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英俊
摘要:當前的教育體系中,高中教育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其下接九年義務教育,上連高等教育,是學生知識升華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其班級文化建設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學生的行為和思想,應該慎重對待。
關鍵詞:高中;班級文化建設;困境;解決思路
一、班級文化建設在高中教學中的必要性
1、營造適宜的學習氛圍。作為社會性動物,人類對氛圍的感受較為直接,適宜的氛圍能夠激發人們的學習熱情,啟迪人們的思維,發揮較為積極的影響和感染作用。同樣的,消極的氛圍能夠感染人的情緒,使其產生負面心理,影響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我們應該積極營造適宜的學習氛圍,發揮氛圍的正面促進作用,這需要借助班級文化建設實現,以文化建設為主要手段推動班級的柔性管理,營造適宜的學習氛圍。
2、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高中生處于青春期,相對稚嫩,易于沖動,如果不對其進行有效的引導和約束,極易發生各類惡性事故,對學生個人和社會造成極大的危害。所以,應該推動班級文化建設,實現文化育人,給予學生正確的思想引導,使其能夠從稚嫩走向成熟,形成健全的人格。
3、樹立正確的奮斗目標。高中階段,學生面臨升學的巨大壓力,存在一定的思想波動,加之學習成績的分化,導致班級中部分學生出現“破罐子破摔”心理,對學習喪失信心,缺乏清晰的奮斗目標,導致行為和思想處于混亂狀態,長此以往,將影響學生的行為和觀念,形成悲觀情緒,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所以,應該積極引入班級文化建設,培養班級的正能量,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奮斗目標,掃除班級中存在的負面情緒。
二、高中班級文化建設的現狀及困境分析
1、班級文化建設缺乏師生的參與。高中階段,迫于升學壓力,老師和學生的重點都放在學習上,對于班級文化建設等無法取得立竿見影效果的活動缺乏參與的主動性,大多以張貼標語、名言警句,設計跑操口號及黑板報等形式進行,學生對上述內容的關注度不高,參與積極性不強,造成文化建設得不到師生的支持,流于形式。
2、班級文化活動缺乏吸引力。在進行班級文化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學校和老師僅給予其有限的時間,導致活動的開展時間不充足,難以開展專項的社會實踐、文娛活動,大多以主題班會的形式進行。而且,班會的開展以教師的說教為主,機械的灌輸各種教學理論,對班級和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批判,缺乏理性的分析和有效的互動,導致學生對班級文化活動產生厭煩心理,使得此項獲得失去應有的吸引力,建設效果更是無從談及。
3、班級文化建設的目標不明確。在當前的許多學校和班級中,文化建設還停留在理論和摸索階段,許多老師對文化建設缺乏清晰的認識,文化建設的開展沒有明確的目標,導致存在方向的迷茫性,教師不知道下一步的建設方向,學生不了解文化建設的基本要求和所要達到的標準,導致班級文化建設處于混亂狀態。
4、缺乏行之有效的執行機制。班級文化建設看似簡單,實非如此,需要對班級的內外部環境和各項要素進行分析,制定合理的執行方案,確保方案和學生需求、班級環境的相契合,能夠對班級文化建設起到指導和規范作用,推動文化建設的有效開展。然而,實際的教學中,學校和老師對該方面缺乏重視,沒有建立科學的執行機制,導致先進的理論和思路得不到執行,影響班級文化的功用發揮。
三、當前高中班級文化建設困境的解決對策分析
1、構建“雙主體合作”的班級文化建設模式。班級文化建設是班級管理的重要方面,其核心目的是推動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所以,進行班級文化的建設應該關注教學活動的主體-老師和學生,積極推動兩者間的合作和互動。具體來說,一是要確立老師的主導地位,由其負責班級文化建設的方案制定、活動組織等項工作,是進行班級文化建設的主導者;二是應該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班級文化是通過對學生的影響而發揮作用的,所以,應該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相應的建設,從學生的需求角度進行內容和形式的選擇,確保文化建設能夠得到學生的認同和積極參與。三是推動老師和學生的合作,營造老師合理主導,學生積極參與的班級文化建設氛圍。
2、制定多元化的文化建設目標。高中階段是學生人生的十字路口,有些學生將走入高等學府進一步深造,有些學生則將步入社會。針對此問題,將班級文化的建設目標定位于升學是不合理的,應該從學生的視覺出發,尋求多元化的建設目標。當然,應該注意目標間的融合和統一,將其細化到高中的學習中,實現班級的學習氛圍的提升,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達成相應的目標。
3、制定切實可行的建設方案。建設方案應該從高中教學的特點出發,選擇合適的建設方法,實現文化建設和教學活動的平衡。具體來說,首先是對班級文化現狀進行評估,分析存在的問題;其次是進行針對性設計,提出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案;三是對方案進行應用優化,確保開展形式和內容與教學環境相契合;四是方案的反饋、調整,應該在應用中不斷總結方案的優缺點,及時調整方案,確保班級文化建設的順利開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和演化過程中,文化占據極為關鍵的作用,是文明得以保留和繼承的根本。而教育則是將文化進行傳遞的具體形式,是文化發展的基礎所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對班級文化的建設,實現文化育人,推動學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行為的養成。
參考文獻
[1] 胡丹英.“一班一品”班級文化建設[J].新課程:綜合,2015(3):105.
[2] 曾慶亮,龔元園.高校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的困境與路徑[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15(3):76-77.
[3] 楊文斌.在回歸本真中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J].高考:綜合版,2016(3):131-132.
[4] 李琴.夢想的力量:沖破改革困境,實現品牌構建[J].新教育:海南,2015(7):56-57.版,2016(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