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玲 趙宇 林國良
茄子果實常見真菌性病害識別及防控措施
何春玲 趙宇 林國良
導讀:茄子是常見的蔬菜,生產中發現的病蟲害有80多種,其果實上的病害常發生在生育后期,且一旦發病,后果嚴重。其中,為害最大的為真菌性病害,但各病害間為害癥狀相似,難以辨別,故從表現癥狀、發生規律、防控措施上對茄子常見的8種真菌性病害進行分析、對比。

茄子原產于印度,一年生草本植物,栽培種植適應能力強,在我國各省份都有種植,播種面積達70.56 hm2,是餐桌上的常見蔬菜。目前我國發現的茄子病蟲害有80余種,其中病害50余種,生理性病害50余種,蟲害10余種,病蟲害導致的損失為20%~70%,在部分地區甚至絕收。茄子果實病害發生在生育后期,一旦果實發病,勢必影響其產量和商品性,其中為害最大的為真菌性病害,且發病特征較為相似,難以分辨,對茄子生產影響巨大。為了較好地識別和防控茄子果實真菌性病害,從表現癥狀、發生規律、防控方法上對常見的8種真菌性病害進行歸納,為茄子生產中果實病害的防控提供參考。
茄子果實常見的真菌性病害主要8種,分別為鞭毛菌亞門腐霉菌引起的綿疫病;結核菌亞門葡枝根霉引起的根霉果腐病;子囊菌亞門核盤菌引起的菌核病;半知菌亞門茄褐紋擬莖點霉菌引起的褐紋病、葡萄孢菌引起的灰霉病、長柄鏈格孢菌引起的早疫病、茄棒孢菌引起的黑枯病、辣椒刺盤孢引起的炭疽病。
茄子果實發病和葉片發病多伴隨發生,且果實發病多在葉片發病后,各病害特征見表1。果實病害特征可借助于葉片特征綜合判斷,以便準確查明病害,做好防控工作。


茄子果實真菌性病害和其他茄科類作物發病規律基本相同,病原多由植株病殘體、種子帶入,形成持續感染,連續多年發作。病原在適宜的濕度和溫度條件下萌發、繁殖,通過風、雨等自然條件和剪枝、打葉、采收、施肥、除草等農事操作造成的傷口進行傳播。各病害發生規律見表2。

表1 茄子果實真菌性病害主要特征

表2 茄子果實真菌性病害發病規律
病害防治過程中要堅持農藝措施為主,藥劑防治為輔的原則,生產過程中要加強栽培管理,保證食用安全。
3.1 農藝措施防治
①減少病原體 種植前可使用1%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0 min,經反復沖洗后,放入55℃水中浸種15 min,而后在20℃水中浸泡24 h,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殺滅種子攜帶的病原菌,從源頭上杜絕病害跨區域傳播,防止未感病栽培區發病。生產中發現帶病植株應及時處理,發病嚴重的植株應及時拔除,遠離田塊填埋處理或焚燒,減少病害的進一步傳播。發病田塊,收獲后要將病殘體植株帶出地外進行焚燒處理,減少田塊病原數量,減輕來年病害為害。
②培育健康苗 選擇耐低溫弱光、生育期適當、適合本地種植的品種。育苗前進行種子消毒處理,育苗土可選用殺過菌的營養土或使用未出現過病害的土壤,杜絕幼苗帶病。育苗期間合理控制水肥,防止幼苗徒長,培育根系粗大的健康種苗。

表3 茄子果實常見真菌性病害綠色藥劑防治
③科學管理 采用高畦栽培方式,做好蹲苗工作,科學使用水肥,有條件地區盡量使用水肥一體化技術,使植株粗壯,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整枝、打葉、果實采收要規范操作,盡量減少農事操作造成的傷口,減少病害的傳播途徑,減輕病害的發生。從發病區域移到正常區域進行管理操作時,要做好操作工具和操作人員的消毒工作,避免人為的交叉感染。蟲害造成的傷口是病原菌的重要侵入途徑,且蟲害叮咬果實后也會留下斑點,影響果實的質量,管理過程中要做好蟲害防治工作。
3.2 化學綠色防控
生產過程中病害發生后,采用藥劑防治(表3),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的藥劑,盡量使用低毒、易降解綠色藥劑,且為了食品安全,在收獲前15天禁止使用藥劑。
炒茄子不吸油的小妙招

茄子是非常吸油的一種菜,要是烹飪過程中油不夠多,茄子似乎很難斷生,吃起來口感硬邦邦,但油多的話又不健康,那如何既能保持良好的口感,又能保證飲食的健康呢?
◆將茄子洗凈切斜塊,放入水中浸泡半小時,將瘦肉切片,辣椒切小圈,蒜拍碎;
◆將浸泡過的茄子放入蒸鍋,蒸至軟爛(可在用電飯煲煮飯的時候就順便蒸了);
◆熱鍋熱油,倒入蒜和辣椒爆鍋,放入肉片炒至肉片變色,然后倒入蒸好的茄子,翻炒片刻,調味出鍋。
讓茄子不吸油的小妙招你學會了嗎?其實很簡單,給茄子泡泡水就可以了。
(來源:四海美食網)
何春玲,廣東茂名市農作物技術推廣站,525000
趙宇,茂名市農作物技術推廣站,525000,電話:13534896185,E-mail:zhaoyumch@163.com
林國良,通訊作者,茂名市農作物技術推廣站
2016-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