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疆
摘要:雙語教學是指將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語,通過對學科知識進行學習,從而對第二語言進行有效掌握的一項教學活動。隨著各個民族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要求逐漸提高,雙語教學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出來。雙語教師的教學技能與專業素養等均成為教師教育能力評價的重要指標之一,為了有效的提高中小學雙語教學質量,需要對目前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解決措施,以便促進中小學雙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中小學;雙語教學;質量;實驗研究
克州地區是一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該地區的快速發展關鍵取決于科技教育的發展。為了促進克州地區與其他地區的交流,至關重要的一點是掌握兩種及以上的語言。而在該地區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從教育抓起,教育發展是根本大計。其中中小學雙語教學至關重要,不僅能夠提高其教學質量,還可以促進各民族、該地區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繼而促進該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小學雙語教學得到廣泛重視。
一、中小學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對雙語教學重要性認識不充足。受到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受到較大的阻力,部分教師在教學觀念上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對雙語教學重要性認識不夠充足,部分教師將教學看作是單純的傳授知識途徑,忽視了素質教育作用,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部分教師在開展雙語教學的時候,存在抵觸情緒,嚴重阻礙了雙語教學的順利開展。
2、雙語教師綜合素質不高。由于教師在雙語教學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是中小學雙語教學質量的保障,雖然雙語教師數量與質量有所提高。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中小學雙語教師的基本功較弱,中小學雙語教師中,民族教師比重較大,其語言素質與教學能力交差,無法滿足現代化教育改革下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教學的需求。同時,雙語教師的業務能力較低,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無法更好的勝任教學工作,其雙語教學的積極性不高。并且,雙語教師隊伍不夠文明,由于政策沒有落實或社會偏見等因素的影響,高學歷與能力強的雙語教師流失嚴重[1]。
3、雙語教學方法落后。在中小學雙語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仍然沿用以往的教學方式,主要以教師為教學主體,以機械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課堂氛圍比較沉悶,護士學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同時,部分教學內容與現實脫節,無法順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需求,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二、中小學雙語教學質量提高的實驗研究
1、提高雙語教學重視程度。在新課標改革的環境下,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中小學雙語教學的重要性。需要在素質教育中落實好中小學的雙語教學模式,將語言與文化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需要改變應試教育觀念,充分了解中小學雙語教學的重要性,以便培養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能夠及時掌握漢語相關知識。雙語教師需要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與習得,充分認識到教師角色的多樣性與復雜性特點,以便正確對待雙語教學。
2、改進雙語課堂教學方式。在中小學雙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改變以往傳統教學方式,為雙語教學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充分激發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引導學生學習漢語,運用漢語進行學習。同時,可以借助相關教學工具,部分中小學有投影儀等教學設施,可以借助其進行教學,以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在教學中,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思考與探究,發散思維,自主學習知識,以便提高中小學雙語教學質量[2]。
3、提高雙語教師專業素質。在中小學雙語教學中,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雙語教師需要熟練使用兩種及以上語言,熟練掌握雙語教育理論與雙語教學方式。不僅需要了解專業的知識與技能,還需要熟悉本民族的文化,將中華文化與本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在雙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語言專業技能。另外,需要對雙語教師的教學技能進行培訓,學校鼓勵教師自我深造,參加進修,或利用各種假期與途徑參加各種教學理論與實踐進修。通過實驗表明,教師在通過學習與培訓之后,大多數雙語教師專業技能得到顯著提高,對教學目標、原則與發展方向均有一定的了解,逐漸學習與使用新的教學方法,能夠顯著提高中小學雙語教學質量。
三、結語
在中小學雙語教學中,雙語教師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探索與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雙語技能與教學水平,利用各種教學方法與手段促進中小學雙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乃比江·阿不力孜.提高和田地區民族中小學雙語教學質量之我見[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3,30(12):98.
[2] 梁云.新疆少數民族中小學雙語教學探析[J].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14,1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