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燁
摘 要: 中學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基礎階段,此階段的英語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會直接影響以后的英語學習。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一些中學生對英語產生困擾和倦怠,學習成績跟不上、自信心不足,原因之一是自我效能感不夠高。本文就自我效能感及其對英語學困生產生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分析了英語學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同時對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提出了建議,以幫助英語學困生提高英語學習成績,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
關鍵詞: 英語學困生 自我效能感 培養對策
中學英語課堂上,發現成績較差的學生總是低著頭,不敢與老師進行眼神交流,生怕被老師點名回答問題;也有學生不敢當眾說英語,他們通常覺得“我的英語發音不好”、“老師、同學會笑話我的語音語調”、“我的英語口語語法錯誤特別多”等。中學是英語學習打基礎的關鍵期,但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意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英語成績較差,自我效能感低下,這對今后的英語學習造成不良的影響。與此同時,英語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并把情感態度作為英語課程目標之一,自我效能感是情感因素中的一個重要理論。因此,對中學英語學困生這一群體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通過一定的教育途徑,培養并提高此類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從而提高英語學習成績。
一、自我效能感概述
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在執行某一行為操作之前對自己能夠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該行為活動所具有的信念、判斷或主體自我把握與感受,是個體對自己能否完成某項活動并取得成功的主觀判斷,即個體對自己行為能力的推測。
這一概念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于20世紀70年代末首先提出,班杜拉認為人是具有預期行為目標且善于在行動中進行自我反思、自我調節的積極行動者。當個體確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一活動或任務時,就會產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因此激發他積極從事那項活動。自我效能感強調人的主體性和能動性,這正好與現代學習社會背景下倡導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這一教育理念相契合。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還指出,自我效能感具有決定人們對活動的選擇及對該活動的堅持性、影響人們在困難面前的態度、影響新行為的獲得和習得行為的表現、影響活動時的情緒的功能。已有大量實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學生越傾向于在學業活動中努力堅持,克服困難,其學業成績和發展水平也往往較高。
二、自我效能感對英語學困生的影響
自我效能感影響學困生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和心理原因,對于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促進和導向作用。英語學困生對自己的英語學習沒有太大的信心,往往提不起興趣和熱情,常出現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潦草應付、對考試成績漠不關心的現象。
自我效能感影響學困生學習目標的確立。學習目標不明確、過高或過低都會導致學習動機不足。當制定的學習目標過高時,學生會力不從心,選擇放棄;如果目標過低,學生很容易就能完成,從而感覺到學習的意義不大,并因此失去興趣。學困生為了確保成功,往往會選擇一些過于簡單的學習任務,以免遭受挫折和失敗的打擊。
自我效能感影響學困生對待困難的態度。當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能否面對困難并勇于克服它,自我效能感是決定因素。大多數學困生不會在學習上付出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有強烈的畏難情緒,總是直接尋求外界的幫助或輕易放棄,這就導致他們在學業上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自我效能感影響學困生的身心健康。學困生由于自我效能感偏低,往往會夸大任務的艱巨性,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的不足而不是任務,常會擔心失敗的結果,更多地強調自己的無能和學習中的困難,因而產生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進而影響其學習效果和心理健康。
三、影響英語學困生自我效能感發展的因素
班杜拉歸納了影響學生效能感的四種主要信息來源:個人表現成績、替代性經驗、言語勸說和生理狀態。
借鑒總結前人的研究,筆者將影響英語學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因素歸納為以下幾點:自身親歷的掌握性經驗、觀察他人的替代性經驗、他人的期望、評價方式、歸因方式、情緒和生理的狀態等。
“親歷的掌握性經驗是指個體通過自己的親身行為操作所獲得的關于自身能力的直接經驗”(郭本禹,姜飛月,2008)。班杜拉研究指出,成功經驗會提高自我效能感,這是學習者的親身經驗,因而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是最大的。就英語學困生來說,多次失敗的學習經驗會打擊進而降低他們的自我效能感,使他們更加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與積極性。
與親歷的掌握性經驗相對的是替代性經驗,它是指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和結果獲得相關信息并以此形成對自己能力預期的間接經驗。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觀察到與自己相仿的同學獲得成功時,往往會提高其自我效能感,促使他相信自己也有能力獲得成功。
