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鶴
摘 要: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生產要素的價格上升,大量外資企業紛紛撤離至東南亞,原有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已不適合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所以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迫在眉睫。
關鍵詞:國際收支平衡表;服務貿易;經濟結構
一、國際收支平衡表“服務”含義
服務是加工服務,維護和維修服務,運輸,旅行,建設,保險和養老金服務,金融服務,知識產權使用費,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其他商業服務,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以及別處未提及的政府服務的總稱。服務的貸方記錄提供的服務即服務貿易的出口,借方記錄接受的服務即服務貿易的進口。
二、我國近20年 “服務”變化
(一)“服務”貿易整體分析
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中“服務”貿易的數額自1994年來整體呈下降趨勢,即近20年我國服務貿易大多為逆差,且呈逐年擴大趨勢。具體而言,從1998開始近18年的時間里我國的服務貿易一直為逆差。在21世紀初的時候逆差出現稍有好轉的現象,但是2003年逆差突然擴大,并且是以1219.95%的倍數急速衰退。2003年至今,我國服務貿易逆差持續增加,直至2015年我國服務貿易逆差已達1823.56億美元。并且服務逆差的擴長速率極快。自2002年以來,年擴長率基本高于50%,個別年限的增長率甚至超100%。
將服務貿易借貸雙方進行比較,可得08年之前,借貸雙方增長數額以及增長速率大致相等,但08年后,盡管兩者增長趨勢仍舊相似,但兩者間相對增長的差額卻在逐漸加大。
(二)“服務”貿易子項目分析
分析我國2015年國際收支平衡表可得, 2015年我國服務貿易出口主要為運輸和旅行兩類,占比約80%。而我國服務貿易進口主要為旅行。此外,加工服務和知識產權使用費在服務貿易進口和出口所占比例相差很大。我國加工服務出口占比服務出口總額的7.13%,但是加工服務進口只占服務進口的0.03%。而知識產權服務,在我國占比服務進口總額近4.70%,但相較之下只占服務出口0.38%。
三、基于事實分析
我國收支平衡表中的服務貿易項目在2003年增長超過10倍。其中運輸貿易項目從2002年的-78.917 增長到-103.264。這是因為在2003年我國全面爆發了非典,不僅使得我國居民的健康受到威脅,更是對我國的經濟增長帶來極其不利影響。一些潛在的國外游客由于擔憂自身身體健康受到威脅,放棄了原有的出行計劃,使得2003年來來華旅游人數急劇下降,我國從旅游服務賺取的資金從2002年的49.866減少到22.187,與旅游相關的餐飲業和娛樂業服務供給也相應減少。除此之外,非典對我國其他服務貿易的出口也產生了極其不利的影響,2003年我國有許多服務貿易被要求延緩出口,有許多廠商的貨物甚至禁止上岸。
2008年后我國的服務進出口都明顯的增加。這是因為2008年金融危機,給整個世界帶來了破壞性的打擊,但我國在政府的積極干預下,并未遭受巨大的影響,這也一定程度的為我國日后經濟快速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由上文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對外提供的服務貿易大多為勞動密集型的加工服務,而我國急缺科研人才來研發新產品、技術,來獲取大量知識產權。根據近年來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勞動力要素價格不斷攀升,截止2016年我國勞動力要素價格僅比美國便宜4%,所以近年大量外資企業外移,可以預見我國服務出口在未來幾年可能繼續惡化,進而導致服務貿易逆差繼續擴大。除此之外,隨著近年來居民收入增加,人們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生活品質,許多國人開始出國度假。但是,我國居民旅游并不是開拓視野,享受另一種文化氛圍,而僅僅為了購物。擁有較高購買力的國民選擇國外消費,也可以看出我國國內一些產品的品質有待提高。由此可見,我國刺激經濟增長應立足于供給側而非擴大需求,我國廠商可以通過制造出更優質產品,來吸引我國居民購買力,從而促使得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
四、我國與美國服務貿易比較
對世界經濟強國的美國服務貿易分析,美國2013年和2014年服務貿易都為順差。并且,美國的服務貿易中各子項目與中國參差不齊正相反,它每個子項目所占比例相近,這也說明了美國服務業發展已經成熟,各子項目處于穩定的發展的狀態,盡管突發某一巨大不利因素,也可以將其危害降到可控范圍內。反觀之我國,發展結構不合理,雖然可能會存在暫時發展迅猛的勢頭,但如若某一不利因素的爆發,可能會對我國服務貿易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五、小結
我國現在正處于產業轉型的階段。在服務貿易方面我們應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減少剽竊事件的發生,降低人們搭便車的心理,使得更多人才無后顧之憂投入研發當中去,從而增加我國知識產權服務的出口。除此之外,在現如今生產要素價格上升的前提下,我國企業應積極尋求新的發展道路,以求將企業轉型,改變現如今的生產結構,同時也要響應國家“供給側”改革的號召,推出優質的產品,投放到國內市場,增加我國購買力在國內的消費,促進經濟發展,并對外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改善服務貿易巨額逆差的現狀。簡而言之,我國應該在現有的經濟發展結構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升級,逐漸發展第三產業,從而使得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躋身經濟強國之列。
本文數據以1994-2015年數據為基礎分析,所有數據單位均為億美元。
參考文獻:
[1]李桂芬.論經濟結構與國民經濟增長的影響[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3(35):28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