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8日,由公安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等13部委聯合出臺的《關于規范和加強企業專職消防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給企業專職消防隊建設提出了政策措施,為企業建立消防專職隊伍指明了發展方向,也為企業消防安全提供了保障。
隨著2015年騰龍芳烴(漳州)有限公司“4·6”爆炸著火重大事故、“8·12”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2016年江蘇泰州靖江市德橋倉儲有限公司“4·22”火災事故等事故的接連發生,公眾和安全生產行業對消防隊伍專業化建設和企業落實消防安全責任的呼聲不斷加大。
2016年10月28日,公安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等13部委聯合出臺《關于規范和加強企業專職消防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當前,企業專職消防隊伍建設面臨哪些困境?《意見》的出臺,提出了哪些“藥方”?帶著這些疑問,本刊記者采訪了中石化武漢分公司消防大隊隊長郎軍和《意見》主筆人、公安部消防局社會消防工作指導處副處長司戈大校。
郎軍
企業重視不足 人員流失嚴重
據郎軍介紹,中石化武漢分公司消防大隊1976年建隊,各類人員145名,配備各類車輛25臺。中石化武漢分公司專職消防大隊承擔的職責主要包括滅火搶險救援、現場監護、內部消防安全檢查、人員培訓和消防“三同時”(即“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等。業務培訓包含兩大類,一類是內部培訓,參照公安消防訓練大綱進行培訓,還定期參加當地消防部門組織的業務集訓;另一類是外部培訓,中石化北京燕化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理論培訓,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進行實操培訓,培訓內容涵蓋指揮員、消防員等各個層面,基本能夠保證業務專業性和熟練性。
但是從企業對消防安全管理的定位來看,目前,企業對消防安全管理重視程度還有待加強。企業往往把消防職能劃分為后勤服務類,消防隊在企業只有檢查權沒有考核權,無法形成對企業內部各單位的約束力。另一方面,企業為了精簡機構,往往將消防部門設置在安全環保部門之下,受其指導,而事實上消防安全管理有其自身的體系和建設要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內部專業消防機構作用的發揮。
“企業消防應該不僅僅是承擔應急救援和檢查職責,同時還應該起到對企業內部消防安全管理作用。只有充分發揮專職消防隊的日常消防安全檢查作用,才能真正推動企業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規定,才能杜絕企業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可能造成的缺失。”郎軍說道。
談起企業專職隊建設存在的困境,郎軍指出,最突出的問題是人員流失嚴重,“特別是業務骨干留不住”。究其原因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消防員沒有成長通道,技術專業性單一;二是消防員素質參差不齊,文化水平普遍較低;三是消防員待遇低,看不到職業發展空間;四是企業對專職消防隊重視程度不夠。
對于13部委聯合頒布的《意見》,郎軍表示很欣喜,“國家把企業專職消防隊伍的建設納入頂層設計,我們作為企業專職消防隊伍的一員,深感鼓舞,感覺有了‘娘家人。希望集團公司結合中石化特點,在地方政府各部門支持下,讓《意見》落地生根,真正得到落實”。郎軍認為,若資金、政策保障不到位,就會導致《意見》難以落地,畢竟企業關注更多的是經濟效益。
司戈
厘清責任邊界 用市場機制引導
多因素導致企業消防隊伍機構萎縮
司戈介紹,新中國成立之前,一些大型企業就有專職消防隊,之后,尤其是計劃經濟體制時期,很多大型工礦企業有建立專職消防隊的要求。到1992年,全國各類企業專職消防隊達11萬余人,人員、裝備全面超過公安消防隊伍,處于鼎盛時期。
20世紀90年代中期后,市場競爭加劇,企業生存壓力加大,一些企業單純追求經濟效益,認為專職消防隊是“只投入、不產出”的包袱和累贅,重視不足,投入不夠。截至目前,全國共有企業專職消防隊員7萬人,除了石化、民航等行業系統外,其他領域專職消防隊伍規模、滅火救援戰斗力都處于下降趨勢。
“一些企業領導未厘清企業社會責任與政府公共服務責任的邊界,片面認為企業建立專職消防隊是‘企業辦社會,只強調企業是納稅人,理應享有政府提供的消防安全等公共服務,卻對易燃易爆等行業明顯高于全社會平均水平的火災風險視而不見,加之存在僥幸心理,認為發生火災的概率畢竟很小,更加不愿意建隊、養隊”,司戈談道。政府提供的普遍的公共消防服務對象是整個社會,企業則應當依照自身生產的特點和危險性,以社會安全發展平均線為基準,發揮企業專職消防隊調減火災風險的作用,劃清自身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政府公共服務的邊界。
