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溪月
摘要:隨著新課程的不斷變革,情感教育被作為一項極其重要的教育目標被提出,也受到了許多教育者的認同并予以實行。而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豐富學生的感情思想更有助于提升其語文理解能力和語文文化修養。本文主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分析了當前語文教學的現狀,以及進行情感教育的原因和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育;方法
語文作為基礎教育中的主要學科,不但要學習語言文化,更要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以及如何與人們進行思想溝通。人和人之間就是因為有了豐富的思想感情,才使得人和世界產生融洽相處的形式。所以,情感問題在教育里面就變得非常重要,對于生理和心理都在發展的初中生來說,進行情感教育是更加刻不容緩的。
一、進行情感教學的意義
情感是人們對于客觀事物的內在感受,在人與人之間交往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處于發展不成熟的初中生,他們的行為思想都受到情感很嚴重的影響,并且在今后的生活中也非常重要。在我們了解到的理性教育中,情感教育是人們情感規律的基本,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情感要素,可以喚醒學生的情感能力,以便讓他們找具有良好的情感品格的同時,身心健康也可以朝正確的方向全面發展。在實施情感教育的過程中,可以極大地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生活的快樂,更能提高學生對學習生活的樂趣,在提升了學生表達溝通能力的同時,結合自己生活中的實際經歷,可以讓學生更加理解課文并且對于自己本身的人生價值觀也有較好的發展,綜合素質和健康的人格也得到了良好的進步。
二、當前語文情感教學的現狀
當前的語文教學模式依舊是傳統教學模式,老師在進行課堂授課時,對于課文的分析以及詩詞的解析,都是依照標準答案對于文章的核心思想、故事劃分、詞句賞析等等進行全面解析。忽略了語文的靈活性,讓學生死記硬背課文或者答案,把語文課變得枯燥無味。比如,在學習李白的《行路難》時,在沒有學習詩句意思時,讀到最后兩句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當時心中的地動山搖的氣魄,好像自己內心也有了波濤洶涌的感覺。但是在老師分析該詩句的時候,直接從詩句的翻譯,重點句子開始解析,學生不清楚作者當時的處境以及寫作背景,對于老師的講解已經完全讓學生失去了學習詩句的興趣。這種古板的教學方式,消磨了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只依靠死記硬背應付考試,嚴重危害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情感教育被忽略的因素
1、不重視情感教育。在傳統教學理念中,教學的作用就在于讓學生學習技能和拓展知識,對于情感教育不予以重視,用理性去控制感性。但是這種教育模式導致了教師的教學方案變化,偏重于讓學生對于每個知識點都清楚明白,重在把書本知識印在學生腦海中,由于學生不是自愿參與,所以大大降低了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
2、以考試分數為主。語文教學大多實施的是應試教育模式,學生進入哪所學校也由考試分數而定,分數越高,去的學校越好。初中語文教學目標就是中考,所以教學的內容就是中考考什么,上課講什么。這種逐利性的教學方式直接打消了學生的積極性,只是根據老師的要求,背誦相關的課文,刻板的進行學習。
四、如何進行語文情感教育
1、營造氛圍,引入課文。在講述課文之前,營造課堂氛圍是導入課堂的敲門磚,在充分調動學生的感情后,順著情感線再進入課文,學生就可以更好的把情感和課文相結合,使得聽課更為輕松。比如,在學習《斑羚飛渡》這篇課文時,可以在進入課文前先講一個小故事引入:因為森林大火,螞蟻進行了大規模遷徙。在逃亡過程中,卻被大火包圍,螞蟻很快地聚集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蟻球,順著地勢朝河邊滾去。蟻球在穿過火海時,包在最外圍的螞蟻不斷被大火燒焦并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音,最后在蟻球最里面的螞蟻都活下來了。這是一個很感人的故事,在生死抉擇中,那些在蟻球外圍的螞蟻死的是多么偉大,犧牲自己換來后輩的生存。講了與課文類似的故事,相信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可以更深切地體會課文的內涵。
2、借助設備,創建情景。課文內容是通過生動的描寫來表現當時的生活。所以老師在解析課文的時候盡量要讓當時的情況及環境真實地出現在學生面前,引導他們在內心形成的意境里面,感受到課文里面的內容以及作者的寫作心情。比如,在教學《沁園春·雪》這篇課文時,可以先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這首音樂,把學生的心緒慢慢吸引出來,再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漫天飛雪、銀裝素裹的美圖,然后聆聽詩朗誦。通過以上方法可以讓學生充分地體會毛主席在冰封雪蓋的環境下,是如何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以及抒發自己的抱負胸懷,極大地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愛國情緒。
3、打動人心,熏陶情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重點引導學生到課文的情景中,感受作者所感,看到作者所看,以產生和作者在情感上的同步,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與此同時,還要讓學生在學習課文時,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以指導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比如,在學習《背影》這篇課文時,要引導學生進行賞析,表現了舐犢情深,并且聯系自己現實生活中,談談自己的感受或者自己的親身經歷,從哪些方面體會了濃厚偉大的父愛。父愛不像母愛表現的那么熱切,但是依舊是學生可以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感受到的。語文課通過情感教育不但可以形成最佳的學習成果,最主要的是通過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感受并且體會父母的愛,學會珍惜、感恩這濃濃的愛。在進行課本教學的同時,情感教育也從根本上做了知識和人性的擴展。
再比如學習《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時,從作者看到紫藤蘿開花并且發出對生命的感嘆著手,逐步引導學生對于“作者看到紫藤蘿產生的情感變化以及為什么對生命會有這樣的領悟”這兩個問題進行思考。老師在講述了作者的生活背景,學生們就可以深刻了解,作者是把幾十年國家的命運和紫藤蘿的命運相結合,看到人和花的遭遇是多么相似,從而領悟到“雖然在生活中都會碰到各種天災人禍,但是生命是無止境的”。由此可以引導學生在遭遇不幸時,不能被厄運打敗,要保持堅定的信念往前走,一定要甩掉悲觀消極的情緒,要積極向上地向前。然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感受作者的情緒,自己也洗滌了心理,陶冶了情操。
五、結語
情感教育是貫通了整個語文教學的,對于初中生的健康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通過和諧的課堂感情氣氛,引導學生的學習潛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內心形成正確的三觀。面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學校和老師更應該進一步完善,情感教育必定是今后語文教學中的關鍵教學方式,應該在語文教學中推廣普及。
參考文獻
[1] 廖玲玲.淺談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感情教育[J].課外語文,2015,16:133.
[2] 李傳麗.淺談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技術與市場,2008,1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