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軍
2014年5月11日,山東省再生資源公司青島分公司發生一起重大擋土墻倒塌事故,造成18人死亡,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 523.37萬元。經事故調查組認定,這是一起因自然災害引發的重大責任事故。
2014年5月11日凌晨4時51分,位于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辛安街道松花江路30號的山東省再生資源公司青島分公司,發生一起重大擋土墻倒塌事故,造成18人死亡,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 523.37萬元。事故發生后,山東省政府批準成立了由省安監局牽頭,省監察廳、公安廳、總工會、住建廳、供銷社和青島市政府有關領導和人員參加的山東省再生資源公司青島分公司“5·11”重大倒塌事故調查組(以下簡稱事故調查組),開展事故調查工作。事故調查組聘請了水文、地質、規劃、建筑等方面的專家組成專家組,并邀請省檢察院派員參加了事故調查工作。事故調查組通過調查走訪,還原了事故發生時的情況。
事故經過
2014年5月10日20時至11日5時,山東省青島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位于黃島區辛安街道松花江路30號的青島分公司南側擋土墻,因暴雨積水導致土壤松動,在土、水壓力作用下,11日凌晨4時51分突然倒塌,倒塌體瞬間壓倒擠扁了廠區內靠近擋土墻的8間板房(26.4 m長),事故發生時板房內共有職工40人,其中21人被埋。5時09分和5時18分,黃島區120急救中心、開發區公安分局110報警服務臺分別接到報警;5時27分,公安、消防、急救等首批救援力量趕到現場;5時34分,首名受傷人員被送到醫院救治。這次事故共造成18人死亡,3人受傷。
事故原因
由水文、地質、建筑、規劃等方面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對倒塌現場土樣進行了采集分析,對倒塌擋土墻進行了結構檢測、驗算和質量分析,收集了氣象、水文、地質、建設、規劃、消防等方面的資料,對事故災難前后當地的降雨量、現場坡度、匯水形成及匯水量等因素進行了全面細致的分析、對比和論證,并對有關當事人進行詢問調查。分析了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并認定了事故性質是一起由自然災害引發的重大責任事故。
直接原因
倒塌的擋土墻是青島分公司租賃廠區與瑞智(青島)精密機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智公司”)廠區的界墻,東西走向。擋土墻南側臺地為瑞智公司規劃道路建設預留地,長約90 m,寬7.80 m。臺地西高東低,坡度約1.6%,靠近東端地面坡度明顯減緩,向東延伸的空閑場地堆積了大量塊石和棄土。臺地西側連接瑞智公司廠區一條南北硬化道路,寬10 m、長180 m、坡度4.55%(南高北低)。
2014年5月10日夜間至11日5時,青島市黃島區普降大到暴雨。根據水文監測資料,距離事故發生地最近的黃島區辛安自動遙測雨量站降水記錄,5月10日20時至11日5時,降水量為94.00 mm,其中5月11日凌晨3時至5時降水強度最大,降水量達38.50 mm。
在5月10日20時至5月11日5時的強降雨中,南鄰瑞智公司廠區內1萬7 000 m2匯水區域的部分雨水沿廠區硬化路面匯集至倒塌擋土墻南側臺地區域(該區域及以東以北地塊均為瑞智公司廠區預留用地)。臺地東部有大量土石塊堆積,阻礙了向東順暢排水,加之臺地地面雜草叢生、地面排水不暢等原因,大量雨水滯留下滲,使得擋土墻南側臺地區域的土體含水量趨于飽和,導致土體強度降低、重度增加,擋土墻主動土壓力增大。
2009年,瑞智公司于擋土墻南側增砌亂石擋土墻(長約60 m),并回填厚度約1.2~1.5 m的土,使擋土墻的主動土壓力增大,致使擋土墻可靠度降低,之后的較大降雨過程中擋土墻多次處于極限工作狀態,擋土墻的位移值在累積。
事故發生前2 h降水強度明顯增大,2 h內降水量達到38.50 mm。在較短時段內,匯水區域的部分雨水匯流至約180 m長的廠區硬化道路上,并沿4.55%的坡度由南向北匯集,流向擋土墻南側的臺地,短時間內該臺地大量積水,經測算,截至事故發生時刻,匯入擋土墻南側臺地的水量約490 m3,導致擋土墻后的靜水壓力急劇增加,填土較厚(約4.10 m)區域水土壓力最大,當超過擋土墻極限承載能力時,該部位墻體出現瞬間剪切破壞,導致擋土墻倒塌。
綜上所述,強降雨和大量積水造成擋土墻主動土壓力和擋土墻后的靜水壓力急劇增加,并超過擋土墻極限承載能力,導致擋土墻倒塌,壓倒靠近的簡易板房,是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
間接原因
板房建設位置不符合有關規定。該板房實際用于臨時居住,其建造位置南墻距離倒塌擋土墻0.65 m,不符合《城市用地豎向規劃規范》第5.0.3款第2項“高度大于2 m的擋土墻和護坡的上緣與建筑間水平距離不應小于3 m,其下緣與建筑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2 m”的規定。
防范事故再次發生
針對本次事故暴露出的問題,為認真吸取事故教訓,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監管責任,嚴防類似事故的發生,事故調查組提出了防范措施和建議。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守發展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始終把安全生產工作作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政治任務,作為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的重要職責,擺在各級黨委、政府工作首位。在招商引資、勞動用工、企業管理等方面嚴格標準、加強監管、落實責任,以更加嚴格的管理、更加科學的方法、更加有力的措施,徹底排查治理安全隱患,確保各項安全生產措施落實到位,確保本地區安全生產形勢穩定。
扎實做好汛期安全生產工作。認真組織開展汛期安全生產大檢查,重點檢查易受暴雨洪水和山體滑坡威脅的人員密集場所、工礦企業、學校等重點部位的防汛工作。對城鄉危舊房屋要進行改造加固;對受地質災害威脅不能確保安全的人員居住房屋,該搬遷的必須搬遷;加強對擋土墻、邊坡支護等同類工程的檢查,發現隱患立即整改。地下開采礦山、民爆、煙花爆竹等生產經營單位都要嚴格落實汛期保障安全生產的各項規定,確保安全度汛。
全面開展臨時性建筑專項治理。各地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訓,組織建設、規劃、城管、安監、消防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對轄區內人員密集場所、學校、工礦企業、建筑工地內各類臨時建筑,特別是對有人員居住的臨時性建筑進行全面排查,對未經審批,私搭亂建的,堅決予以清除;對經過審批,但存在安全隱患的,責令立即整改,不能保證安全的,停止使用。凡在擋土墻、邊坡支護等同類工程附近建設臨時或長期簡易房屋,一定要進行科學論證,在確保安全后方可建設。
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程和標準進行管理,進一步理順安全管理體系,明確安全管理職責,認真制定完善安全生產相關制度。要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建立安全生產檢查工作責任制,認真排查生產區和生活區的安全隱患,加大隱患整改治理力度。要進一步規范掛靠企業或分支機構設立程序,切實加強對掛靠企業和分支機構的管理,確保納入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做到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走過場。
嚴格落實政府部門安全監管職責。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要求,建立“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要強化屬地監管責任,建立健全相關配套措施,明確各級各部門的監管范圍和職責,合理配備監管力量,進一步增強基層安全生產監管執法能力。要根據各地區、各行業的實際情況,對不同類型的企業分級分類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切實做到無縫隙、全覆蓋,防止出現監管盲區。
編輯 韓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