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焱
摘要: 徐州市作為連接華北地區與長三角地區的重要物流樞紐,物流園區的建設問題顯得尤為重要。當前,徐州物流園區存在選址不合理、分布分散、規模小、創新力度不夠等問題。筆者通過多角度的分析,把創新和協同能力作為一級指標,產業、技術等方面的橫向協調、縱向聯合為二級指標,高新科技等為三級指標,創立一個全新的協同創新評估制度,以此作為考核標準,獲取該園區綜合能力的參數,并對其未來規劃提出一些建議。
Abstract: Xuzhou City is an important hub connecting the North China region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s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ogistics park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Xuzhou logistics park: unreasonable location, scattered distribution, small scale, lack of innovation and so on. Through the multi-angle analysis, the author regards the innovation and coordination ability as the first-level index, the horizontal coordination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the vertical joint as the secondary index, the hi-tech and so on as the three-level index, to create a new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is used as the assessment criteria, to get the parameters of the park's comprehensive capacity,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or its future planning.
關鍵詞: 物流園區;協同創新;評估
Key words: logistics park;collaborative innovation;evaluation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3-0073-02
0 引言
物流園區作為物流網絡中一個重要的結點,在整合物流資源、傳遞物流信息、提升物流效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組織、管理和協調作用,所以重視物流園區的協同創新的能力,對降低成本與提高服務水平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物流園區的協同創新的研究主要在模式和運行機制上,如謝泗薪(2014)綜合微觀、宏觀層面對區域物流系統協同演化與創新發展機理進行闡述;歐江濤(2015)根據我國的現狀,深入討論與分析了地區之間的不良競爭與強強聯合等諸多現實問題;如張長森(2015)從互聯網的角度出發,形成的物流產業群對聯合改進制度的影響。從現有的資料中得出國內專家對物流園區的聯合改進的探討偏向于地區與地區之間的聯合,而結合創新層面研究的較少,物流園區的協同能力與創新能力兩者綜合研究以及物流園區協同創新能力評價有待深入研究。
1 物流園區的協同創新發展概述
1.1 徐州市物流園區發展現狀分析
截止2014年底,徐州市的物流建設項目已投入數百億元,其中物流園區投入有45家,超過30億元。徐州市物流園區規劃以市區的整體規劃為核心,在交通位置相對優越的地方,建立大量的涵蓋面比較廣的園區以及涉及到機械、鋼材、藥等領域的專業程度比較高的園區,具體建設情況見表1。
1.2 徐州市物流園區發展問題
1.2.1 地理位置不符合整體規劃的格局
徐州近年來城市建設較為迅速,城內高速路及高架橋的建設使得原來的物流園區出現了布局與交通規劃不相協調的情況,例如七里溝蔬菜批發市場、汽配城等,使得徐州出現物流園區未與當地環境和諧的融合在一起,甚至出入園區十分擁擠、園內競爭環境與園外自然環境皆惡劣的不利局面。
1.2.2 物流企業分布較分散,規模小,服務單一,技術落后,創新度不夠
徐州目前的大部分物流企業(園區)大部分還是陳舊的分散經營的形式,導致對于客戶數量的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滿足,繼而很難達到規模效益的預期目標。除此,徐州市物流領域能提供的服務絕大多數還停留在基礎層面,如:運輸、倉儲、搬運。流通加工功能發展不夠,產業資源整合度不夠,機械化程度不高,信息技術較為落后,正處于向現代物流轉變的起步階段。
1.2.3 物流信息整合程度以及反饋程度不夠
徐州市尚未建立統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使各方的物流信息難以整合到一塊,導致供應商對物流企業缺乏信任,生產業務與物流業務嚴重分離,分揀、配送工作開展緩慢,以信息技術為支持、強調短時間、高準確性的現代物流業缺乏良好生長的外部環境。此外,物流信息反饋的不及時、缺乏主動性,也使得物流園區的工作效率大幅降低。
