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經偉
摘要: 利用1995-2014年的數據構建面板數據SUR模型,在地區差異的情況下測算對外開放度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研究表明,從對外開放度上來看,沿海地區遠高于邊境省份。其次,從貢獻率來看,邊境省份的貢獻率又遠高于沿海地區。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from 1995 to 2014, the SUR model of panel data is used to measure the contribution of openness to economic growth in the case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oastal areas are much higher than border provinces. And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border provinces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coastal areas.
關鍵詞: 面板數據;SUR模型;地區差異
Key words: panel data;SUR model;regional differences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3-0013-02
0 引言
經濟開放度是衡量一國經濟對外開放程度的綜合性指標,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社會化生產過程與國際社會再生產過程的聯系程度或對國際經濟的依賴程度。而當今世界是開放與合作的時代,世界各經濟體紛紛加入對外開放的潮流中,融入到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以此尋求經濟快速發展,而且各經濟體的具體情況千差萬別,選擇對外開放的路徑也各不相同。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早在工業革命時期就已經實行了對外開放政策,而中國在1978年才確立這一政策,從總體上看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在這次對外開放的潮流中是最大的受益者。從對外開放的模式上看,中國逐漸形成了沿海、東北亞、西北亞、西南等幾種開放模式,不同的對外開放模式分別帶動了不同地區的發展。地區差異、對外開放和經濟增長兩者之間到底有何種關聯?本文先測度不同區域對外開放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再從空間上分析不同開放模式之間的異同點。
1 文獻回顧
對外開放與經濟增長的研究最早是通過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刻畫的,馬歇爾在其《經濟學原理》一書中就提到國家經濟進步的原因屬于國際貿易的研究范疇,國際貿易是決定各國經濟進步的根源。新古典增長理論認為,一國對外開放促進經濟增長的渠道主要來源于貿易帶來的規模經濟效應、促進資本形成以及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等。以羅默為代表的新增長理論認為一國對外開放度的主要通過加快本國技術進步、提高要素生產率來促進經濟增長。
從實證方面,Harrison實證檢驗7個對外開放指標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結果表明不同指標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各不相同。Sinha分析了亞洲19個國家經濟增長率與開放度、投資增長率及人口增長率等指標的關系,結果表明對外開放度能夠促進經濟增長,而與人口增長率的關系不明顯。國內學者,蘭宜生學者是最早研究對外開放與經濟增長,分析了1985-1998年間我國各地區對外開放度與經濟增長的關系,認為對外開放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增長。包群等利用1978-2000年的時間序列數據,發現外貿依存度較好地刻畫了中國貿易開放度對經濟增長的作用, 但相對于要素投入的增加,貿易開放還不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影響因素。唐繼軍等運用動態建模方法建立了開放經濟下的增長模型,結果表明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對外開放度都能帶動經濟的發展。本文將東北、西北、西南這幾個省份納入分析的范疇,其次模型中納入其他對經濟增長影響的變量,測度出對外開放度對經濟增長的綜合影響。綜合考慮對外開放度經濟增長的影響,為我國不同開放度的地區經濟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2 指標選取及數據描述
盡管對外開放度測度的研究文獻很多,但是學術界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縱觀文獻可知大多數學者從以下三個方面測度,第一,貿易開放度等同于對外開放度,第二,對外開放度不僅包含貿易開放度還包括金融開放度,最后,還有學者認為對外開放度包含更為廣泛的的范圍。李翀認為度量一個國家的對外開放度程度,必須從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投資三個方面著手,其采用對外貿易依存度、對外金融比率及對外投資依存度三個指標,并通過賦值法測度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對外開放度。綜合文獻,本文采用李翀的研究方法構建對外開放度指標,選取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額和國際旅游外匯收入三個變量。現定義三個依存度:外貿依存度=進出口總額/GDP,外資依存度=實際利用外資額/GDP,國際旅游依存度=國際旅游外匯收入/GDP。對外開放度用公式(1)計算:
O=0.4×外貿依存度+0.3×外資依存度+0.3×國際旅游依存度(1)
固定資產投資和從業人數。由柯布道格拉斯函數可知經濟發展的主要要素有資本和勞動力。Y=AKаLβ,其中Y為產出,K為資本存量,L為勞動力,A為全要素生產率,即技術進步。
教育經費投入。內生增長模型認為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內生淵源,在要素投入方面,教育帶來的人力資本質量正在替代勞動力數量簡單擴張的作用,教育經費投入對經濟發展具有促進作用,為此本文采用其作為經濟發展的變量,作為內生性的反映。
本文考慮的地區主要有東部沿海十省市,包含京、津、冀、魯、蘇、滬、浙、閩、粵、瓊。東北三省與西北新疆、西南云南共15個地區,數據區間為1995-2014年。現定義4個自變量的符號如下:K表示固定資產投資,L表示從業人員數,ED表示教育經費投入,O表示對外開放度。表1為相關指標的描述性統計,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和各省市統計年鑒。