司戈指出,目前有關企業專職消防隊伍建設發展的法律法規也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如《消防法》對建隊范圍“大型”“重要”“距離公安消防隊較遠”等界定過于原則、操作性不強,《消防法》對未依法建隊的企業也沒有相應罰則,導致企業違法零成本。
“另外,企業消防隊伍用工不規范,保障機制不健全,也在制約著企業消防隊建設”。司戈繼續說道,企業消防員從事高危險工作,卻未能享受特殊工種的崗位津貼、提前退休等待遇,收入明顯偏低,未將職業資格作為入職門檻,導致綜合素質整體偏低。很多企業違反《勞動合同法》,將專職消防隊員確定為勞務派遣用工,影響隊伍穩定。
聯合多部門解決難題
“企業建立專職消防隊不是我國特例,而是國際慣例,像德國的巴斯夫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化工企業,在全世界有30支專職消防隊,美國康菲石油公司等大型企業也都建有企業專職消防隊。”企業消防隊作用很大,不僅開展企業內部安全檢查、教育培訓、作業監護等工作,更重要的是,熟悉企業每個車間、每個崗位、每個裝置、每條管線,一旦發生物料泄漏、火災爆炸時,懂得第一時間處置和操作。“這也是我們公安消防隊所不能替代的。”司戈說道。
1987年,公安部聯合國家經委、勞動人事部、財政部4部門聯合制定《企業事業單位專職消防隊組織條例》,從人員和裝備配備標準、組織管理、人員工資福利和經費保障等方面,對企業事業單位專職消防隊進行了全面規定,促進了當時企業消防隊的蓬勃發展。“在30年后的今天,我們也應當運用市場思維,去推動建立一個適應市場經濟的企業消防隊伍,為此,公安部聯合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發改委等13部委,爭取多部門支持,為企業專職消防隊建設發展保駕護航。”司戈繼續說道。
對《意見》中亮點,司戈重點介紹了以下六點。
一是對應建立專職消防隊的企業范圍更加明確。《意見》明確,大型企業是指超過《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中型企業上限的企業;距離較遠是指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公安消防隊、政府專職消防隊接到出動指令后到達該企業的時間超過5 min。并且細化為核電廠、主要港口、民用機場、石油化工企業等八類企業,操作性更強。
二是經費保障。《意見》將企業專職消防隊伍建設經費納入安全生產費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扣除,對企業購置消防車免征車輛購置稅。企業專職消防隊員參加職業培訓和鑒定,可向當地人社部門申領補貼。
三是人員保障。《意見》提出,企業應當依法與專職消防隊員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符合《勞動合同法》有關規定的,應當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意見》指出,企業專職消防隊員不應采取勞務派遣用工。對此,司戈補充道:“近年來為了規避法律責任,很多企業消防隊都在使用勞務派遣形式。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只有符合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的崗位才可以使用勞務派遣。企業專職消防隊的工作性質是不符合這項要求的。”
《意見》明確,企業應當按照《勞動法》按勞分配、同工同酬的原則,結合專職消防隊員工作環境高溫、濃煙、有毒、噪聲、高空、地下的特點,參照本單位高危或特殊工種崗位,切實提高工資、津貼,落實相關待遇。
四是推動消防隊伍職業化。《意見》推行專職消防隊員持國家職業資格證上崗。“2016年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公示,列出準入類資格42項,其中有3項涉及消防職業資格,包括注冊消防工程師、消防員、消防設施操作員”,司戈補充說。《意見》明確提出將專職消防隊員的職業資格與其崗位任職條件、薪酬、合同續簽、職級調整晉升等掛鉤,“消防隊員職業發展的通道是會逐步暢通的。”司戈很有信心。
五是消防車輛優惠政策。《意見》明確提出,企業專職消防隊消防車執行滅火救援任務往返途中,收費公路、橋梁免收車輛通行費。
六是綜合運用激勵約束機制。《意見》會同安監部門,將建立專職消防隊作為符合安全生產標準的重要內容,納入高危行業企業準入前置條件。公安消防部門則對應建未建專職消防隊的企業進行行政處罰,將處罰信息通過工商部門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司戈補充道:“這涉及企業信用問題,直接影響企業在市場中的發展和立足。”
司戈還介紹,對企業來說,參保也是一筆很大的開支,按照風險厘定原則,《意見》鼓勵商業保險企業采取差別化保險費率,鼓勵其下調建立消防隊的企業參保費率。
“另外,我們說運用市場思維,還需要指出的一點是,《意見》中‘建立企業專職消防隊的范圍不僅僅指國有企業,而是包括所有符合條件的企業。”司戈強調。
編輯 秦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