無效而死亡,中毒的原因為服用鼠藥。
2.2 呼吸支持模式、上機時間和轉歸 15例入組患者中,SIMV+PSV+PEEP模式10例,BiPAP+PSV+PEEP模式3例,CPAP+PSV模式2例,所有患者的平均上機時間為(22.67±7.13)min,見表1。
2.3 預后及并發癥情況 15例患者全部根據病情給予氧療、機械通氣和氣管插管操作,其中4例在進入醫院ICU 72 h后進行氣管切開和機械通氣操作,3例進入醫院ICU后在全身癥狀支持的基礎上進行了腹膜透析的操作,9例進入醫院ICU先后出現了多器官功能障礙及肺部感染癥狀。
2.4 治愈患者在進行通氣前和進入醫院ICU前的血氣檢測結果 14例通過機械通氣治療并且治愈的患者在進行通氣前和進入醫院ICU前的血氣檢測結果表明:pH值、PaO2、PaCO2、SpO2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且指標均出現了明顯改善,見表2。
3 討論
有研究表明,在急性中毒的過程中出現急性呼吸衰竭,多源自于人體所攝入的有毒物質對神經中樞所產生的呼吸抑制,或者藥物對周圍呼吸肌肉群的麻痹作用所導致,這也成為了急性中毒的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9]。在急性中毒過程中所引發的呼吸衰竭,因攝入藥物不同而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10],常見的鎮靜安眠藥攝入過量,是直接對人體的呼吸中樞進行抑制而導致中樞性的呼吸衰竭;在心肌產生毒性的藥物可以對人體的血液循環功能造成嚴重的抑制,從而使氧氣的輸送產生障礙而導致呼吸衰竭[11];某些藥物在攝入人體的早期并不對呼吸功能造成抑制,但是隨著病情的進展會導致產生嚴重的呼吸抑制作用;還有些藥物在攝入人體后,各類氧合指標并不會出現大幅度的降低,但是可以由多種的藥理作用產生導致呼吸肌群的過度疲勞和做功增加,導致人體內的氧債上升,最終形成了不可逆的呼吸衰竭[12];另外不同原因所導致的休克也是在急性中毒過程中因為急性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呼吸支持指針對多種原因所導致的呼吸功能不全或者呼吸衰竭所采用的治療方法[13],常用的方法有氧療、人工氣道和機械通氣等,但是從臨床治療過程分析,如果中毒的患者已經出現呼吸衰竭或者呼吸已經出現停止時再利用呼吸支持技術,則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14],那么選擇合理的治療時間和治療方法,提高中毒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就成了對急性中毒并發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有效救治的關鍵[15]。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對中毒患者進行全身綜合性治療的同時,應該加強對危重患者的癥狀監護,盡早發現潛在的有生命威脅的因素,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呼吸衰竭癥狀要進行及早地評估和檢測,并且根據病情需要給予氧療以及機械通氣等措施,特別是在早期就實施呼吸支持策略,成為了搶救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16]。強調在早期給予中毒患者合理的呼吸支持可以對患者的氧氣供應和呼吸肌疲勞進行有效的改善,特別有利于糾正呼吸衰竭,可以大幅度降低該類患者的死亡率[17]。對出現中毒后還有合并休克或者心律失常等并發癥的患者,更應該加強評估,對循環和呼吸系統進行支持和有效管理,如果此類患者出現急性呼吸衰竭趨勢,要在早期緊急實施氣管插管和利用呼吸肌進行輔助通氣,只有在確保呼吸穩定的基礎上,才能加強循環的支持,待患者生命體征恢復平穩,并且意識清醒后才可考慮逐漸將呼吸肌撤掉[18]。本研究結果表明,15例患者平均上機時間僅為(22.67±7.13)min,但是pH值、PaO2、PaCO2、SpO2的數值均出現了良性的變化,與通氣前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些數值的改善預示著患者身體狀況的改善,為在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救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和機會,盡管每個項目所改變的幅度均不太大,但是從最終患者全部治愈的結果來看,這種變化是具有意義的。
本研究中,急性有機磷中毒患者占大部分比例,這個結果比較符合我國的國情。急性有機磷農藥可以導致呼吸肌麻痹性周圍型呼吸衰竭,其治療原則仍然以有效機械通氣為主[19-20],只有將呼吸功能穩定后,才能給針對性解毒劑的使用贏得充足的時間。針對該種類的藥物中毒,在中毒早期聯合使用大量阿托品類藥物和膽堿能復能劑,仍然是當前扭轉呼吸肌麻痹和中樞性呼吸衰竭的關鍵措施,此類患者所攝入毒物的種類、劑量、攝入方式和中毒之后的搶救水平,都是決定患者是否發生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提示在實際工作中,醫務工作者需要特別注意養樂果和樂果等藥物在中毒患者的救治已經處于相對平穩的階段可能發生中間綜合征。本研究的結果還提示,服用鎮靜安眠藥中毒的重癥患者,會出現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抑制,必須通過嚴格的生命體征檢測對其情況進行掌握,一旦患者的氧合指標出現下降,就要立刻給予呼吸支持策略,在保證呼吸和循環都基本穩定的基礎上,可以利用留置的胃管連續的洗胃和透析,再利用拮抗劑和補液等方法對毒物進行清除。
