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玉敏
摘要: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它的優化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減負空間,豐富課余生活,發展獨特個性。作業上也有大量文章可做,也有諸多學問有待我們挖掘。
關鍵詞:重視作業;做好反饋;輔助教學
優質的作業有助于學生所學知識的鞏固、深化,有利于學生智力和創造才能的開發。因此,教師設計作業,既要顧及作業的一般作用與功能,更要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改革作業的形式與內容,讓作業從“寫”的單一形式中走出來,使作業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作業的目的不外乎有兩個:一是通過練,掌握并加深理解學過的課堂知識。二是運用學過的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新課程下的作業應當讓學生在完成過程中體驗幸福和快樂,使作業成為學生成長的一種自覺的需要。從而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都得到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嘗試了以下做法:
一、激發興趣強化實踐
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作業的功能定位于“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強化上”,導致作業陷入了機械重復、單調封閉的誤區。教師布置作業總是本著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則,認為學生做得越多,記得越牢,將來學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語文要培養的是學生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因此,這種單一的書寫作業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單調的書寫工作也常常是一些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不做或不完成作業的原因之一。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外作業,爭取使作業富有創造性,聽、說、讀、寫、做、玩、觀都可能成為語文作業,讓學生總保持一種新鮮感。使學生不覺得是為完成老師留的作業而被動做作業。我曾嘗試過下列語文實踐性作業,學生興趣盎然,樂做喜學。
1、續寫。在學完課文以后,為了加強思想教育,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順著作者的思路把課文再寫下去。學生通過豐富的聯想和內心體驗,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發展了思維能力和想象力以及表達能力。如學完航天飛機一文后,我讓學生續寫小飛機的未來?通過續寫,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文中蘊含的普通飛機和航天飛機各有各的長處及用處,不應妄自菲薄的道理。
2、課外閱讀。其一,指導學生閱讀與所學課文相關的文章。如在學完虎門硝煙一文后,讓學生閱讀有關“虎門硝煙”的這段歷史再將其介紹給其他同學,培養學生搜集、應用信息的能力;再如學習三顧茅廬等名著中的選文時,可鼓勵學生閱讀其原著《三國演義》,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其二,指導學生閱讀其他各類書刊,包括中外名著、散文、詩歌等等,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量。
3、觀察體驗。學課文之前或學完課文之后,為了讓學生明確某些自然現象的存在,布置學生親自觀察,切身體驗,然后寫成觀察日記。如學完燕子一課后,為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小燕子的可愛,我給學生布置觀察我們身邊的春天,學生興趣特別濃,通過觀察學生不僅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在觀察日記中有些同學春天景色描寫特別美,還寫到了春天的其他一些可愛的動植物,從中抒發了自己對大自然的那種無限熱愛的感情。
4、畫圖想象。為了更好地學習課文,調動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和魅力,通過畫圖想象學生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助于學習。例如,在教學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時,為了讓學生體會詩的意境,我布置了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畫一幅彩色畫的家庭作業。當時學生們的熱情特別高漲,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畫交上來了,看著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畫,對我而言,與其說是在批改作業,不如說是在欣賞作品。學生從中也切實感受到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好深遠的意境。
5、排演課本劇。對于一些思想教育性很強,故事生動的文章,可以布置學生自愿組成小劇組編成課本劇。學生編課本劇的過程實際就是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鍛煉的很好的機會。如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自制一些簡單道具,為了表現人物品質學生就得認真揣摩人物的語言、心理、動作、神態等,為了排好課本劇必須學會與他人合作等等。這項作業很花工夫,但學生對排演課本劇作業非常喜歡,例如學了獨幕劇公儀休拒收禮物后,學生就試著把這個劇本演一演,將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形象,興趣濃厚。
6、辦小報。辦小報是考查學生綜合能力很好的辦法,也是學生才藝展示的一個大舞臺。如學習了黃山奇松一文后,我要求學生收集有關黃山各種風景名勝的圖片、文章、詩歌,舉辦一次“黃山知識知多少”的小報展覽。既延伸了課堂訓練目標,激發學生探索欲望,又擴大了視野。
學生實踐性作業形式很多,這要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鞏固完善與創新,力爭讓每個學生在適合的自己的作業中都取得成功,獲得輕松愉快和滿足的心理體驗。
二、聯系生活作業開放
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因此,作為語文教學內容重要之一的作業,也不能局限于課內學習內容中,拘泥于課本知識中。語文課本的內容雖然豐富,但是知識畢竟有限。語文學習的天地很廣闊,語文教學的觸角要伸向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營養。
在作業評價上,也應當考慮針對不同學生的智能情況實施不同的評價方式。有必要采取新的作業評價方式,不單單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結果,還要與作業方式改革相呼應,把學生的小發明、小創作、小論文等納入評價內容。這類實踐性作業的評價,應立足于鼓勵、激發、引導。教師要用贊揚、鼓勵、期盼、惋惜等情感語言來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到評價的過程中來,把教師評價、小組評價、自我評價結合起來,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
“教者有心,學者得益。”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它的優化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減負空間,豐富課余生活,發展獨特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