1.2.4 物流園區缺乏現代物流管理人才
雖然近年來,各在徐高校緊隨時代的步伐,大力發展了與物流相關專業,雖是為社會培養了一批物流方面的管理人才,但由于各物流園區缺乏主動性、協同高校培育人才的力度不夠以及地區經濟發展的原因,許多的人才外流到蘇南及其他較為發達的省市,這就導致了徐州市在這個領域緊缺人才的不利現狀。
2 徐州市物流園區的協同創新發展模式選擇
園區協同創新發展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協同,物流園區內部以及所處的經濟區域之間的協同發展,也就是在產業聚集的基礎之上,整合業務,協調區域經濟發展;二是創新,突出物流園區自身的創新發展,運用互聯網+平臺、大數據處理技術、工業4.0等技術革新與科技創新,帶動物流園區向科技型、信息型、智慧型、全面型的全面推進。
物流園區緊密聯系著供應商與客戶形成縱向一體化;物流園內部之間企業基于公用物流基礎設施、資源、信息平臺和金融平臺的業務整合,形成橫向一體化。橫、縱向一體化使園區協同前進。同時,園區的協同邁進與相關部門出臺的有利政策、措施息息相關,園區內部的企業以高校、技術、人才為依托。(圖1)
在物流園區的緊密協同發展下,其內部的創新需求,需要通過技術革新、產業革新和服務革新來改善自身技術、提升服務效率。技術革新主要是運用高新科技改善原先技術的落后與不足,達到物流園區智慧化;產業革新轉變傳統制造,實現智能生產;服務革新主要是指物流園區的服務模式除了基本服務,應該加大增值服務和新興業務(如:提供專業供應鏈解決方案)的比重。
3 物流園區的協同創新發展建議
3.1 重視物流園區的科學選址,減少“硬性”問題
首先,政府有關部門對園區科學選址的引導和監督起關鍵作用。物流園區的選址及構建應以綠色環保為前提,有3種及3種以上的交通運輸方式連接,且應涵蓋了相關的企、事業單位以及行政部門出臺的利于自身發展的規定,共同探討面向未來的規劃藍圖。
3.2 加強企業聯盟,確保流通環節的順暢
首先,要保證有足夠的貨物,沒有交易物何談經濟交易,何談園區發展,所以,應當加強供應商之間的聯盟,整合資源,把小而繁多的供應商整合成供應商聯合社,合作共贏。其次,當下的客戶不單追求質量是否過關,還關注產品流通環節是否通暢。追求高效率、迅捷、方便的物流服務理念不僅是個物流公司發展的目標,也影響著電子商戶的服務質量。故加強與快遞行業的溝通對話不僅能帶動物流公司間的良性競爭,提升自身服務質量,也能讓園區的物流供應及時方便高效。
3.3 加強園區間的交流,建立統一信息共享平臺
快捷配送是當今電商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伴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加強各物流園區的溝通對話,建立一個統一的信息共享載體就非常有必要了。建立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可以改變信息分散的現狀,減少中間環節及人力成本,做到實時共享產業信息、更新用工信息、整合物流資源、交流經營理念等。從而找到自身特點,進行自主研發,開辟特色發展之路。
3.4 加強物流園區與高校的合作,培養和引進徐州市物流人才
園區能夠聯合進步,實質還是要以創新型人才為基礎。因此,實現該產業與高校相關專業優秀畢業生的對接迫在眉睫。徐州市高校眾多,人才層出不窮。加強物流園區與高校之間的合作,可通過開展專項科學研究項目、培養管培生等多種方式,以此注入全新活力。同時與政府、企業合作,重視物流人才的獎懲、培養和引進,促進物流工程師的繼續教育和深入研究。讓現有從業人員抱著“活到老,學到老”的態度,加強學習。
參考文獻:
[1]劉貴容,耿元芳,孫璽.公共物流體系O2O運作模式的探討[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5(10):6-10.
[2]劉伯超.江蘇省物流園區優化政策措施研究[J].中國儲運,2014(12):122-124.
[3]劉芬.基于直覺模糊層次分析法的邯鄲市物流園區選址問題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3.
[4]車致華.江蘇省物流園區競爭力評價體系研究[D].大連交通大學,2013.
[5]張文彩.提高我國高新技術園區創新水平的系統思考[J].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3(06):32-35.
[6]謝泗薪,張文華.區域物流協同創新與演化機制探微[J].價格月刊,2014(01):44-48.
[7]歐江濤.區域物流園區競合策略的演化博弈分析與協同發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
[8]遠亞麗,張長森.基于網絡視角的物流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能力評價與提升策略[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5(04):29-33.
[9]謝泗薪,張文華.資源整合視角下的物流產業集群創新網絡運行機制[J].中國流通經濟,2014(03):49-53.
[10]王培林.平頂山市平西物流園區項目建設規劃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