他人的期待,尤其是父母、教師的期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從而挖掘學生的潛能。例如,當教師認為某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有潛能時,就會對該生產生良好的期待,這種期待會表現在教師的態度和行為上。當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期待時,就會產生符合期望的努力,這就是教師的期待效應,又稱“皮格馬利翁效應”。
傳統的英語學習評價主要以終結性評價的測試為主要方式,評價方式及標準都很單一,不能全面考查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部分中學英語教師以分數評價學生,分數低的學生就成了所謂的“差生”,使得這些學困生失去英語學習的自信心與興趣,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大大降低。
歸因是學生對學習成功與失敗原因的自我主觀分析。英語學困生對學業失敗進行內部歸因時,多數認為自己英語基礎差、能力低,即使自己再努力也無用;在進行外部歸因時,常常歸因于老師教得不好、任務或題目太難、自己運氣不好等。形成這種消極的、防御性的歸因,在某種程度降低了學困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努力程度,形成惡性循環。
不同的身體反應狀態會影響活動的成就水平,自身的焦慮、壓力、疲勞和情緒狀態等生理狀態都能提供自我效能的信息。例如,當學生處于愉悅、興奮時,這些積極的情感反應會提高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從而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四、培養英語學困生自我效能感的途徑
1.幫助學生合理設定學習目標,增加學生成功的掌握性經驗。
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分層施教與分層遞進教學實驗證明,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目標比硬性規定學習任務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邱莉,2013)。根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教師應多鼓勵學生接受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以此激發英語學困生的潛力,強化學生進取的行為。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課程,如果過多地把英語學習局限于課本會使學生感覺枯燥無味。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有些學生英文流行歌曲唱得好,有些學生喜歡用英語和外國朋友交流,這些閃光點都可以作為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能感的萌芽。
2.充分有效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幫助學生獲得替代性經驗。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學習可以使學生獲得替代性經驗。首先,讓學生在替代性經驗中獲得自我效能感。為學生樹立的榜樣最好是與之在各方面的情況都相類似的學生。例如,給一名英語寫作成績居中游的學生樹立榜樣,最好把榜樣定位在寫作能力曾經也居中游而近來進步比較明顯的學生,這樣很容易使他相信,在情況差不多的情況下,別人能取得進步,自己也完全有能力通過努力取得進步。
其次,指導學生確立自我參照標準,引導英語成績處于中下游的學生同自己的過去相比。英語學困生與學業成績較優秀的學生相比,越是比較,自信心就越低;但同自己過去比,就會因為發現自己進步而欣慰,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重新評價自己的能力,改變學習無能的心理狀態,增強自我效能感。
3.采取策略技巧,引導學生積極歸因。
教師應引導英語學困生積極歸因,比如,當學生獲得成功時,教師應引導其歸因于自身的能力與努力,從而使其增強自我效能感;若學生學業失敗,教師則應引導其歸因于努力不夠,淡化學生的無能感,激發其繼續努力并尋求適當的學習策略。教師還可以創造一定情景,通過觀察、面對面交談等方式了解學生的歸因傾向,采取一定策略與技巧來引導學生積極歸因。
4.嘗試改進英語學習評價方式。
學生英語水平和基礎不盡相同,只從應試成績來區分學生英語學習的優良是不全面的。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習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給基礎稍差學生更多的改善學習的機會。同時,可以為學生建立英語學習記錄袋。只有改變把終結性考試作為評價學生唯一標準的做法,才能幫助他們形成對自己能力客觀、積極的評價,從而建立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五、結語
哈佛大學給在校學生灌輸一種思想:相信自己能做一切的意識,也就是我們所討論的自我效能感。隨著英語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英語教師應該更加重視學習者的情感因素,鼓勵學生充分認識自身的價值所在。自我效能感作為情感因素的重心,有效發揮英語學困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更好地運用學習策略進行自我調控學習,不僅有利于他們學業成績的提高,而且有助于他們心理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Bandura A. 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14-28.
[2]班杜拉.社會學習論[M].陳欣銀,李伯黍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9.
[3]陳栩,張建霞,郭斯萍.談學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養[J].教育探索,2006(9):88-89.
[4]郭本禹,姜飛月.自我效能理論及其應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32-45.
[5]邱莉.中學生認知與學習[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88-192.
[6]王文君.提高初中英語學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對策研究[J].內江科技,2010(12):43-44.
[7]徐穎.關于學生自我效能感培養途徑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9(2):18-19.
[8]楊行勝.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及培養[J].文科教學探索,2007(12B):28-31.
[9]張潤,史立英.形成性評估對學生自我效能感的促進作用分析[J].普教研究,2009(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