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建成,1949年生,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藝術委員會主任,創作部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委員,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畫學會理事,北京市文史館館員,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理事,文化部高級職稱評委,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邵大箴:(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教授)
趙建成是一位有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藝術家,創作態度十分嚴肅認真。
在《先賢錄》系列中,他在水墨的自由揮灑與色彩、肌理的交響中,馳騁自己的才賦,表達對社會、人生和藝術的態度,抒發自己內心的感情。與傳統人物畫相比較,趙建成的人物畫不以筆線造型見長,但并非不重視線的作用。在《國共合作1924·廣州》的群像中,他在線的運用上匠心獨運,一條條變化有致的垂直線,不僅加強了畫面的整體感,而且恰當地表達了國共要人們的團結氣氛。在表現我國近現代書畫大師形象《先賢錄》的系列中,康有為、蔡元培、弘一法師、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等人物,有坐有立,動作、神情各異,作者重點刻畫最能體現人物性格特征的部分,布局中充分發揮留白的作用,虛實巧妙轉換,線與塊面融為一體,墨與色相互輝映,自有耐人尋思的趣味。——《融通中西,創建新風》
劉曦林:(中國美術館研究員、教授)
趙建成清醒地意識到歷史畫是“用藝術為歷史留下視覺的記憶,而非借助歷史題材表達自我觀念的一般意義上的繪畫創作”。本著這種對歷史負責的態度,他將精神投入到這歷史的語境之中,尋求著這個時代的表情和這個事件特有的氛圍,更多地著意于人物堅毅、凝重心態的刻劃,在縱線橫皴中強化造型的雕塑感,在溫潤的枯筆濕染中營造“合作”的秩序感,卻沒有像前述單個人物的肖像那樣,汪洋恣肆地揮灑業已成熟的自家筆墨。——《人物畫的筆墨交響》
王魯湘:(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導)
建成兄是寫實水墨人物畫的佼佼者,其畫風兼綜南北,既有北派寫實水墨人物畫的扎實造型與素描功底,亦有南派寫實人物畫的筆墨意趣與寫意精神。近年來,建成兄重新發現民國,于這一短暫而特殊的歷史區間,爬剔鉤陳歷史人物,以“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史家心眼,與作古不遠的先賢瞳目相視,惺惺相惜。那些憔悴的身影,堅毅的神情,如炬的目光,穿越時空而來,藉建成兄的如椽畫筆,重回21世紀的中國。因為有這樣的人物在,民國不再沉寂;亦因為有這樣的人物在,中華民族的脊梁和良知亦不澌滅,而建成兄的心靈也不再孤單落寞。有斯人,遂有民國;有斯人,遂有楷模。微斯人,吾誰與歸?以民國人物之酒杯,澆今人胸中之塊壘,豈非真有“后不見來者”之愴然涕下乎?
尚輝:(《美術》雜志社主編)
就素描造型與水墨寫意相結合的藝術語言而言,他不是平均將兩者結合起來,而是探索寫意水墨對于形象塑造的真實程度。他不回避素描造型,甚至于將長久以來中國畫家回避的光影素描有機地轉化為用筆與用墨。在某種意義上,他在寫實人物畫方面所顯示出的鮮明個性,也便體現在他如何直接地將光影與結構富有意味地轉化為中國畫的筆墨。他追求藝術中的一種理性精神,畫面由此而顯得簡潔純凈、高貴靜穆。——《新時期水墨寫意人物寫實高度的一種標志》