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曉欣
摘要:高校學生管理是學校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制度化與人性化融合是學生管理工作的發展趨勢和現實需要,可以從規章制度的建立、程序執行的合理、教師的服務意識、自主精神的培養和激勵手段的運用來構建相應機制。
關鍵詞:制度化;人性化;高校學生管理
高等教育的學生管理經歷了三個階段,分別是新中國建立后,政治至上的教育管理傾向;隨著中國法制化進程的加強,政治化與法律化的教育管理傾向;新舊世紀之交,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意識的教育管理傾向。這體現了中國教育管理理念的變遷高校學生管理的制度化與人性化的融合,是高校學生管理的發展趨勢,而且也將會成為今后發展的重要方向。
一、完善規章制度,盡顯人性化關懷
目前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呈現明顯的制度化傾向,基本上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實施,而人性化管理則相對比較弱,這主要表現為規章制度制定與實施過程中的人性化的缺失。如當前高校學生管理規章制度的制定往往以維護校園的正常秩序為前提,內容多與學生的評優評獎、學位學籍等相關的因素結合在一起,本質上是用學生的前途作為條件而進行的一種強制管理,對學生的社會評價、就業和勞動報酬等等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當前高校學生管理來極為關注學生的義務和高校的利益,而忽略學生的個人權益,這對于高校學生管理顯然是不夠的。
要實現高校學生管理的制度化與人性化的融合,就必須在規章制度建立的過程中融入人性化的關懷。好的規章制度必須體現人性化,如果喪失了人性化關懷,就不能進行制度化與人性化的結合,做到制度化與人性化的統一。因而,在高校學生管理規章制度建立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地加入人性化的內容,主要應該涉及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必須建立學生申訴制度。高校學生管理必須充分考慮學生對于事件處理之后的意見,建立相關的申訴制度[1],只有這樣才能依照規定的程序進行審查和處理,對于不合實際情況的處理,能夠有怨可申,從而充分地維護學生的權益,維護高校的穩定性;其次,高校學生管理必須建立校內仲裁制度。為了充分地維護高校學生的權益,防止高校學生管理部門侵犯學生的權益,必須建立起校內仲裁制度,組成由教師和學生為代表的臨時仲裁員,共同對校內的行政行為進行監督與審查。
二、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堅持程序執行的合理性
目前高校慣用的學生管理方法是自上而下的,將學校的處分意見直接公布執行,沒有將學校的處理意見提前告知學生,也沒有給予學生個人辨別與申訴的機會,造成執行之后,學生對處理結果的不認同。
良好的規章制度建立之后,在其執行的過程中,進行人性化的管理,就必須保證其程序執行的合理性,這是高校學生人性化管理極為重要的面向。在高校學生管理的過程中,其程序的執行主要表現在影響到學生的權益處分方面。首先,高校對學生的處理之前,必須將處理的決定及時地告訴學生,給予學生解釋的機會;其次,在決定處理的之前,高校必須要廣泛收集利益相關者對于學生處理的意見,從而使得學生對于處理結果心服口服。高校給予學生陳述與申辯的機會,可以促進學生與學校之間充分地溝通,并且能夠及時地疏導學生的不滿,及時地糾正處理不當的行為,而避免程序硬性執行所帶來的高校學生管理的治標不治本的情況。因此,為了更加合理地制定處分決定,必須要舉行相應的聽證與取證程序,必須有學生和教師代表參加,并且就其相關情況進行討論,從而使得學生即使受到了相應的處罰,但是也能感受到對其的充分尊重。
三、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提升教師的服務意識
我國當前高校學生管理中,依舊存在著傳統的學生與教師的依附關系,教師與學生長期處于管理與被管理的對立面,缺乏有效地溝通。現代教育必須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進行,“以人為本”是現代高校管理中最為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2]。首先,在現代教育理念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關系,學生應該成為教育的主體地位,在進行高校學生管理是要注重學生自主精神的培養[3]。當今高校學生管理一定要極為注重大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并且要培養出學生的自主精神,其中涵蓋了學生對于自我身體、心理和生理的自我認識、自我感受和自我料理。其次,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服務,高校應該轉變成一種公益性的服務單位,因而在高校學生管理中,一定要堅持人性化,教師應該具有較強的服務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發展的個性化,為高校學生的個性化與全面發展創造有利的情景與條件。因此,高校學生管理為了促進學生養成自我思考的能力,為高校學生的成長形成一個最為良好的環境,讓高校學生實現更好的自我管理,并且將思想道德轉化為穩定而自覺的行為,幫助學生實現個人價值。
四、發揮激勵手段的運用,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目前高校對于激勵手段的運用多與評獎評優聯系在一起,激勵缺乏實效性。而激勵手段的運用是人性化管理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自人本主義心理學建立以來,激勵手段變成為了高校學生管理中極為重要的內容。人的需求,不僅僅包括生理需求,還包括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等精神需求。因此,首先高校學生管理必須要調動起高校教育參與者的主觀能動性,提高高校學生管理的整體目標;其次激勵手段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運用也不是單方面的,學生來應該注意其學習與紀律形成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最后,教師也應該關注激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教師對學生的關心與照顧,使得學生能夠充分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當今高校學生管理遠遠沒有實現制度化與人性化的融合,還只是停留在傳統的管理理念中。高校學生的培養必須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實現學生個性化與全面化的發展。因此,高校必須更新學生管理模式,將制度化與人性化融合起來,在制度化與人性化相融合的理念之下來進行學生管理。
參考文獻
[1] 潘錦全、張堅強等.高校學生管理的法制化與人性化的雙重價值取向[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14(03).
[2] 向凱.高校學生管理中實施“人性化”管理理念探討[J].職業與教育,2012(11).
[3] 劉子佳.以人為本與依法管理:高校學生管理創新之路[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