在本研究中未將百草枯中毒患者列為研究對象,主要原因:百草枯藥物中毒后的處理方法,一般不主張進行氧療,否則體內自由基的過氧化會加重肺部的損傷,只有在極端狀態上,如PaO2低于40 mm Hg或發生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時,才可考慮對患者進行分壓高于21%氧氣輸入或者進行機械通氣治療,在中毒早期實施呼吸支持策略是否適用于此類患者尚有爭論。
綜上所述,急性中毒并發急性呼吸衰竭危重患者,在早期實施呼吸支持策略,能夠在轉運過程中迅速改善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減少呼吸衰竭發生率,提高搶救成功率。
參考文獻
[1]張義強,李永生,王平,等.早期呼吸支持救治急性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29):5688-5691,5698.
[2]吳娟顏,薛萍,周翠萍.機械通氣聯合血液灌流搶救重度有機磷中毒的護理體會[J].東南國防醫藥,2016,18(4):422-423,433.
[3]胡珊薇.小兒急性中毒的急救與護理方法[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27(2):460.
[4]黃小春,張源龍.氯磺酸中毒126例分析[J].浙江預防醫學,2016,28(2):192-193.
[5]安媛,王娟,鄧陽彬,等.285例急性中毒患兒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27(1):73-75.
[6]史賢紅,劉秀杰.急性食物中毒的急救治療方案與臨床經驗探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21):175-176.
[7]劉虹,劉麗波,董麗.冶金工業一氧化碳急性中毒的急救與護理[J].工業衛生與職業病,2015,42(1):79-80.
[8]何春雷,胡穎穎,吳秀靜,等.老年急性中毒患者的搶救與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19):1804-1806.
[9]李偉東.呼吸機聯合不同劑量阿托品與氯解磷定治療重度有機磷農藥中毒療效的比較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5,20(10):1853-1855.
[10]蔡志豪.急診早期急性重癥有機磷農藥中毒致呼吸衰竭應用呼吸機治療的效果觀察[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6,30(1):54-55.
[11]焦清海,王健,張雪梅,等.早期持續血液凈化對有機磷中毒患者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8及白細胞介素18水平影響[J].臨床誤診誤治,2016,29(8):94-97.
[12]楊勇,楊金連,謝智慧.高壓氧干預對急性有機磷中毒大鼠腦組織中缺氧誘導因子-1α 表達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5,37(5):332-335.
[13]史文佩,張斐斐,陳立章,等.烏司他丁、氨溴索肺灌洗對百草枯致兔肺損傷的療效觀察[J].環境與職業醫學,2016,33(12):1152-1156.
[14]王艷莉,郭寶福,祝白春,等.2011-2015年南京市食品中化學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監測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6,32(23):3225-3229.
[15]何敏,周浴,朱建勇,等.動脈血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對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預后的評估價值[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7,23(2):169-171.
[16]呂秀春,魏仲航,郝春艷,等.循證醫學理論對診斷急性中毒患者的臨床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6,20(11):1931-1932.
[17]周鼎星,全玉麗,王韋東,等.氣管插管后實施洗胃搶救重度急性口服中毒昏迷患者的療效[J].江蘇醫藥,2016,42(21):2408-2409.
[18]付晶,施陽.早期呼吸支持救治急性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6(11):80-82.
[19]董雪松,王蕊,孫大壯,等.2746例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學調查[J].臨床急診雜志,2016,17(3):211-213.
[20]于中鍇,孫寶泉,菅向東.急性有機磷中毒中間綜合征的診治進展[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15,33(3):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