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益龍
摘要:伴隨著我國大學生征兵政策的改革與創新,退伍復學學生人數逐年上升。每到退伍季,基本每個專業都會接收到一些退伍學生要插入相應的班級復學。文章從四個理念歸納了退伍復學學生的特點及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總結了對于這些退伍復學學生該采取怎樣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才能使他們更好地融入班級整體的工作之中,使他們在重回校園生活后得到更加穩定、健康的發展。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college recruitment policy in China, the number of students who left the army to school increased year by year. Each retired season, basically every professional will receive some veterans insert into the corresponding classe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process of the students who left the army to school from four ideas, and summarizes what kind of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work should be taken to make the students who left the army to school better integrate into the class to make them have the more s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after returning to campus.
關鍵詞:退伍復學;教育和管理;校園生活
Key words: leave the army to school;education and management;school life
中圖分類號:E2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3-0226-02
0 引言
退伍復學的學生,經過服役期間的鍛煉,思想覺悟普遍有大幅提高,意志品質也得到較好的磨練,復學后行為表現普遍比其他同學要高,特殊的經歷和服役期間養成的行為習慣能讓他們短時間就能樹立一定的威信,但與此同時,其與學生不同的個性會為班主任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困擾:剛剛結束軍旅生活,回歸與軍隊生活截然不同的校園,從心理、生理以及行為都會產生劇烈的變化,他們會把部隊的習氣延續到校園中,故退伍復學學生的思想轉變成功與否,決定了他能不能融入這個班級,融入這個校園,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生。
1 “木桶原則”的教育管理
“木桶原則”是說一個水桶無論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決于其中最低的那塊木板。因此,也稱為短板法則。結合學生管理的實際現狀,我們不難發現,如以“術桶原則”的教育管理理念來做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那么多數人所認為的做學生工作難的說法就可以被化解的比較簡單了,也就是著重做好他們最欠缺、最無法轉變過來的那些部分進行強化及疏導。根據退伍復學學生的狀況,本人從心理和行為兩個方面來分析一下他們的“短板”。
①心理上:首先,復員學生年齡會偏大2-4歲,經歷也比新班級的同學要豐富,考慮問題更為全面,所以會比較容易贏得威信,但同時,由于心智也比較成熟,免不了會覺得班級同學比自己“幼稚”,這樣也就造成溝通不順暢,久而久之甚至會有隔閡;其次,服役期間,是以軍事訓練和思想政治教育為主,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幾乎為零甚至是倒退,為復學后順利完成學業帶來巨大的挑戰和障礙,他們在學習時發現自己跟不上其他同學,有的甚至無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很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時間長了,便會學習態度不端正。
針對以上兩個“短板”,首先要肯定他們的優點和優勢,年齡偏大,就動員他們做老師的副班主任,鼓勵他們將軍營內好的行為習慣感染其他同學,尤其是內務方面,做好住宿生的榜樣,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好模范作用。同時讓他們從自身出發,讓他們從潛意識中消除對同學有“幼稚”想法的偏見,自身雖然有優勢,但是學習方面就是自己的弱勢,此時就要虛心向其他同學請教,重新撿起學習的習慣,不要期望短時間內有大幅度提高,但水滴石穿,勤能補拙,慢慢的總會有質的飛躍。而在這期間,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也要不斷的鼓勵他們,要適時給予表揚以及鼓勵,讓他們有信心。
②行為上:經過部隊的磨礪,提高了他們的吃苦能力,也較好歷練了他們的意志,軍隊對軍人的要求較為嚴格和苛刻,有絕對服從的命令意識,這些都有別于相對寬松、自由、多元的學生角色。軍隊對軍人行為養成的嚴格教育,固化在退伍復學學生身上,比如被點到姓名要迅速起立立正答“到”,而課堂上他們的這種表現讓不少師生哄堂大笑。軍隊主要是“剛性命令”的軍人行事,學校則是“軟性教育”的學習工作,對于習慣服從“剛性命令”的退伍復學學生來說,“軟性教育”容易讓其產生“做與否”、“標準高與低”的做法規范沖突。與此同時,身上所展露出來的社會氣息也漸漸的會和其他學生格格不入,例如:抽煙、喝酒等,如果這些“劣習”不盡快改掉,會漸漸影響到其他學生。
這些行為上的“短板”,只是所處的環境不同。在部隊,這些都不是“短板”,但是正因為此時是校園,角色已經從“軍人”轉化為“學生”,因而這些都需要盡快的去適應。作為班主任,要鼓勵他們多參加校園多元化的活動,如游行節,文明風采大賽,運動會,社團等,另一方面,也要讓他們學習學生行為規范,知曉學校和部隊規范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2 “平行教育”管理理念