3 計量模型與實證分析
3.1 面板數據SUR模型
本文所研究的經濟增長因各省市解釋變量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可以采用面板數據SUR模型。該模型具體形式為:Y=X?茁+U,i=1,2……N,t=1,2……T(2)
Xj在重復抽樣中是固定的,i=1,2…N,SUR模型的運用需時序個數大于截面個數。由于各省市之間存在異質性,經濟發展存在不協同性,為此可以構建15個省市的經濟發展方程,面板數據似不相關回歸模型如下:
LNYit=Ait+?琢itLNKit+?茁itLNLit+?姿itLENDit+?酌itO+?滋it(3)
i代表本文所研究的15個省市,t從1995年至2014年,時間跨度為19大于截面數,所以文章可以運用面板數據SUR模型。
3.2 數據單位根及協整檢驗
在進行模型分析之前,為了避免“偽回歸”,必須對數據進行單位根及協整檢驗,本文選取LLC檢驗、IPS檢驗、ADF-FISHER檢驗對變量檢驗,表明L、ED及O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平穩,而K在10%的水平下顯著。總之,可以判斷5個變量都在一階差分的狀況下平穩。其后,進行面板協整性檢驗,表明在不含時間效應的情況下,除了面板v統計量不顯著之外,其余四個統計量均在1%的水平下顯著,同時在含有時間效應的情況下,統計量均顯著,并且KAO檢驗無論是在含時間效應還是不含時間效應的情況下均顯著。綜上兩點可知五個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可以進行相關模型分析。
3.3 計量結果及分析
根據式(3),運用EVIEWS6.0軟件可以進行面板數據SUR模型的估計,通過軟件運行得到表1的估計結果。
由表1可知各個省份對外開度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各不相同,北京和上海的貢獻度只有0.02左右,是所研究的15個省市中最低的省份。北京和上海作為中國兩個直轄市,是國際化都市其經濟發展方式已經轉型,即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不是“三駕馬車”中的進出口,所以對外開放對經濟增長貢獻比較低。由于模型中考慮了邊境地區,通過表1可以發現沿邊5省區遼寧、吉林、黑龍江、云南及新疆對外開放度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均比沿海省份高,同時邊境省區之間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東北三省中黑龍江省的貢獻度就明顯低于其他兩個省份,而云南與新疆最高。從顯著性水平來看,大部地區的對外開放度在模型中都比較顯著,這也說明了在SUR模型中引入對外開放度變量是合理的。但是具體看各個省份值可知,通過顯著性檢驗的省份大多是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如遼寧、新疆、河北等省份,由此可以說明對外開放度在這些地區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此應該加強對外開放政策。而經濟比較發達的省區對外開度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不顯著,由此反映地區差異對外開放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同。
但是從空間上來看,對外開放度貢獻率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邊境地區。沿邊開放區,東北、西北和西南這三個地區對外開放度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高于東部沿海地區。而東部沿海地區的對外開放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都比較低,除海南和河北兩省以外。以上表明當前沿邊地區仍然是外向型經濟類型,進一步對外開放能夠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其次,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方式在轉型,經濟增長的內生性增強,進出口對經濟拉動在減弱;相反邊境地區恰好利用其各自地理區位有事發展邊境貿易,同時國家鼓勵邊境貿易,如西南的橋頭堡戰略,這些都拉動了邊境地區的經濟發展。總之,90年代以來存在一東部沿海地區在到各沿邊地區的梯度轉移效應,對外開放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區域間分布不同。
4 結論建議
從對外開放度上來看,沿海地區遠高于內陸邊境省份。其次,從對外開放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來看,邊境省份的貢獻率又遠高于沿海地區。第三,河北與海南雖然是東部沿海地區,但是其對外開放度很低,而對外開放的貢獻率比較高。最后,由空間分析知,對外開放度較高的東部沿海省份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低。而東北亞,西北亞和西南等邊境省份對外開放度低但其對經濟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高。中國沿海地區與沿邊地區對外開開放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出現明顯差異,表明東部沿海地區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減弱,經濟增長的內生性在增強,增長方式已經開始轉型,今后繼續加強教育投入,加強技術創新,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將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而就內陸沿邊省份來講,應該充分把握沿邊開放,多層次區域經濟合作的機會,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度,把握對外開放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的階段性特征,通過擴大國際貿易,直接投資和其它形式的國際經濟合作來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縮小與東部地區的差異。
參考文獻:
[1]馬歇爾.經濟學原理(朱志泰等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
[2]蘭宜生.對外開放度與地區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統計研究,2002(2):19-22.
[3]包群,許和連,賴明勇.貿易開放度與理論增長:理論與中國的實證研究[J].世界經濟,2003(2):10-19.
[4]李翀.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度量與比較[J].經濟研究,1998(1):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