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新平
摘要: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
關鍵詞:新課程;好奇心;求知欲
我們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小學語文教學必須以辯證唯物主義作為指導思想,著眼素質,加強基礎,培養智能,重視德育,發展個性,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面地、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從而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創造。
一、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鼓勵學生質疑和創新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即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學生是課堂學習中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實踐過程,教師的作用則是隱性的,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教師在提供了一些豐富的素材后,學生就要進行大量的自主探索。此過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學習內容的先后順序,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如可以自己獨立學習,也可以與人合作,與老師交流??.讓學生了解有關知識,完成學習任務,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進一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科學研究證明人的潛能在一生中大約只開發了5%,那么,還有95%的潛能處于待開發狀態。這說明,為學生的學習創設獨立思考、獨立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大部分學生是完全可以自己獲取知識、自己質疑并解疑的。這時的教師成了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協調,對學生遇到的個別問題進行個別解決,促進學生的學習進程。學生可根據自己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選出認為最優秀的學習過程和成果向全體同學進行展示,教師利用多媒體的功能,使全班同學都能詳細地看到展示同學情況,進行評價并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在此教師可適時進行調控并提出相關問題,以引起全班同學更深層次的思考。
二、習慣好即具有各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成教育,有時還必須帶有強制性。這樣一說,好像同“以人為本”的理念相悖。其實則不然。筆者認為,真正的“以人為本”,并不完全是課堂上的熱熱鬧鬧,一味的順從和遷就學生,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為,我們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那才是“以人為本”最本質的含義。
對于小學生來說,以下六個方面的習慣養成十分必要:(1)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2)細心認真、一絲不茍的習慣;(3)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4)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5)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6)規范、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范、整潔地寫字。必須經常主動習字。習慣是具有遷移性的。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為例來說,筆者發現,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范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茍,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來了。
三、小組討論
目前最佳的課堂教學合作模式是“小組討論,合作學習”。這是因為如果長時間讓一位學生發言,其他學生就勢必只能當聽眾,達不到“動”的目的,不利于其他學生的發展。“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則能讓每一位學生在互動中交往,在交往中互動,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目的。在組織“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組建好合作學習小組(以6~8人為宜)、培養好合作組長、宏觀調控好合作學習的時間,更要精心設計好問題情境。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合作學習,這些問題具有目標性,問題的難度恰好落在學生通過努力學習就可以達到的潛在接受能力上,使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產生一種“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成功的愉悅感,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自主探索
新課程大力倡導開展多樣化的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能啟發和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多方面的能力。
在探究性學習中,強調教師知時、必要、謹慎、有效的指導,以追求真正從探究中有所收獲。教師首先發傾聽學生各自的理解,再以一個研討者的身份適時地、平等地參與學生的討論。由于學生的經驗與知識背景的缺少,由于教師的專業出身與經驗閱歷,教師的參與往往會令整個研討過程發生喜劇性變化。
作為教師,就是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相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優勢得到充分發展。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用優勢去克服劣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舉個例子來說:在組織學生小組學習的基礎上,提倡組內合作,組間競爭,效果明顯優于單純的競爭。這樣大大激勵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論小學低年級寫字教學的有效策略[J].?趙穎.學周刊.?2016(05).
[2]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探微[J].?馬珍.學周刊.?2016(05).
[3]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與有效教學模式初探[J].?叢桂清.科技創新導報.?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