“平行教育”,狹義上來講是指在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以同樣的管理方式、管理方法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避免主觀認識上的偏差。例如,在日常的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過程中,不能因為退伍復學學生還未適應,就對他們的要求比班級其他同學低,或者在其他的問題上有所放縱(例如抽煙、喝酒)。一旦在此問題上出現不均等現象,就會在教育管理的過程中有失公平,那么對以后的管理工作帶來更大地困難,甚至遭至其他學生的抵制。
要做到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必須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尤其是退伍復學學生,對于嚴謹的行為習慣給予肯定,也要以嚴格的教育方式對他們的學習進行督促。退伍后,“突如其來”的自由讓他們變得輕松自在,急需“放縱”的他們會經常請假,理由也五花八門:探訪以前的老師、看望七大姑八大姨、辦理退伍后的手續等等,有些屬于正常請假,有些理由卻令人啼笑皆非。對于這些,我們應以認真、深入和耐心的批評教育為主,同時積極、主動地深入他們之中了解情況,抓住問題的根源并及時、有效地予以解決,使復員學生在心理層面上接受你和你所給他的批評教育,消除自身心理上負擔,只有這樣,他們整體情況才會有徹底的轉變。
對于學習,雖然資質是天生的,但后期的培養卻起著關鍵的作用。對退伍復學學生而言,有的本來基礎就很好,只不過服役期間沒有繼續學習而荒廢了,對于這些學生,班主任重新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讓他們多問、多聽、多學,趕上其他學生不是難題;但是有些復員學生,他們在服役之前成績就較差,有的甚至是問題學生,家長在無奈之下將其送至軍營,讓部隊去歷練他們,促使他們成長,而對于這些學生,班主任首先就要重塑他們學習的信心,之前的不足并不代表心智成熟后還會不足,部隊培養強壯體魄的同時,更是歷練了他們的意志,部隊的難關都能一一突破,更何況是學習呢,只要樹立了他們的信心,之后的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3 進一步做好與復員學生在思想和行動方面的交流工作
復員學生剛回到學校,會產生緩不過神兒的狀況,感覺自己還是在當兵。有的退伍復學學生在復學伊始,經常做夢被嚇醒:遲到了,沒整理內務,忘了向領導請假等等。內心感覺和其他同學沒話說,整天就想著和戰友聊天,因為能聊到一塊去。這些并不是個別現象,因此在復員學生復學一開始就要做他們的思想教育工作,密切關注他們的心理發展。甚至有的還要提前做好預防和準備,在先于突發事件發生前做到及時的預防和疏導;多深入他們中去,及時了解他們的相關動態,以情感交流為基礎,推心置腹,做他們的朋友。這樣才能及時、準確地發現和發掘他們的特長,并鼓勵他們利用這些特長參與到學校多元的活動中去,提高他們參與管理、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果他們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那么,在其他方面的積極性也會隨之一起被有效地調動起米,能加速他們融入新的集體,適應新的環境。
4 以德服人、以行正人、以己為人
普通學生需要教師的關懷,而復員學生更需要教師的關心和幫助,如果教師的關心不夠,甚至不加以關心,就會導致他們在思想和行為上放松對自己行為的約束,所以“以心相待”尤為重要。但與此同時也不能放松對違反紀律學生的懲罰,工作就是工作、原則就是原則,是絕對不能遷就和違反的。工作上的問題只能按照相關規章制度處理,但工作之外可以以朋友相待,這也是做好學生工作的基礎。以誠相待,用心交流,學生才能敞開心扉,積極自覺地配合工作。復員學生是把“雙刃劍”,既是難于管理的群體,因為部隊固化的思想難免會和校園生活形成沖突,有時他們難免會把班主任和以前的輔導員作比較,覺得班主任哪都比不上輔導員,造成逆反心理,為此必須不定期地與他們談心,及時地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困難問題,對他們持續不斷地加以幫助,這樣才能取得相對穩定的實效。但復員學生又是最好管理的群體,幾年的部隊生活造就了他們思想覺悟高,政治素養好,意志堅韌,責任感強,工作標準、效率高,作為班主任只要挖掘出他們的潛能,讓他們取長補短,自我完善。
5 案例評估與反思
以本人所在系部為例,滿18周歲的學生有800人左右,平均每年參軍人數為30人,但平均每年也會接收到退伍返校學生23人,返校率高達77%。幾乎每個班級每年都會接收3到5位退伍復學學生。且這一數據仍有增長的趨勢,這足夠能引起每位老師尤其是班主任的重視。退伍復員學生復學后散落在各個班級里,缺少相處交流的機會,為更好的讓他們融入學校,系部為他們成立了社團,不定期的開展各項活動,讓他們一起回憶和分享服役期間一些難忘的事,互相交流在校期間的體會感受,同時,為向往部隊生活的同學宣傳服役情況和入伍政策,通過相互之間不斷的交流,充分發掘了他們的潛能,有的甚至成為了先進的典型。以2016年統計,退伍復學學生21人,經過短暫的調整以及各位老師的努力,3個月后擔任班級骨干的有10人,在學生會等相關部門任職的5人;進入集訓隊的有3人;且有2人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
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學生投身軍營,在軍營體現著自己的價值,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部隊的整體素質和水平,為我國國防和軍事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大多數的學生士兵退伍依舊還是回歸學校、回歸社會。復員學生特殊群體,從“校門”步入“營門”,又從“營門”回歸“校門”,環境、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快速轉變,給他們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復員學生的工作進展狀況關系到整體學生工作,作為班主任,作為老師,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關注并支持他們,促進他們成長成才,全面發展,使我們的工作水平登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曾祥渭,武全,齊勇.淺議如何做好退伍復學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J].出國與就業,2011(6):115.
[2]朱識標.“營門”到“校門”:退伍復學大學生適應性問題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5.
[3]胡俊宇,陳永光,李蒙蒙.大學生應征入伍及退役復學現狀調查與研究[J].理論前沿,2016(18):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