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學
摘要:毛澤東主席說過:“教改的問題,主要是教員的問題。”要抓好學校的“三風”建設(shè),首先要抓好教風。作為教育者,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而且還要有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更重要的要有好的思想和一顆熱衷于教育的事業(yè)心。教風形成于教育者本身,只要有好的教風,才會主導好的學風。學風形成于受教育者本身,教風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風的好壞,教風與學風,教風起著主導作用,學風是教風的具體體現(xiàn)。一所學校,若有好的教風和好的學風,才會有好的校風,才能為社會輸送一批批有用的人。則會有很好的社會風,一個好的社會風是社會進步、向良性發(fā)展的象征。
關(guān)鍵詞:風氣;概念;建設(shè)
毛澤東主席又說過:“學校的一切工作就是為了轉(zhuǎn)變學生的思想。”學生的思想好似一張白紙,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目前,隨著改革開放,舉國上下抓經(jīng)濟,難免從社會上刮來某些歪風邪氣,對學校教育有所沖擊和腐蝕。例如:看了黃色錄像,學生們偷吃禁果;看了武打片,學生們講哥們義氣,抱打不平;看到了大人們“下海”,他們就想棄學從商;看到闊老板揮錢如糞土,他們就頓生邪念。?? 這些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與社會的不良因素是有關(guān)系的,社會風氣對學校教育的影響是有的,但是間接的,而不是直接的。關(guān)鍵是學校,學校是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wù)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培養(yǎng)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四有”新人,才能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zhì)。社會的進步與繁榮,教育起著決定作用。所以,國家把教育放在戰(zhàn)略的重要位置。“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足以說明這一點。
社會風尚與社會風氣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可是目前在教育戰(zhàn)線,有的人卻混為一談。“風氣”是社會上流行的愛好或習慣;“風尚”則是在一定的時期中社會上普遍流行的風氣或習慣。前者沒有普遍性,是支流;而后者則具有普遍性,是主流。社會雖然是個“大雜燴”,形形色色;可是我們教育者則要分辨清楚:主與次、正與反、真與假、美與丑??做到?jīng)芪挤置鳎∩岬卯敗2灰焉鐣诎l(fā)展中出現(xiàn)的逆流,當做是主流,一概而論,認為現(xiàn)在社會風氣不行,教育無法搞,學生的思想無法轉(zhuǎn)變,受社會風氣的影響太大,學生的不良現(xiàn)象他們?nèi)纹浒l(fā)展,把責任全推給社會。這樣,就會犯判斷上的錯誤,是嚴重的失職。這樣的學校難道還會有希望嗎?在這樣的學校內(nèi)能培養(yǎng)出“四有”新人嗎?如果教育是讓這種思想的人去搞,那么,社會就會退步,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就會毀于一旦。
社會、學校、家庭都是學生的家庭,但范圍大小不同,對學生的要求也不同,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中度過的,學生接受教育主要是以學校為主,學生的思想、學生成績的好壞是學校教育教學效果的具體體現(xiàn)。凡是學校要求做到的,必須是社會、家庭所希望做到的。學生在社會、家庭的所作所為,不一定是學校所容許的。所以,學校對學生的教育是要負主要責任的,學校的教育是“修枝剪葉”,是有目的的、有計劃、有具體要求的教育,其目的是讓學生向良性發(fā)展,為社會造就出一批批有用的建設(shè)人才。難怪人們稱譽教育者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辛勤的園丁”,這點是無可非議的。
我們作為教育者,首先要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在“塑人”的工程中添磚添瓦,決不能被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所沖昏頭腦,要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憑著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對學生嚴加教育,循循善誘,在紛繁復雜的環(huán)境中,幫助他們理清頭緒,選準自己要走的路。目前,在“下海”成風的季節(jié)中,我們更要堅定信念,深入細致地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教育,使他們在安定、舒暢的環(huán)境中專心學習,將來更好的為社會主義經(jīng)濟建設(shè)服務(wù)。只有這樣,我們的學校才會有希望,我們的社會才會前程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