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王丹青
一家三口,丈夫劉長城登上“中國好人榜”,被評為“山東省道德模范”;妻子張文譽被評為“威海市優秀志愿者”;女兒劉思岑被評為“威海市優秀志愿者”和威海一中“百名孝子孝女”……滿滿的榮譽背后,是山東省威海市這一家人多年來從事志愿服務所灑下的汗水。志愿服務不僅讓他們獲得了許多的獎項,更讓他們收獲了發自內心的快樂與滿足。
在劉長城12歲的時候,父親因腦溢血離開了人世,留下年少的他和患病的母親相依為命。但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并未因此更加破碎,劉長城和母親得到了來自村里鄉親們的幫助。從那時起,他就立下志愿,無論自己將來做什么工作,一定會盡自己所能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2008年,劉長城在威海市文登區侯家鎮掛職黨委副書記,他心里有個念頭,既然組織派他來到鎮上,就一定要為鎮上、為村里做點兒實事。
“走了30多戶困難家庭,得病的、殘疾的,日子過得太苦了。后來走到鎮上敬老院的時候,我看到敬老院里雖然有鍋爐,但是不燒,因為沒有煤。”心里受到觸動的劉長城想幫敬老院買點煤,可是自己手頭又沒有那么多錢。
他想到了妻子張文譽那里的一個存折。“如果直接跟她要,她肯定不會給我的。我就撒了個謊,說鎮上一筆預付款沒到賬,想先拿家里的錢應應急。”張文譽沒有反對,拿到錢后,他立刻來到威海市熱電廠打聽哪里有便宜的煤。這“騙來的”5萬塊錢全都被他買了過冬用的煤,送到了侯家鎮敬老院。
第一次跟著爸爸去村里困難家庭走訪時,劉思岑只有12歲。從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她見慣了柏油馬路和高樓大廈,去了幾家貧困戶的家里之后,女兒嚇哭了。劉長城以為女兒從此不會再去那里了,沒想到剛回家,劉思岑就告訴他,“爸爸,我下周還要去。”
劉思岑第二次去的時候正好在中秋節前夕,她帶上了自己這幾年存下的4700元零花錢,買了生活用品,挨家挨戶地送了過去。
兩年后,劉長城組織了一個與威海市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一起參加的新年晚會,劉長城找到了威海市一家做唐裝的店,準備給福利院的六七十個孩子量身定做新衣服。正當他為資金發愁時,劉思岑給了他一沓用紅紙包著的錢,上寫“慈善專用基金”,這里面是她這兩年來攢下的將近7000元壓歲錢。她說:“爸爸,這個錢你拿去給孩子們買新衣服吧。”聽到女兒這番話,劉長城心里十分感動。
2008年,劉長城發起成立了“長城愛心大本營”,為的就是讓更多的人能夠投身到公益事業中來。“我總覺得一個人、一個家庭的力量太單薄了,我想著怎么樣能夠幫助更多的人。我也努力去摸清需要幫助的人的情況,給上級部門匯報,但這畢竟很難解決困難家庭的燃眉之急,所以我創立了這個愛心大本營,就是要把社會上的好心人都給聚到一起。”
據了解,“長城愛心大本營”成立8年來,劉長城夫婦以及身邊的親朋好友和志愿者們,已捐助愛心寬項424余萬元,開展志愿服務活動440余項,救助貧困家庭396戶,幫扶殘疾人600余人,植樹3.4萬余棵,舉辦道德講堂50余場。看到如今的“大本營”,劉長城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但他告訴記者,雖然這個“大本營”是他建立起來的,但這背后離不開妻子張文譽和女兒劉思岑的幫助與支持。
下一步,劉長城和他的家庭還會把志愿服務繼續下去。劉長城計劃著將“愛心大本營”的志愿服務朝著項目化推進,以精準扶貧為目的,做好前期調研,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為困難家庭提供幫助,用公益項目讓更多群體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